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前言
《稅收學原理》第3版出版后,先后重印了5次,選用的學校和讀者也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四年一次的修訂再次被提上日程。此次教材修訂,仍然體現在常規(guī)的幾個方面:
(1)根據稅收理論的新發(fā)展、中國和主要發(fā)達國家稅收制度的新實踐,對大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了一定幅度的刪改或補充。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增值稅、資源稅和房產稅等稅種的最新改革動向以及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棄籍稅、財產稅限制制度和附加福利稅等,都以不同的形式納入教材。
(2)教材中使用的數據,大部分都根據官方或權威來源更新至2018年或2019年,只有小部分數據因為可獲得性方面的原因下迄2017年或能夠獲得的最新年份。
(3)對全書所有圖示在細節(jié)上進行了完善。
《稅收學原理》第4版是武漢大學“十三五”規(guī)劃核心教材,本書的修訂與出版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對武漢大學本科生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 者
2020年6月
第3版前言
《稅收學原理》第2版出版后的四年間,先后重印了數次。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幾年一次的修訂自然被提上了日程。《稅收學原理》的此次修訂,不僅從內容、篇章和結構等“大處”著眼,更是從注釋、習題和參考文獻等“小處”著手。相信經過此次修訂之后,本書在整體的邏輯性、內容的可讀性和表述的精準性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提升。
此次教材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稅收理論的新發(fā)展,對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了一定幅度的調整或完善;根據中國和相關國家稅收制度改革的新實踐,對教材相當一部分專欄和課堂討論題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刪改或補充。
(2)教材中相當一部分數據都根據官方或權威來源更新至2015年,只有少部分數據因為可獲得性方面的原因下迄2014年或能夠獲得的最新年份。
(3)對全書的注釋和注解進行了全面的核實、校正或補充,同時還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對“參考文獻”“延伸閱讀資料”“網絡資源”等進行了適當的增減。
(4)為了幫助讀者熟悉和掌握主要稅收專業(yè)術語(Tax Terms)的英文表達,以增強閱讀英文專業(yè)文獻的能力,本書在第1版和第2版中就進行了相應的標注,本次修訂進一步補充和修正了主要稅收專業(yè)術語的英文表達。
本書的修訂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杜春杰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也獲得了武漢大學2015年本科教材規(guī)劃建設項目的部分資助,在此一并致謝!
編 者
2016年3月
第2版前言
在本書第1版出版后兩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稅收制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進展,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營業(yè)稅、房產稅、資源稅、車船稅等稅種的政策導向都有所變化,相關的制度安排也先后進行了或大或小的調整。盡管主要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稅收學原理》在內容上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但如果已經發(fā)生改變的稅收實踐沒有在教材中及時、充分地體現出來,那么教材的實用性就會因為稅收理論沒有與豐富的稅收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而打一定的折扣?梢哉f,是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促使編者對教材進行適當的修改、補充和完善。另外,從2011年開始,稅務碩士專業(yè)學位正式招生;與此同時,稅收學專業(y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中也再次獨立出來。這些改變,不僅使得對稅收學原理教材的需求比以前增加了許多,而且對教材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者希望通過對教材的改版來適應這一不斷提高的要求。
《稅收學原理》第2版是在保持第1版基本框架和邏輯體系大體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并繼續(xù)堅持“不求大而全”和“突出重點”的指導思想。本次改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稅收理論與實踐的新發(fā)展,在部分章節(jié)中補充了一部分內容,同時也對部分章節(jié)的結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2)為了更好地反映中國稅制改革的新發(fā)展和新動向,對專欄和課堂討論題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3)全面更新了教材中使用的數據,絕大部分數據都下迄2010年,有的甚至截至2011年;(4)對全書的文字和語句進行了細致的校改,尤其是對部分概念的界定和部分觀點的表述做了認真推敲。相信經過改版之后,本書的內容更充實、結構更完善、與現實聯系也更緊密。
本書主要供稅收學和財政學專業(yè)的學生、報考和攻讀稅務碩士專業(yè)學位(MT)的學生以及攻讀財稅方向公共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MPA)的學生使用;也可供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以及法學類各專業(yè)的學生在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參考使用;此外,本書還適合財稅工作者和對稅收問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不同的對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具體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適當的篩選。
