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詳解與案例分析》依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編寫而成,是專門為財務會計從業(yè)者量身定制的工具書。重點介紹《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變更、新《企業(yè)會計準則首-次執(zhí)行日的會計處理以及企業(yè)會計準則變更對企業(yè)的影響,主要包括職工薪酬、財務報表列報、企業(yè)合營、金融工具、金融資產(chǎn)等的會計核算與涉稅事項辦理的要點與要求。
《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詳解與案例分析》注重實際操作,提供詳盡的案例和操作實務說明,并對案例進行分析,有利于財務會計從業(yè)者深刻理解企業(yè)會計準則,提升企業(yè)會計準則下處理財會問題的能力。
《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詳解與案例分析》內(nèi)容簡潔,條理清楚,案例豐富,非常適合財務會計從業(yè)者學習使用。
(1)嚴格按照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編寫,與時俱進地對企業(yè)稅務處理、會計核算內(nèi)容進行了更新,具有實用性和適時性。
(2)典型案例的具體分析以及會計實務的情景再現(xiàn),迅速提升會計實務處理能力、會計計量和核算能力。
(3)作者具有十幾年線下實操培訓經(jīng)驗以及企業(yè)管理經(jīng)驗,具有實操性和指導性。
屠建清
財稅、審計、內(nèi)控與風險管理專家,高-級企業(yè)培訓師、高-級管理咨詢師。曾任杭州富特帶鋼有限公司和舟山市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財務總監(jiān)、浙江天孚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湖州審計師事務所等特約審計和制造、建筑、房地產(chǎn)等企業(yè)財務管理高-級顧問等;現(xiàn)任北京中寶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企業(yè)管理高-級顧問、海軒商學院財務管理高-級顧問、北京解稅寶科技有限公司稅務專家?guī)斐蓡T,浙江省總會計師協(xié)會理事、舟山市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曾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曾出版《現(xiàn)金流量分析》《外商投資企業(yè)財務管理》等內(nèi)部教材。主講課程:財務、會計、稅務、內(nèi)審、內(nèi)控、預算、風險、資本、非財、成本等。
第 1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 號——長 期股權投資》解析
1.1 準則的變化 1
1.1.1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范圍發(fā)生變化 1
1.1.2 長期股權投資后續(xù)計量模式的成本法的適用范圍發(fā)生變化 1
1.1.3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權益法的核算變化 1
1.1.4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政策轉換的處理發(fā)生很大變化 1
1.2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2
1.2.1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 2
1.2.2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2
1.3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5
1.4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 6
1.4.1 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6
1.4.2 權益法的主要核算環(huán)節(jié) 6
1.4.3 權益法下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有關調(diào)整 8
1.5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方法的轉換 11
1.5.1 重大影響或實施共同控制 11
1.5.2 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 11
1.5.3 對被投資單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 12
1.5.4 投資方喪失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 12
1.6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12
1.7 應用案例 12
第 2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9 號——職 工薪酬》解析
2.1 準則的變化 17
2.1.1 提出了職工薪酬的分類方法 17
2.1.2 規(guī)定了帶薪缺勤和利潤分享計劃的核算方法 17
2.1.3 引入了設定受益計劃的核算方法 17
2.1.4 提出了其他長期福利的會計處理 17
2.1.5 完善了職工薪酬的披露方法 17
2.2 職工薪酬的含義及分類 17
2.3 職工薪酬的類型 18
2.3.1 短期薪酬 18
2.3.2 離職后福利 18
2.3.3 辭退福利 18
2.3.4 其他長期福利 18
2.4 短期薪酬的核算 18
2.4.1 帶薪缺勤的確認 18
2.4.2 利潤分享計劃的確認 18
2.5 離職后福利的核算 19
2.5.1 離職后福利的含義 19
2.5.2 離職后福利計劃的分類 19
2.5.3 設定提存計劃的核算 19
2.5.4 設定受益計劃的核算 20
2.6 辭退福利的核算 22
2.6.1 辭退福利的確認方法 22
2.6.2 辭退福利的計量方法 22
2.7 其他長期福利的核算 22
2.7.1 其他長期福利的內(nèi)容 22
2.7.2 其他長期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22
2.7.3 長期殘疾福利的確認 23
2.8 職工薪酬的披露 23
2.8.1 短期職工薪酬的披露 23
2.8.2 離職后福利的披露 23
2.8.3 辭退福利的披露 23
2.8.4 其他長期福利的披露 23
2.9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23
2.10 應用案例 24
第 3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30 號——財 務報表列報》解析
3.1 準則的變化 25
3.2 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25
3.3 資產(chǎn)負債表的新編制要求 25
3.3.1 流動資產(chǎn)與非流動資產(chǎn)的劃分 25
3.3.2 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的劃分 26
3.3.3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的金融資產(chǎn) 26
3.3.4 衍生金融資產(chǎn) 27
3.3.5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的金融負債 27
3.3.6 衍生金融負債 27
3.3.7 持有待售資產(chǎn)、持有待售負債 27
3.3.8 遞延收益 28
3.3.9 其他綜合收益 28
3.3.10 專項儲備 29
3.4 利潤表的新編制要求 29
3.4.1 增加了綜合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 29
3.4.2 把其他綜合收益各項目分兩類列報 30
3.4.3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填列) 30
