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拜占庭:一個中世紀帝國的傳奇歷史 ![]()
什么是拜占庭?提到拜占庭,人們無形中就會產(chǎn)生雙重聯(lián)想,一面是陰謀、暗殺、閹割,另一面是巨額財富和閃閃發(fā)光的金銀珠寶。實際上,中世紀的拜占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鉤心斗角和虛偽背叛的戲碼。拜占庭人不只是財富的代名詞,也并非一群神秘莫測的人。拜占庭歷史上曾涌現(xiàn)出一大批卓越的領袖和軍事統(tǒng)帥、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神學家和天才的藝術家…… 拜占庭文明有著千年之久的歷史,在整個中世紀影響了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巴爾干半島和西歐的全部國家,即使其間它的影響力偶有波動,也始終沒有完全消失。拜占庭文明糅合了異教和基督教文明,集希臘和羅馬文明之大成,既有古典時代晚期文明的特點,又帶有一些中世紀文明的特征。拜占庭文化和藝術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產(chǎn)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朱迪斯??赫林寫作本書的初衷是將晦澀難懂的拜占庭歷史以*通俗明了、新鮮有趣的方式向公眾普及。以往介紹拜占庭文明的著作要么充滿艱澀的專業(yè)術語、敘述冗長沉悶,要么浮光掠影地擇取駭人聽聞或悲情的橋段,以吸引獵奇者的目光;朱迪斯則避免采用這樣的研究和寫作模式,而不同的主題串聯(lián)起千年的歷史。 朱迪斯??赫林生動凝練地討論了拜占庭歷史文化與社會的方方面面,帶讀者領略了拜占庭繁復的宮廷禮儀,描述了美輪美奐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規(guī)模盛大的雙輪馬車賽,充滿神秘色彩的修道院、八面玲瓏的外交官……揭開了截然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拜占庭文明的面紗,多角度展露了拜占庭文明的豐富內涵。
【以史為據(jù)書寫故事,凸顯故事本身的傳奇性】 拜占庭一直是中世紀歷史中的熱點,一個原因就是拜占庭時期的歷史事件頗具傳奇色彩,介紹拜占庭的書也多熱衷于寫某些皇室成員和權臣的宮廷斗爭,其中不乏虛構的成分。這本書中也講了很多傳奇故事——那是因為故事本身就已十分精彩,但講述都是嚴格參照史料進行,沒有夸大和渲染。
【立足文明與文化發(fā)展糾正偏見】 本書作者朱迪斯 ?? 赫林作為英國備受推崇的考古學家、古典晚期歷史學家,致力于讓所有人了解拜占庭的原貌。因此,除了講故事,赫林介紹了拜占庭文明與文化的方方面面,讓人看到拜占庭文明仿佛黑暗時代的一道光,照亮了中世紀的天空;又仿佛置身拜占庭古城,切實體會到那個時代的成就迄今為止對世界文明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我們將看到一個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拜占庭。
【為大眾讀者量身定制,篇幅適中,高度凝練】 朱迪斯??赫林在前言中提到,是兩位建筑工人對拜占庭的好奇觸發(fā)了她寫作本書的想法:她準備寫一本通俗拜占庭史。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和高超的寫作水平,赫林用五百頁左右的篇幅完成了這部作品,信息量大而不艱深,語言優(yōu)美流暢,讀之毫無壓力,不用耗費大量時間,十分適合大眾普及。
——《不一樣的拜占庭史》 2002年的一個下午,我在倫敦國王學院的辦公室里接待了兩名工人。他們當時在學校里修復老建筑,常常經(jīng)過我辦公室的門口�?吹介T上貼的“拜占庭史教授”的字樣,兩人一致決定過來問問我究竟什么是拜占庭史。當時他們只覺得拜占庭史可能與土耳其有關。 看到兩位頭戴安全帽、腳蹬大靴子的建筑工人這么認真地提問,我極力用簡單明了的方式解釋了拜占庭史的含義。教了這么多年的拜占庭史,我還是覺得很難用三言兩語把這個帝國的歷史說清楚。(zui)后,我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對自己畢生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一次總結提煉。