編 者
2012年5月
第1版前言
稅收從來都是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西方國家,甚至有“世界上只有稅收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的說法。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初,由于意識形態(tài)和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稅收制度被極度簡化,稅收學的教學與研究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稅收逐步發(fā)展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財政收入形式,它不僅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且與每個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在這一背景下,人們對稅收知識的需求也必然越來越迫切。現代社會,不僅需要面向社會大眾進行稅收基本知識的普及,而且也需要有精通稅收理論的專才。
近年來,國內出版的稅收學教材(包括《稅收經濟學》《國家稅收》《稅收概論》《稅收理論與實務》等同類教材)可謂“百花齊放”,各具特色。但在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當前稅收學教材的編寫也存在著“過于重視稅收實務,而相對忽視稅收理論”的導向,有的甚至用2/3或以上的篇幅來介紹現行稅收制度。應當說,這一導向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讀者“短、平、快”式的知識需求。然而,任何一個國家的稅收制度都處于動態(tài)調整之中,對體制轉軌中的中國來說就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稅收理論,那么在稅收制度改革不斷推出的情況下,相當多的社會成員就會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來應對,所以即使是對普通民眾來說,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稅收理論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對財政學(含稅收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稅收理論的學習就更是不可或缺的。本書就是一本系統(tǒng)闡述稅收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教科書,它既可供財政學(含稅收學)專業(yè)的學生使用,又可供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以及法學類各專業(yè)的學生在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參考使用;此外,本書也適合財稅工作者和對稅收問題感興趣的讀者有選擇地閱讀。
本書以“為什么要征(納)稅”—“征(納)多少稅”—“怎樣征(納)稅”—“征(納)稅會產生什么影響”為邏輯主線,具體包括稅收概論、稅收活動主體及其約束規(guī)則、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的分配及其局部調整、稅收負擔轉嫁與歸宿、稅種設置與稅制結構、商品稅、所得稅、財產及其他稅、最優(yōu)稅收、稅收的微觀經濟效應和稅收的宏觀經濟效應等十二章內容。在體系安排上,本書不求“大而全”,而是突出重點,并充分考慮到稅收學與財政學(含稅收學)專業(yè)其他課程之間的銜接,如在財政學教材中介紹較多的市場失效等內容,本書就只是一帶而過,對稅務管理、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稅收問題以及稅收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內容則基本沒有涉及,而是留給了相關的后續(xù)課程。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課程教材內容上的過多重復。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不僅吸收了稅收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還以專欄的形式提供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國內外稅收案例來幫助讀者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充分體現出稅收理論與實踐的新發(fā)展和新動向。
本書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組織編寫的“21世紀高等院校稅收系列精品教材”中的一本。在付梓之際,我要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楊志勇研究員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杜春杰老師的幫助和支持;感謝我的導師—東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馬國強教授、廈門大學財政系張馨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高培勇教授,是他們傳授給我專業(yè)知識,使我具備了從事財政稅收教學的能力,而且本書的很多地方也直接體現了他們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國內外同類專著和教材,在此對相關學者一并表示感謝!
盡管在編者工作的高校,教材的編撰早已不被列為“科研成果”的范疇,但真正編好一本教材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為如此,編者以非常謹慎和負責的態(tài)度,對本書的編寫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以期為大家提供一本令人滿意的教科書。然而,由于編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限,書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紕漏甚至錯誤,真誠希望使用本書的各位老師和同學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對本書提出修改意見的讀者,請發(fā)送電子郵件至wweijz@whu.edu.cn。本書配備有電子課件,可以提供給將本書作為教材的老師使用。需要電子課件的老師,請直接與清華大學出版社教學支持中心聯系。
編 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