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解析了從古至今的尼日利亞歷史,涵蓋了所有重大的歷史主題、特別是殖民前原有的城邦體系和社會、最終導致殖民征服的歐洲人的滲透民族主義者的斗爭,以及1960年國家獨立后的各種政體形式。
在全球化時代,關注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源流、現(xiàn)實和未來,不僅僅是新世紀人文學科的一個重點課題,也是許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興趣所在。甚至,關注別國熱點,不亞于關注自身狀況,也已經成為心態(tài)開放、視野開闊的許許多多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國尚未出版過一套相對完備的世界國別史及地區(qū)史叢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yè)雖然陸續(xù)推出過一些國別史、地區(qū)史,但既無規(guī)劃,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國,覆蓋面過于狹小,更遑論完備與權威了。為此,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通過深入調研,邀約史學界專家進行多方論證,精心策劃組織出版這套《世界歷史文庫》。
《世界歷史文庫》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原著使用的語種主要是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中文譯者應基本上是史學專業(yè)人士或具有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總之,學術性、權威性、完備性、可資借鑒性以及可讀性,是《世界歷史文庫》編選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標。
前言和致謝
歷史事件紀年表
第一章 尼日利亞概況
第二章 殖民前的邦國與社會
第三章 歐洲人的滲透
第四章 英國人的征服與當?shù)厝嗣竦姆纯?/span>
第五章 殖民統(tǒng)治
第六章 民族主義與獨立
第七章 第一共和國(1960—1965)
第八章 軍人統(tǒng)治和內戰(zhàn)(1966—1970)
第九章 軍人統(tǒng)治下的石油和政治(1970—1975)
第十章 改革和軍人退出政治(1975—1979)
第十一章 第二共和國(1979—1983)
第十二章 軍人統(tǒng)治下的經濟和政治(1983—1993)
第十三章 掠奪性的統(tǒng)治(1993—1998)
第十四章 危機處理與向民主過渡
后記:困難和挑戰(zhàn)
尼日利亞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精選書目
索引
尼日利亞作為一個現(xiàn)代政治主體是由英國在1914年建立的,而作為歐洲人在非洲統(tǒng)治區(qū)域的一部分,則開始于19世紀的最后25年。然而,這里的諸多民族卻有悠久的歷史,一些地方的人類棲居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以前。除了聯(lián)邦首都阿布賈外,全國設有36個行政州。許多年來,拉各斯一直是聯(lián)邦首都,直到1991年政府搬遷到內陸城市阿布賈。拉各斯現(xiàn)在仍然是外交、媒體、商業(yè)和金融活動的中心。軍隊在社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倒不是因為它的戰(zhàn)斗力,而是因為它消耗資源和妨礙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能力。武裝部隊人員保持在78000名左右,其中陸軍62000名,空軍10000名,海軍6000名。法律體系建立在習慣法、伊斯蘭法和英國普通法的基礎之上。
地理
尼日利亞是一個瀕臨大西洋、占地336669平方英里的大國,面積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2倍,英國的3倍。國土從東到西綿延約700英里,從南到北約有650英里。國家大致位于東經3°到15°,北緯4°到14°之間。尼日利亞西鄰貝寧和多哥,東接喀麥隆,北接尼日爾和乍得,南邊以貝寧灣和比夫拉灣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