兩位工人聽后對我表示感謝,說他們覺得拜占庭這個國家非常奇妙,還問我為何不寫寫相關的作品。我之前出版了很多關于拜占庭的書籍,所以不覺得這個提議有什么新奇,但我知道他們的想法。關于拜占庭史的著作數(shù)不勝數(shù),但多數(shù)都太過冗長,而且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從政治、軍事和宗教三個方面介紹拜占庭歷史上的 90 位皇帝、君士坦丁堡的 125 位牧首和 1100 年間持續(xù)不斷的、不計其數(shù)的戰(zhàn)役。這種寫法很難令建筑工人產(chǎn)生興趣,其他非專業(yè)人士讀起來也會覺得枯燥。所以,我準備寫一本通俗拜占庭史來回答這兩位工人的問題。 開始寫作后,我很快就遇到了難題。書里的假設太多,我又很想把那些鮮為人知的奇聞逸事都囊括其中。不過,書寫成之后我還是覺得很自豪,因為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讀過這本書后會對拜占庭產(chǎn)生興趣。我想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寫作本書。拜占庭漫長的千年歷史中多有引人入勝、駭人聽聞或充滿悲情的橋段,足以吸引獵奇者的目光,但如果這樣來寫,這段歷史就成了膚淺的連續(xù)劇�!鞍菡纪ァ边@個字眼代表的不僅僅是財富、海上霸權和強大的帝國。我希望那兩位工人和讀者朋友能夠理解,拜占庭史非常晦澀難懂,難于說明�,F(xiàn)代報紙把“拜占庭”當作一個貶義詞來使用,例如(zui)近的報紙就將歐盟協(xié)定描述成“煩瑣的 * 稅收條例”。要通過這本書為拜占庭正名,對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提到拜占庭,人們無形中就會產(chǎn)生雙重聯(lián)想,一面是陰謀、暗殺、閹割,另一面是巨額財富和閃閃發(fā)光的金銀珠寶。實際上,中世紀的拜占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鉤心斗角和虛偽背叛的戲碼。拜占庭人不只是富翁的代名詞,也并非一群神秘莫測的人。拜占庭歷史上曾出現(xiàn)一大批富有智慧的領導者、優(yōu)秀的軍事統(tǒng)帥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神學家,但都因為人們對“拜占庭”的偏見而遭污名化。拜占庭人從不進行審訊,通常也不會把人綁在火刑柱上燒死。這個如今已經(jīng)“沒落的”國家總給人帶來一絲難以言說的神秘感,可能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拜占庭帝國滅亡時間較早,沒能延續(xù)到現(xiàn)代。我們雖然能通過保存至今的金器、馬賽克鑲嵌畫、絲綢和宮殿遺址了解中世紀時期拜占庭藝術的繁榮程度,卻無法了解這個帝國藝術成就背后的全貌。 為了表達對拜占庭文明的欣賞,我會盡可能把拜占庭史中(zui)精彩的部分描述得清楚且具有吸引力,讓本書的結構和寫作思路更清晰。我希望能通過這種寫作方式吸引讀者一氣呵成讀完這本書,了解一個新的文明。重要的是,我希望讀者能夠理解這一點:如果沒有遠在東方的拜占庭充當屏障和帶來啟示,由歐洲發(fā)展而來的現(xiàn)代西方社會就無從談起。在這段歷史中,伊斯蘭世界以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愛恨交織的關系也是一大關鍵因素。 這段至關重要但鮮為人知的拜占庭史有什么主要特征呢?首先,拜占庭文明有著千年之久的歷史,在整個中世紀影響了包括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巴爾干半島和西歐的全部國家。6世紀到15世紀,拜占庭文明的影響力出現(xiàn)波動,但始終并未完全消失。拜占庭文明糅合了異教和基督教文明,集希臘和羅馬文明之大成,既包含古典時期的文明,又帶有一定的中世紀文明特征。拜占庭文化和藝術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產(chǎn)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除此之外,由官僚體系構成并具備外交職能的宮廷、加冕典禮和女性掌權也都起源于拜占庭文明。 