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長江先生曾任職于名仕領袖學院重慶與成都分公司,是我手下的一名干部。那時他手持相機在授課會場穿梭的景象,我今天猶歷歷在目,沒想到如今他已是頗有名氣的課程設計專家了。
看了他的自序,我就覺得我再寫序真有些多余。但作為他曾經(jīng)的領導,我應可利用這個機會和一方空間,用他的心得來印證我以前說過的話。
20 年來,我一直不斷呼吁:在我國的發(fā)展道路上,當務之急莫過于“教育”與“科技”兩端,F(xiàn)在羅長江先生全心投入企管教育這個事業(yè), 自是讓我非常欣慰的事,這也說明對于我的呼吁,接力者眾。
我常在課堂上對參會的數(shù)百甚至上千的企業(yè)家和主管說,派人出去聽課絕不是最好的辦法。我猜當時會有人認為我矯情。其實我早就注意到,跨國大公司幾乎不派人去聽外面的講師授課,因為最了解企業(yè)自身問題的畢竟還是自己公司的干部。所以,這本書培養(yǎng)合格的內部講師的宗旨,以及很多國內大企業(yè)開始自辦商學院的現(xiàn)象,皆跟我想的一樣。
給員工上課和給學生講課是不一樣的。在職場上,并不需要太多空洞而艱深的大道理。對此,羅長江先生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詞
語——敏課。依我的理解,敏課就是快速(instant)、針對(directive)、有效(effective)。通過閱讀本書,大家也會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就是“如何構思一個非常有用的三小時內訓課程”。
這又讓我想起“微課堂”和“碎片化學習”這兩個流行詞。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個嚴謹?shù)墓ぷ,而沒有條理、邏輯、連貫性的講授,很難讓人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羅長江先生又提出“結構化”這個概念。我說,這本書絕不是隨手翻翻的小書,而應該是所有企業(yè)在從事管理研究項目中的重要參考典籍,絕不為過。
我的不少粉絲都說喜歡聽我講課。我認為,這并不是指我的口才了得,應該說是我陳述的道理注重三點,而這三點又是作者在本書中強調的三個要件:簡單化、工具化、實用化。真正的道理應該從董事長到員工都聽得懂,都可以具體說明,都能在崗位工作上操作才是。
最后再讓我強調兩件事:
1. 我去美國 / 英國讀書,在日本 / 德國工作,最大的啟發(fā)是先進或高度開發(fā)國家一直在探討“方法”(methodology),而不是僅拿一個模糊的“概念”或“道理”在那里搬弄。
2. 越是古老的國家,越是有很多落后、封閉、固執(zhí)的觀念拖住他們開發(fā)的腳步。要改變這些,除了教育(家庭 / 學校 / 企業(yè)),我們應該思考,怎樣給廣大群眾建立起新思想、新行為、新習慣。而本書或許會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香港)富格曼國際集團董事長
(印尼)漢威能源公司執(zhí)行董事
余世維2018 年4 月5 日于上海
與羅長江老師相識,是在2010 年1 月,當時我為一家企業(yè)做一個培訓項目,而羅老師所在的咨詢公司,剛好選派他來協(xié)助我實施中層管理者管理能力提升的系列課程。第一次合作,他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老師認真踏實、一絲不茍的做事態(tài)度,以及好學上進、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讓人很是欣賞。由他來協(xié)助和負責項目的實施,我不用擔心會出現(xiàn)紕漏。在后來的多次合作中,這些初次印象都得到了證實。
這本書也反映出了作者的這些特點。
本書核心由 5 大模塊和 11 項任務構成。5 大模塊用 5 個 S 來表示, 分別是情境層(situation)、結構層(structure)、腳本層(script)、策略層(strategy)和表現(xiàn)層(surface)。而 11 項任務則是指:1. 分析課程需求;2. 描述教學目標;3. 規(guī)劃主體框架;4. 設計首尾流程;5. 開
發(fā)知識內容;6. 刻畫信息細節(jié);7. 設計老師“講”的策略;8. 設計學員
“做”的策略;9. 設計氛圍“燃”的策略;10. 美化講師課件;11. 完善配套資料。
作者圍繞本書的核心內容,通過列舉較多的例子,對上述5 大模塊
和11 項任務的操作步驟進行了翔實的描述和說明,并形成了一套有自身
特色的課程開發(fā)體系,啟發(fā)讀者用結構化的思維方法,開發(fā)結構化的培訓課程,為企業(yè)的內部講師和與之相關的學習者提供了有效、快捷的課程開發(fā)工具。同時,這也是作者這些年從事培訓工作的積累和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而企業(yè)之間的競爭, 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yè)對人才的選、育、留、用,決定了一個企業(yè)最終的發(fā)展,其中,“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根據(jù)企業(yè)的需求,針對企業(yè)的實際問題,開發(fā)適合企業(yè)需要的培訓課程,即所謂的課程定制,變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才更加適用于企業(yè)。因此,企業(yè)在借助外力的同時,更要建立起內部的講師隊伍,并幫助他們提高課程開發(fā)的能力,因為他們的優(yōu)勢是比較了解公司,只要企業(yè)內部講師的人員選拔合適,加上有合適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相信就一定能夠開發(fā)出適合企業(yè)的培訓課程。
這正是本書的目的所在,相信讀者定能從中獲益!
