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重估一切價值之作,向永恒的偶像——道德和理性宣戰(zhàn)。
尼采是一個知名的偶像破壞者,他說的偶像主要是指道德和理性。尼采認為,自柏拉圖以來,道德始終被視為高的價值,對人心有大的支配力量,“在地球上找不到比善和惡更大的權力了”。尼采立足于生命批判反自然的道德,清除罪與罰的概念,確立生成的無罪。
提出一個全新的、根本性的認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挑戰(zhàn)傳統(tǒng)形而上學二分模式這一“西方哲學久遠的錯誤”。
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一直堅持世界的二分模式,即認為感官所觸知的變化不居的世界是“虛假的世界”,理性所把握的永恒不變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在尼采看來,這是西方哲學久遠的錯誤,他從道德偏見和理性崇拜兩方面揭示了這一虛構的根源,得出結論:只有一個世界,它是現(xiàn)象世界也是實存世界。
“用鐵錘提問”,嬉笑著將先賢拉下神壇。
尼采自詡為不合時宜者,高調(diào)地不與世俗時見為伍,尖銳地批判精神界的偶像。他并非要用鐵錘把偶像擊碎,而只是“用鐵錘提問”,他自信窺破了這些偶像的秘密,它們里面空無一物,只是靠了人性的弱點才成為唬人的偶像、被奉為高的價值,其實并無價值。
哲學家周國平翻譯并撰寫長篇導讀,帶你讀懂原著。
知名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國平是國NEI研究尼采的I學者,譯文準確、優(yōu)美、流暢,再現(xiàn)尼采的詩意和激情。近2萬字的長篇導讀,詳解主要觀點和本書寫作背景,帶領讀者走進尼采,讀懂原著。
凝練而辛辣的格言文體,“用十句話說出別人用一本書說出的東西——說出別人用一本書沒有說出的東西”。
尼采的批判精神在20世紀初傳播到了日本和中國,影響了以魯迅為代表的一批新文化健將。
在《悲劇的誕生》出版17年后,尼采在書中重新明確定義了JIU神精神。
海報: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
德國哲學家,他的思想對西方現(xiàn)代哲學和文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等。
周國平
當代知名學者、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靈魂只能獨行》《愛與孤獨》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等。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