君士坦丁堡這座繁華的城市位于遼闊帝國的中心,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朝政體系,擁有豐富的資源,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都給拜占庭的統(tǒng)治者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優(yōu)越感。我認為有必要強調一下這一點。到查士丁尼在位時期(527—565),拜占庭的國家體系已有200 年歷史,早已滲透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難于變革。拜占庭文明根深蒂固,在思想形態(tài)和實踐層面繼承了希臘羅馬文化、前基督教時期文化及基督教文化(如希臘的哲學思辨和羅馬的軍事防御工事)。為了使拜占庭文明永垂不朽,拜占庭人將帝國全部的文化印記留在了無數(shù)典籍和藝術品中。然而,無論拜占庭人因文化成就而產(chǎn)生的優(yōu)越感多么虛無縹緲,上至皇帝朝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因此對帝國的實力充滿信心。拜占庭帝國在7世紀、11世紀和1204年都曾面臨嚴重的危機,在 1204 年甚至幾近滅亡,但由于充滿尚古風氣的拜占庭基本完整繼承了古典時期杰出的政治文化體系,因而得以在危機中應時而動并進行變革。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拜占庭文化印證了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歷經(jīng)朝代更迭、社會風尚變遷和技術進步沉淀下來的文化既能導致故步自封,也能促進國家繁榮。布羅代爾提出這一理論的主要目的是闡釋對地中海地區(qū)歷史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的地緣環(huán)境因素,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理論將拜占庭文化同其周邊國家的文化區(qū)分開來。與中世紀的西方和伊斯蘭國家相比,拜占庭歷史更為悠久,在公元800年查理曼和哈倫??拉希德稱雄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幾百年的歷史。拜占庭的文化結構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又是拜占庭帝國的力量之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拜占庭文化自產(chǎn)生之時起就帶有古典風格,在建都之際,帶有古典希臘羅馬色彩的建筑和雕塑就已經(jīng)進入君士坦丁堡,從此奠定了尚古風格在拜占庭文化中的權威地位。此時的拜占庭文化已經(jīng)形成了特定的框架,雖然因保守而遭到批判,但也因為保留傳統(tǒng)而受到了贊許,受到拜占庭文化廣泛影響的國家和地區(qū)更是形成了一種共同的文化歸屬感。拜占庭的社會文化富于特色并不斷變化,使拜占庭帝國愈加繁榮,這也是拜占庭文化特點的一種體現(xiàn)。正是因為繼承了希臘羅馬的制度和文化,拜占庭才能在這種軟實力的支撐下步步走向強盛,多次度過危機并重新崛起。 由于承襲了希臘語,拜占庭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大國地位。拜占庭學者也回歸古希臘文化的研究中,為了避免古希臘著作遺失,他們開始對重要哲學家、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和醫(yī)生的著作進行抄寫、編纂和評述。(zui)重要的是,拜占庭人將《荷馬史詩》奉為圭臬,寫下了第1部評述版《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雖然拜占庭不再進行公開的戲劇表演,拜占庭的歷代學童仍然會仔細學習并記誦埃斯庫羅斯、索�?死账�、歐里庇得斯和阿里斯托芬的戲劇作品,還會學習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和柏拉圖的對話錄。由此可見,拜占庭文化從古希臘異教文化中汲取了很多智慧。 拜占庭文化中的古希臘元素開始與逐步取代異教的基督教融為一體。早期基督徒在西奈山和阿索斯山等圣山上修道的傳統(tǒng)發(fā)源于拜占庭,如今,圣山上的布道依然吸引著大量僧侶和朝圣者。