原三星中國培訓總監(jiān)中高層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專家
張正順 2018年5月4日
這是一本很獨特的書,聚焦從知識的結構角度來開發(fā)課程;
這是一本很有誠意的書,理論、動機、圖文表達,一個也不少;
這是一本充滿愛意的書,作者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放在書的第一頁!
我相信:心中有愛的人,寫出來的書一定是充滿真情實意的。
一個稍具規(guī)模的企業(yè),每年都會組織員工進行培訓,往往都是投入很多,卻沒有一個滿意的回報。究其原因,大都是因為培訓課程的設計存在問題。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培訓需求往往好高騖遠,自說自話,甚至很多企業(yè)只是從老板(或老板的老板)的利益出發(fā),沒有考慮員工的需求, 也沒有通過培訓激發(fā)出員工的潛能,這就造成了年復一年的培訓浪費。同時,員工是一個具有自我經(jīng)驗、面對陌生問題能夠在原有舊知上進行分析的個體,正因為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其培訓需求也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在培訓中只有滿足員工的需求,才能實現(xiàn)其自我價值的提升。
鑒于此,羅長江老師在本書的第一章里就提到了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下的教學觀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傳統(tǒng)的教
學觀是培訓者將自己具備的知識灌輸給學員,并不考慮學員是否已具備了相應的舊知,也不考慮學員的需求,更不考慮學員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之后能否運用,培訓者僅僅把培訓工作當成自己的一項工作任務。
而羅長江老師在本書中提到的教學觀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培訓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通過授課來灌輸知識,更要以學員原有的知識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建構知識,喚醒他們內在的潛能。學員和培訓師的關系由課上講授、課下分離轉為課上討論、課下聯(lián)系。同時,羅老師強調,培訓師在培訓過程中應該傾聽學員的看法觀點,引導學員去解釋問題;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和培訓師相互探索,深化自己對問題的探討解釋, 從而更好地運用知識。
建構主義哲學強調情境性、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的理論觀點,在建構主義應用下的培訓課程設計,同樣強調了情境性、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在培訓過程中的重要性。羅長江老師在本書中用了大量的圖表來幫助讀者更方便地理解上述內容,他的用心和誠意一定會促進讀者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應時刻提醒自己: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一定的情境下,員工在這個環(huán)境中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更好地運用知識,然后,通過培訓師適當?shù)闹笇,形成新的知識。每一個人所具備的舊知都是不同的,在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個學員能夠相互抵消個體的不足,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培訓過程中的會話即學員之間相互溝通,有助于學員在信息的交流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學員的意義建構是培訓的目標,在培訓過程中,要讓學員對知識進行建構,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認知,使其能夠在之后面對問題的時候運用這些知識。
25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提倡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去培訓。孔子的教學理念發(fā)展到今天,出現(xiàn)了建構主義的教學理
推薦序
念,強調了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學生并不是一張全白的紙,每個人都是在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通過選擇性接收知識、升華自我的。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相信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和學習觀一定會深入讀者之心,企業(yè)培訓課程設計因此也一定會發(fā)生巨大改變。
陽明守仁良知處,但見長江滾滾來!
羅長江老師是我非常欣賞的培訓界的后起之秀,是培訓界少見的擁有超越功利思維的一位思想型培訓師,假以時日,他必定是培訓界的一束光。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博士
《靈魂徒步:陽明心學管理智慧》作者
忘年好友 李安 2018 年4 月16 日于開元小區(qū)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