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薩林斯的三篇論文,由王銘銘教授選編。
《關于資本主義的諸宇宙觀》為薩林斯在拉德克利夫-布朗講座的演說,關注的是太平洋群島及其近鄰亞美大陸的人民如何以互惠方式改造了資本主義的“沖擊”,西方物品和西方人如何被整合成了本土權力。
《甜蜜的悲哀》這篇長文的主題是啟蒙運動以來出現(xiàn)的西方經(jīng)濟行為模式背后的遠古宇宙觀背景,薩林斯力圖通過此一探討反思在人類學界以至整個西方社會科學界中長期處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論點,如“罪惡”“需求”“權力”“秩序”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指出兩千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被“人性”的幽靈困擾:人是被迫受制于自身獸性的奴仆。薩林斯認為這種觀念不過是一種幻象,這一幻象同樣起源于文化,而通過修昔底德、霍布斯和約翰·亞當斯之間有趣的政治哲學關聯(lián),我們可以勾畫出西方人在解決人性本惡這一基本命題過程中發(fā)展出來的獨特形而上學。
馬歇爾·薩林斯生于美國的猶太人家族,先后在密歇根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教育;從博士論文研究開始,他對非西方世界產(chǎn)生興趣,并專門研究過太平洋島嶼的土著文化,進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種觀念的缺失。1956 年至1973 年執(zhí)教于密歇根大學,1973 年以來任芝加哥大學人類學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時代經(jīng)濟學》、《文化與實踐理性》以及《歷史之島》等,這些著作對晚近西方人類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領域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編選說明
關于資本主義的諸宇宙觀
——“世界體系”中的泛太平洋板塊
“發(fā)展人”經(jīng)濟學
中國貿(mào)易
桑威奇群島
夸庫特人
結論:關于茶葉和其他商品的思考
甜蜜的悲哀
——西方宇宙觀的本土人類學探討
前言
引論:罪惡之花
“需求”(need)概念的人類學分析
插敘:文藝復興札記
生物學觀念的人類學分析
“權力”(power)概念的人類學分析
神創(chuàng)秩序的人類學解剖
關于現(xiàn)實的人類學
甜蜜的悲哀
人性的西方幻象
——對于等級、平權及西方對無序之升華的長時段歷史的反觀,以及其他關于人類狀況之觀念的比較札記
作為修昔底德主義者的霍布斯和亞當斯
古代希臘
有關人的條件的另類概念
中世紀的君主制
文藝復興時期的共和國
開國元勛們
自利的道義復燃
其他的人文世界
現(xiàn)在是我們的自卑在啜泣
文化即人性
附錄 薩林斯及其西方認識論反思 王銘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