在拜占庭的影響下,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和羅斯人紛紛改信基督教,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巴爾干半島上仍然零星分布著大量裝飾著中世紀壁畫和圣像的東正教教堂。拜占庭帝國還與經(jīng)歷過7世紀穆斯林強權控制的其他基督教中心保持著聯(lián)絡,支持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城和安條克牧首以及較遠國家和地區(qū)的基督教團體,如埃塞俄比亞和蘇丹教會、波斯教會、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教會。 拜占庭人繼承了羅馬人的科學和建筑技術,繼續(xù)建造引水渠和堡壘,修建道路和大橋,完成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等規(guī)模宏大的工程。這座建于 6 世紀的教堂如今依然宏偉壯觀,有著當時(zui)大的圓頂,直到 1000 年以后才被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的圓頂超越。圣索菲亞大教堂的拜占庭式圓頂雖多次修繕,但依然保存完好。無數(shù)模仿圣索菲亞大教堂建造的小型圓頂教堂遍布東正教國家。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還對清真寺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阿拉伯人起初在露天場地上祈禱,遷出沙漠后才模仿基督教堂修建了清真寺。穆斯林為紀念對猶太教和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占領,將這座清真寺命名為圓頂清真寺。清真寺的圓頂和內部栩栩如生的馬賽克鑲嵌畫都帶有拜占庭風格,因為在公元 7 世紀,查士丁尼二世曾應哈里發(fā)阿卜杜勒??馬利克之請,派遣拜占庭工匠前去切割制作鑲嵌畫用的彩色石頭和玻璃鑲嵌物,這些東西遇到光線就會閃閃發(fā)亮。圓頂?shù)撞靠讨蝗傞L度達 240 米的《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這些雕刻可能也出自拜占庭工匠之手。 拜占庭之所以能夠延續(xù)千年,還離不開對羅馬成熟法律體系和軍事傳統(tǒng)的繼承。從理論上來說,拜占庭是法治社會,法官都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能夠領取薪金,負責主持法庭并解決糾紛。所有拜占庭人都可以向法庭提起上訴,也都要服從法官的判決。在軍事方面,雖然赫赫有名的古羅馬軍團在 7 世紀后就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是拜占庭仍按照羅馬軍隊的訓練方式來訓練步兵和騎兵。拜占庭的陸海作戰(zhàn)策略、圍攻使用的武器、支援作戰(zhàn)的方法以及盔甲和防護裝備也都源自羅馬軍隊。拜占庭使用過的“希臘火”是一種能夠在水面上燃燒的硫黃類物質,它的制作方法是拜占庭的國家機密,至今依然無人能夠破解其包含的成分和具體比例。阿拉伯人也發(fā)明過類似的武器,但無論是在海戰(zhàn)還是攻城戰(zhàn)中,還是有很多不知道希臘火為何物的人被拜占庭的這種武器嚇得魂飛魄散。 拜占庭帝國自詡為世界中心,視君士坦丁堡為新羅馬。拜占庭人雖然說希臘語,卻依然視拜占庭為羅馬帝國并以羅馬人自居。由于古希臘時期發(fā)生過人口遷移,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也有說希臘語的族群,這些人也都是拜占庭國民。在拜占庭帝國的庇護和支持下,中世紀時期的阿馬爾菲、威尼斯等以國際貿(mào)易為經(jīng)濟支柱的意大利沿海城市都逐漸發(fā)展起來。后來,這些經(jīng)濟中心城市開始擺脫拜占庭的控制并爭取自主權,還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和發(fā)達的貿(mào)易體系,但如果沒有拜占庭的早期支持,它們也不可能崛起。這些城市的教堂都裝飾著由君士坦丁堡工匠制作的青銅門,內部也通常裝飾著拜占庭風格的大理石、馬賽克鑲嵌畫和圣像。可以說,這些繁榮的意大利沿海城市都誕生于拜占庭帝國的羽翼之下。 或許現(xiàn)代人會認為拜占庭(zui)主要的歷史作用是在中世紀早期抵御了穆斯林的進攻,保護了西方基督教世界。7世紀之前的拜占庭等同于羅馬帝國。