國際音標(IPA)訓練教程(語言教學、語言研究、語言調查作為研究方向的大專院校教師和學 生,以及對中國語言感興趣的廣大
定 價:95 元
本書對象是以語言教學、語言研究、語言調查作為研究方向的大專院校教師和學生,以及對中國語言感興趣的廣大語言工作者和愛好者。本書對國際音標在普通話中的運用作了比較深入淺出的講解。配有光盤,可以點擊發(fā)音、對比聽音、語音舉例,并具備音標記識檢測的訓練系統(tǒng)。是國際音標方面的入門教材。
本書是宋欣橋教授長期教學實踐的總結,暨強調理論闡述和分析,又注重發(fā)音實踐。所附國際音標發(fā)音練習由淺入深,反復操練一些易混和不容易習得的音位,有很強的實用性。
編后話
編寫一本國際音標的教學用書是編者多年的愿望。編者從1979年開始參與教育部國家語委恢復舉辦的中央普通話進修班(前身為普通話語音研究班)的教學工作。班上開設普通話語音和普通語言學及國際音標兩門主要課程,編者擔任教學輔導工作。1986年以后編者主講普通話語音課和普通話教學方法課。當時,班上邀請周殿福先生主講有關國際音標的輔導講座,此后周先生出版了《國際音標自學手冊》(1985年商務印書館),語文音像出版社還出版了周殿福先生《國際音標》錄音帶。1986年以后劉照雄先生主講普通語言學及國際音標課,在《漢語拼音報》 (現名《語言文字報》)連載《語音分析和發(fā)音練習》(1991年), 作為該課程的輔助材料。編者有幸聆聽老一輩語言學家的教學講座,受益匪淺,也在長期的輔導教學國際音標的基礎上積累一些教學經驗。
2004年后,編者移居香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語音學及國際音標碩士課程的主講教師,編寫有關課程講義。2012年年初萌發(fā)編寫國際音標教程的想法,當即得到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和鼓勵,并于當年3月簽訂了出版協(xié)議。當時,編者的愿望是編一本能夠收錄全部常用的中國通用音標,又能反映中國語言中豐富的語音資料,并能夠把多年教授國際音標經驗匯集編入這個教程。不過,當開始著手編寫工作的時候,編者發(fā)現力不從心。盡管自己有多年教學國際音標的教學經驗,也積累了一些資料,但要編寫這樣一本自我定位期望值很高的教學用書,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對一百三十多個元音音標和輔音音標進行分別講解,雖熟知大部分音標,但少數漢語方言不常見的音標符號卻無從下手,需要編者對其深入地逐一探討。2006年發(fā)表的國家語言文字規(guī)范《中國通用音標符號集》,當中有的內容編者不熟悉,要反復認真研讀才行。搜集音標符號的語音舉例是個細致繁復的工作,當拜讀到《中國的語言》這部鴻篇巨著時驚喜地發(fā)現了眾多的語音用例,編者感嘆我國有如此巨大的語言資源寶庫。
編者平時教學工作頭緒多,編寫工作需要整段時間,零打碎敲的時間很難有明顯的進展。那段時間正趕上編者要撰寫有關普通話測試理論基礎、香港普通話教學的性質和現代漢語語音規(guī)范等方面的論文,無法集中精力專注本書的編寫,致使編寫工作只有在每年暑期講授語音學和國際音標碩士課程時段才有進展。真沒想到,編編停停,竟然一下拖了五六年。時至今日,非常感謝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同仁不舍棄,仍然樂于出版這本教程,也非常感謝徐川山先生給予無限地理解與支持。
編寫本書旨在教授一套中國通用的國際音標,并非編寫研究語音學的專門著作,教學重點是音標的基礎知識。當然,本書教授國際音標一定要涉及到語音學的知識,也會涉及到中國各民族語言的描寫,包括漢語方言和普通話標準音的描寫。編者才疏學淺,不可能對如此巨大龐雜的語言系統(tǒng)進行深入研究。雖然音標描寫盡量參考有影響的權威著作,盡管如此,疏漏錯誤也在所難免。 編者懇請廣大讀者在使用本書后不吝賜教。從本書發(fā)行之日起,編者就開始收集使用者的意見,為修訂工作做出準備,希望再版時予以糾正。
排印編輯本書的國際音標符號是件認真細致的工作,校對編輯過程更為辛苦。非常感謝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同仁為本書出版所做的努力!