其領土包括北非和埃及,這兩個地區(qū)是羅馬和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南部、圣城耶路撒冷、小亞細亞半島(東至阿勒山)、今希臘全部地區(qū)及巴爾干半島大部分地區(qū)的糧食供應地。隨后,阿拉伯部落在新興的伊斯蘭教的激勵下,攻占了地中海東部的大部分地區(qū)。他們宣稱伊斯蘭教將取代猶太教和基督教,但在入侵小亞細亞半島時被拜占庭人擊退,未能跨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巴爾干半島。在此期間,君士坦丁堡抵御了無數(shù)次圍攻。 阿拉伯穆斯林的目標是攻占君士坦丁堡并將這座城市變成他們的都城,進而統(tǒng)治整個羅馬世界,這個想法似乎順理成章。如果伊斯蘭教必將取代猶太教和基督教,那么它的勢力也理應取代羅馬,重構舊世界的政治格局。本著這般雄心,阿拉伯人希望重新一統(tǒng)地中海,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也應臣服于穆斯林。634—644年,阿拉伯軍隊在多場戰(zhàn)役中速戰(zhàn)速決,令人稱奇,幾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地中海的目標�?梢哉f,阿拉伯世界的擴張是拜占庭歷史上的第1個重要轉折點。 假如公元 678 年拜占庭未能抵擋穆斯林的入侵,阿拉伯人很可能會在 7 世紀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借助地利進入巴爾干半島,進而入侵意大利和西方地區(qū)。而這一時期的該地區(qū)政治分裂,局勢動蕩,難以進行有組織的防御。拜占庭抵御了阿拉伯的侵略,為歐洲帶來了機遇,幫助當時弱小而分散的西方基督教爭取了發(fā)展壯大的時間。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 632 年歸真,100 年后,查理??馬特在法國中部普瓦捷附近擊敗了來自西班牙的穆斯林入侵者,迫使他們退回比利牛斯山脈另一端。歐洲起初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后來在查理??馬特的孫子查理曼的統(tǒng)治下初具雛形,他和后來的歷代繼位者通過南征北戰(zhàn)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歐洲。 中世紀時期,多數(shù)西方教士和統(tǒng)治者都對東方拜占庭的基督教文明略知一二。盡管當時拜占庭掌管的帝國領土遠遠小于鼎盛時期的羅馬,但從7世紀到15世紀,中世紀的拜占庭形成了新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態(tài)。此時的拜占庭文明整合了過去不同流派的思想,熔鑄成一種新的中世紀文明,大量不信仰基督教的北方部落也受到了拜占庭文明的感召。保加利亞人、羅斯人和塞爾維亞人先后皈依基督教并引入拜占庭的文化元素。在大約700年里,拜占庭始終是指引正統(tǒng)信仰和古典學識方向的燈塔。 十字軍東征時期,基督教陣營為從穆斯林手中奪回圣地而不懈奮戰(zhàn),拜占庭則成為這場斗爭的中心。自11世紀起,拜占庭和羅馬教會對彼此越來越熟悉,不過這通常伴隨著不良的后果。*次東征的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拉丁王國,而第四次東征的十字軍卻將矛頭對準了君士坦丁堡,于 1204 年攻陷該城。這是拜占庭歷史上的第二大轉折點:拜占庭帝國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恢復昔日的國力和疆域。雖然拜占庭人奪回了都城君士坦丁堡,但1261—1453年的拜占庭領土面積只相當于一個城邦。(zui)終,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占領。 奇怪的一點是,拜占庭文化的影響力與帝國的政治力量幾乎成反比。自 1204 年起,無數(shù)拜占庭藝術作品傳到西歐,對西方文藝和學術的復興做出了卓越貢獻。14 世紀,拜占庭的希臘語教師于意大利的學院任教,和學生一起翻譯柏拉圖的作品。在此之前,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已經(jīng)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但柏拉圖的多數(shù)哲學著作仍然鮮為西方人所知。1439年,東西方教會在佛羅倫薩再次聚首,磋商宗教事宜。聽了希臘著名學者和哲學家喬治??齊米斯塔斯??普里松關于柏拉圖的公開演講,卡西摩??美第奇受到啟發(fā),建立了柏拉圖學園。 因此,早在 1453 年土耳其人定都君士坦丁堡之前,拜占庭就對意大利文藝復興做出了貢獻。君士坦丁堡淪陷后,難民紛紛帶著手稿逃往意大利,促進了當?shù)匚幕囆g的發(fā)展。數(shù)十年后,新教改革者抨擊宗教藝術,主張更具精神性的基督教崇拜,他們的論據(jù)來源正是公元8世紀到9世紀拜占庭破壞圣像運動者們收集的《圣經(jīng)》文本和教文。 我想通過這本書幫助讀者了解拜占庭帝國的基本情況、國家運作方式及其代表著什么。我之前在《基督教世界的形成》一書中對宗教在中世紀早期歷史中的重要作用進行過研究,因此想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來闡釋上述問題。信仰問題對中世紀的人來說至關重要,但多數(shù)現(xiàn)代西方人對這一點理解得并不深刻。世俗學者和普羅大眾要看懂中世紀的藝術品,就要理解宗教在中世紀的地位。除了基本教義相同但存在派別差異的基督教外,拜占庭還有大量其他教派的信徒:未轉變信仰的多神教徒、東方宗教的信徒、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的信徒,以及歷史悠久的猶太教團體。伊斯蘭教對生活在地中海東岸和南岸之間(包括敘利亞、西班牙在內的全部地區(qū))的拜占庭人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公元 8 世紀,拜占庭正式發(fā)起*次破壞圣像運動,部分民眾因為保留圣像而遇害。由于伊斯蘭教嚴令禁止崇拜圣像,羅馬教會意識到自身對圣像存在忠誠禮敬行為,而查理曼的神學家開始對圣像崇拜提出質疑。因此,8世紀到9世紀是三個地區(qū)的關鍵發(fā)展期:拜占庭東部、伊斯蘭世界南部(埃及、北非和西班牙)以及后來發(fā)展為歐洲的西部拉丁世界。這三個地區(qū)并非相互毗鄰,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歷經(jīng)多次變遷,如今三個分區(qū)大體上依然與當時相同。 這段歷史中更為引人入勝的部分是中世紀拜占庭女性在保護圣像上做出的貢獻�;蛟S是因為女性無法進入教會任職,她們才會不顧教會法令,堅持支持圣像。我在另一部作品《拜占庭皇室女性》中也提到了與兩位女性掌權者相關的問題:她們于 787 年和843年恢復了圣像崇拜,動機究竟是什么?皇后伊琳娜和狄奧多拉先后在丈夫和男性遠親的提議和支持下恢復了圣像崇拜。我個人覺得,這兩位皇后表現(xiàn)出的精明和無情絲毫不亞于男性統(tǒng)治者,而恢復圣像崇拜的舉動也為她們贏得了中世紀女性少有的政治地位。很多編年史作者認為兩位皇后對圣像的熱愛體現(xiàn)了她們身為女性軟弱的一面,但很顯然兩人與圣像崇拜之間的關聯(lián)并沒有那么簡單。我個人認為,兩位皇后對圣像的熱愛與拜占庭女性在皇帝駕崩后執(zhí)政的傳統(tǒng)有關,即“女性掌權”。 考古發(fā)掘是我了解拜占庭歷史的另一種方式。我在希臘、塞浦路斯,以及君士坦丁堡中心的一個主要景點卡朗德哈清真寺分別進行過發(fā)掘,研究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我研究了克里特島和基西拉島上的教堂(基西拉島是距離希臘主島南部海岸不遠的一個島嶼),對塞浦路斯西南部庫克利亞莊園中發(fā)現(xiàn)的陶器進行記錄,感覺自己切身體會了中世紀拜占庭人的生活。我們首先去了帕福斯和塞浦路斯,在薩蘭達一座城堡的廢墟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女性骸骨,手上還戴著金指環(huán)和珍珠指環(huán)。這名女性死于1222年的那場地震。一些文物修復工作者在伊斯坦布爾查看卡朗德哈清真寺冬季漏水的情況時,在如今依然是古城標志性建筑的大水渠遺址附近的一堵墻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坑洞。這些文物修復者都富有經(jīng)驗,其中一位順著一塊活動板門的邊緣,(zui)終找到一幅早期基督教馬賽克鑲嵌畫,畫的是圣母將圣子遞給西默盎的場景�;蛟S當時的人是為了保護這幅畫免受破壞圣像運動的影響,才將它藏在了這堵墻后面。同樣,在 1261 年,一些修士在逃離被十字軍占領的君士坦丁堡之前,為了保護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而建的圣殿,將這座帶有殘破壁畫的圣殿整個用磚墻封了起來。