編者
2018年4月
宋欣橋,長期從事普通話培訓、教學和測試工作,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與發(fā)展中心榮譽顧問。著有《普通話水平測試綱要》《普通話語音訓練教程》等。
編輯說明
中國通用音標
常用輔音符號表
常用元音符號表
常用輔音符號編號表
常用元音符號編號表
輔音符號全表
元音符號全表
輔音符號編號全表
元音符號編號全表
第一講 音標學習
1.1 國際音標的用處
1.2 音標學習的基本要求
1.3 語言學家的治學經驗
第二講 國際音標概說
2.1 國際音標的產生
2.2 國際音標的優(yōu)點
2.3 國際音標的符號設計和寫法
2.4 附加符號
2.5 寬式標音和嚴式標音
2.6 國際音標與中國通用音標
2.7 中國通用音標符號的命名方法
第三講 元音(一)
3.1 元音的構成及分類
3.1.1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3.1.2 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
3.1.3 圓唇元音和不圓唇元音
3.2 元音的發(fā)音要領
3.3 第一級標準元音
3.4 第一級標準元音發(fā)音訓練方法
3.5 第一級標準元音單音訓練
第四講 元音(二)
4.1 第二級標準元音
4.2 第二級標準元音發(fā)音訓練方法
4.3 第二級標準元音單音訓練
第五講 元音(三)
5.1 央元音
5.2 央元音發(fā)音練習
5.3 央元音單音訓練
5.4 舌尖元音及發(fā)音練習
5.5 舌尖元音單音訓練
5.6 卷舌元音及發(fā)音練習
5.7 鼻化元音
5.8 元音長短、松緊的描寫
5.9 元音附加符號
第六講 輔音(一)
6.1 輔音發(fā)音部位
6.2 輔音的發(fā)音訓練
6.3 雙唇音發(fā)音訓練
6.4 雙唇音單音訓練
6.5 齒唇音發(fā)音訓練
6.6 齒唇音單音訓練
第七講 輔音(二)
7.1 齒間音發(fā)音訓練
7.2 齒間音單音訓練
7.5 舌尖前音發(fā)音訓練
7.6 舌尖前音單音訓練
7.7舌尖中音的發(fā)音訓練
7.8舌尖中音單音訓練
第八講 輔音(三)
8.1 舌尖后音發(fā)音訓練
8.2 舌尖后音單音訓練
8.3 舌葉音發(fā)音訓練
8.4 舌葉音單音訓練
第九講 輔音(四)
9.1 舌面前發(fā)音訓練
9.2 舌面前音單音訓練
9.3 舌面中音發(fā)音訓練
9.4 舌面中音單音訓練
第十講 輔音(五)
10.1 舌面后音發(fā)音訓練
10.2 舌面后音單音訓練
10.3 小舌音發(fā)音訓練
10.4 小舌音單音訓練
10.5 喉音(聲門音)發(fā)音訓練
10.6 喉音(聲門音)單音訓練
第十一講 輔音(六)
11.1 輔音的發(fā)音方法
11.2 塞音
11.5 邊音和邊擦音
11.6 近音(半元音及無擦通音)
11.9 濁塞音和濁塞擦音的練習方法
11.10 不送氣音和送氣音
11.11 閃顫音
11.12 輔音附加符號
第十二講 聲調 (一)
12.1 調類與調類的描寫
調類描寫列表
12.2 調值與五度制標記法
12.3 調形的基本類型
12.4 聲調調值描寫
第十三講 聲調 (二)
13.1 變調調值的描寫
13.2 輕聲調值的描寫
13.3 普通話聲調變調、輕聲調值描寫稱述
13.4 語調的描寫
第十四講 中國通用音標簡述
14.1《中國通用音標符號集》簡介
14.2 中國通用音標的術語界定
14.3 中國通用音標的分類原則
14.4 中國通用音標排序原則
14.5 中國通用音標命名原則
附:《中國通用音標符號集》第三部分術語的原文
第十五講 中國通用音標的應用
15.1 音標應用與描寫
15.2有關我國民族語言語音系統(tǒng)的音標描寫
15.3有關漢語方言語音系統(tǒng)的音標描寫
15.4 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的音標描寫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