這兩件分屬東西羅馬的基督教藝術瑰寶,經(jīng)過厄內斯特??霍金斯的修復,現(xiàn)存于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 拜占庭在中世紀時期產(chǎn)生的廣泛影響有目共睹,這一點也影響了我的觀點。少年時期,我去過意大利北部的拉韋納,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的馬賽克鑲嵌畫肖像、加拉??普拉西提阿陵墓穹頂上的星星圖案,以及教堂內裝飾的圣徒和羊群畫像,令我頗為震撼。40多年后,我有幸在2005年獲準登上西奈半島的圣凱瑟琳修道院頂部。亞得里亞海北部和紅海之間相距約3200千米,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依然派人不遠千里前去修建這座修道院。在傳說中摩西接受叢林烈火考驗的地點(上帝命摩西脫掉鞋子,因為他所站之處為圣地),我閱讀了記載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出資贊助事跡的銘文。這些銘文刻在公元 6 世紀建成的梁柱上,由于地處氣候干燥、不生白蟻的埃及沙漠,保存得非常完好。只有到這里實地參觀,才會對拜占庭史學家筆下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的形象有更為直觀的感受。 羅馬、西西里、莫斯科、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全境、希臘和巴爾干半島都有拜占庭的影子,其中伊斯坦布爾無疑帶有(zui)鮮明的拜占庭風格。不過(zui)令我震驚的莫過于我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米哈拉布發(fā)現(xiàn)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這座清真寺在 10世紀哈里發(fā)哈卡姆二世的授意下建成。長途跋涉穿越龐廷山脈后,我在接近傍晚時分到達了黑海邊的特拉布宗。仰視著城市之上的宮殿,我同樣感到驚異不已。 從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取復活節(jié)之火的儀式也屬于拜占庭傳統(tǒng)。東正教牧首從黑暗的圣墓中走出,手持一根點燃的、象征耶穌復活的蠟燭,所有信徒再從這根蠟燭上取火,點燃自己的蠟燭。在如今的雅典,復活節(jié)(星期日)午夜一過,信眾依然會手持蠟燭從呂卡維多斯山走下,可見這項傳統(tǒng)儀式的深遠影響。迄今為止,這項儀式已經(jīng)有近兩千年歷史。 拜占庭的藝術品流散到歐洲各地,保存在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博物館中,我會對其中的各種原因加以說明。從巴伐利亞那塊被稱為亞歷山大披風的拜占庭絲綢,到10 世紀時塞奧法諾和奧托二世在沃芬比特的婚約信物,再到如今用于制作書籍封面的 10世紀象牙制品,無不使人聯(lián)想制作這些奢侈品的工匠及其背后的文化。幾個世紀以來,西方人一直將拜占庭藝術品視為珍寶,但西方的中世紀學者和教士也對人們造成了誤導,使人們對拜占庭產(chǎn)生了非�?贪宓挠∠�。 每準備一次拜占庭史課,我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就會更進一步。我想對所有自我發(fā)問的學生表示感謝。這種感謝并非客套,我從1990年后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執(zhí)教,這段經(jīng)歷的確給我?guī)砹艘庀氩坏降氖斋@。我碰到了一批極為出色的學生,他們也是受到普林斯頓歷史系卓越師資的吸引而選擇了這里。我身邊的同事總能給我啟發(fā),學生聰慧而樂于探究,在他們的激勵下,我嘗試用新的寫作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拜占庭史的熱愛。后來,我的同事克里斯汀??斯坦賽爾到倫敦來拜訪我,非常關切而充滿期待地說,無論如何“這本書已經(jīng)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我之所以能完成這本書,克里斯汀和那兩位意外來客功不可沒。 �。▃ui)后,我想說明一下本書的寫作形式。在莎士比亞所在的倫敦,人們對拜占特和魚子醬都很熟悉。 前者是一種沿用拜占庭時期叫法的金幣,后者是拜占庭人大量食用的魚子。拜占庭留下的歷史印記就這樣以間接的方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xiàn)。本書旨在說明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我沒有按照以往那些介紹和研究的模式來寫作這本書,而是選取了特定的拜占庭歷史事件、遺址和人物特點,在探究拜占庭史基本分歧的框架內對這些內容進行探究。本書前七章介紹了拜占庭史的基本內容,如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法律、東正教,拜占庭的千年歷史都包括在內。其他幾章從不同角度分析同樣的歷史事件,會有一些重疊的部分。寫作這本書時,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進行刪減,因為我實在難以割舍那些豐富的事例和引人入勝的細節(jié)。經(jīng)過重重篩選,我終于完成了這本書。恕我只能為大家奉上一道“什錦開胃小吃”,希望這道前菜能引發(fā)大家對拜占庭史這道大餐的興趣。本書結尾處推薦的拓展閱讀書目或許能為拜占庭史課程帶來更加豐富的內容。我會通過這本書對那兩位建筑工人的問題做出回答,同時幫助大家理解為何深入了解拜占庭史對我們大有裨益。
朱迪斯??赫林(Judith Herrin) 英國備受推崇的考古學家、古典晚期歷史學家,倫敦國王學院古典晚期和拜占庭研究榮休教授,倫敦國王學院君士坦丁-萊文蒂斯高級研究員,擔任英國《過去與現(xiàn)在》季刊(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編委會副主席。 朱迪斯長期致力于歐洲中古史研究及公元6世紀中期至9世紀中期的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研究。著有《基督教國家的形成》(The Formation of Christendom)、《無與倫比:女性與拜占庭帝國》(Unrivalled Influence: Women and Empire in Byzantium)等,其中《基督教國家的形成》已成為該主題難以超越的專著。朱迪斯對中古地中海世界文化的研究也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她對拜占庭帝國史的研究對該領域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尼德蘭皇家藝術科學學會于2016年授予朱迪斯海內肯歷史獎(Heineken Prize for History)。 前言?? 不一樣的拜占庭史 第1部分?? 拜占庭的根基 第1章?? 君士坦丁的城市 第2章?? 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世界*的城市 第3章?? 東羅馬帝國 第4章?? 希臘正教 第5章?? 圣索菲亞大教堂 第6章?? 拉韋納馬賽克鑲嵌畫 第7章?? 羅馬法 第2部分?? 從古典時代向中世紀過渡的拜占庭 第8章?? 防御伊斯蘭世界的堡壘 第9章?? 圣像:基督教藝術的新形式 第10章?? 破壞圣像運動和圣像崇拜 第11章?? 書面文化發(fā)達的拜占庭社會 第12章?? 圣徒西里爾和麥瑟迪烏斯:“斯拉夫人的使徒” 第3部分?? 拜占庭成為中世紀國家 第13章?? 希臘火 第14章?? 拜占庭的經(jīng)濟 第15章?? 宦官 第16章?? 拜占庭宮廷 第17章?? 皇室子女:生于紫室 第18章?? 阿索斯山 第19章?? 威尼斯與叉子 第20章?? 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人屠夫” 第21章?? 11世紀的危機 第22章?? 安娜??科穆寧娜 第23章?? 拜占庭社會:文化熔爐 第4部分?? 其?? 他 第24章?? 十字軍的支柱 第25章?? 特拉布宗、阿爾塔、尼西亞和塞薩洛尼基之塔 第26章?? 起義軍與贊助人 第27章?? “土耳其人的頭巾好過羅馬教皇的冠冕” 第28章?? 1453 年君士坦丁堡圍攻戰(zhàn) 結語?? 拜占庭帝國的輝煌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 拓展閱讀 皇帝列表 年表 地圖 致謝 專有名詞對照表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