3.4.4 非流動資產(chǎn)處置利得 30
3.4.5 非流動資產(chǎn)處置損失 30
3.4.6 重新計算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chǎn)
的變動 30
3.4.7 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 30
3.4.8 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 30
3.4.9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的賬務處理方法 31
3.4.10 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
融資產(chǎn) 32
3.4.11 現(xiàn)金流量套期損益的有效部分 32
3.4.12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 33
3.5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新編制要求 33
3.6 附注的新列報要求 38
3.7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38
3.7.1 新準則的變動 38
3.7.2 企業(yè)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38
3.8 應用案例 38
第 4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33 號——合 并財務報表》解析
4.1 準則的變化 43
4.1.1 總則方面的變化 43
4.1.2 合并范圍部分的變化 43
4.1.3 合并程序方面的變化 43
4.1.4 新增加的特殊交易會計處理 43
4.2 企業(yè)中可分割的部分、結構化主體 44
4.2.1 企業(yè)中可分割的部分 44
4.2.2 結構化主體 44
4.3 合并范圍的界定 44
4.3.1 控制的含義 44
4.3.2 投資性主體的合并豁免 45
4.4 合并程序方面的主要問題 45
4.4.1 直接按成本法結果進行抵銷的問題 45
4.4.2 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權投資的抵銷問
題 45
4.4.3 抵銷分配問題 46
4.4.4 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問題 46
4.4.5 子公司綜合收益在合并利潤表中的列報 50
4.5 特殊交易的合并處理問題 51
4.5.1 與個別報表相關的會計處理原則 51
4.5.2 與合并報表相關的會計處理原則 52
4.6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53
4.6.1 新準則對母子公司的重新界定 53
4.6.2 需要考慮的問題 53
4.7 應用案例 53
第 5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39 號——公 允價值計量》解析
5.1 準則的變化 55
5.1.1 新準則的企業(yè)范圍 55
5.1.2 新準則調(diào)整原則 55
5.2 公允價值概述 55
5.2.1 公允價值計量 55
5.2.2 公允價值概念的新舊比較 55
5.2.3 相關資產(chǎn)或負債 55
5.2.4 有序交易 56
5.2.5 市場 56
5.2.6 市場參與者 56
5.3 公允價值的計量 56
5.3.1 交易價格與公允價值的關系 56
5.3.2 估值技術 56
5.3.3 輸入值 58
5.3.4 公允價值層次 59
5.3.5 非金融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計量 59
5.3.6 負債和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
量 59
5.4 公允價值的披露 60
5.5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61
5.5.1 國際趨同 61
5.5.2 新準則的影響 61
5.5.3 可能存在的問題 61
5.5.4 應對措施 61
5.6 應用案例 61
第 6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40 號—— 合營安排》解析
6.1 新準則修訂變化 63
6.1.1 新準則適應范圍 63
6.1.2 同原有分類的比較 64
6.1.3 首次采用合營安排準則時的銜接辦法 64
6.2 合營安排的認定與分類 66
6.2.1 合營安排的認定 66
6.2.2 合營安排的分類 66
6.3 合營安排的會計處理 67
6.3.1 一般處理原則 67
6.3.2 共同經(jīng)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67
6.3.3 對共同經(jīng)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的
會計處理原則 69
6.3.4 合營企業(yè)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69
6.4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69
6.4.1 新準則的影響 69
6.4.2 應對新準則的影響 70
6.5 應用案例 70
第 7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41 號——在 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解析
7.1 準則的變化 72
7.1.1 比較財務報表披露 72
7.1.2 使用新準則時的注意事項 72
7.2 新規(guī)定的影響與應對 72
7.2.1 新規(guī)定 72
7.2.2 應對建議 72
7.3 應用案例 72
第 8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解釋第 6 號》 解析
8.1 準則的銜接 74
8.2 棄置費用的新規(guī)定與實務操作 74
8.2.1 根據(jù)棄置費用確認預計負債 74
8.2.2 預計負債發(fā)生變動時的會計處理 75
8.3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的最新規(guī)定與操 作實務 75
8.3.1 新規(guī)定 75
8.3.2 實務操作 75
第 9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2 號——金 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解析
9.1 準則的變化 77
9.1.1 修訂金融工具的分類與計量模式 77
9.1.2 引入預期信用損失模型 77
9.1.3 簡化嵌入衍生工具的處理 77
9.1.4 調(diào)整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時的會計
處理 78
9.2 金融工具的確認和終止確認 78
9.2.1 金融資產(chǎn)的確認與終止確認 78
9.2.2 金融負債的確認與終止確認 78
9.3 金融資產(chǎn)的分類 79
9.4 金融負債的分類 79
9.5 嵌入衍生工具 80
9.6 金融工具的重分類 81
9.7 金融工具的計量 81
9.8 金融工具的減值 82
9.9 利得和損失 83
9.10 銜接規(guī)定 83
9.11 應用案例 83
第 10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3 號—— 金融資產(chǎn)轉移》解析
10.1 準則的變化 87
10.1.1 金融資產(chǎn)轉移的定義 87
10.1.2 金融資產(chǎn)終止確認 87
10.1.3 金融資產(chǎn)轉移的計量 88
10.2 金融資產(chǎn)終止確認的一般原則 89
10.3 金融資產(chǎn)轉移的情形及其終止的確認 89
10.4 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chǎn)轉移的會 計處理 91
10.5 繼續(xù)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chǎn)的會計處理 91
10.6 繼續(xù)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chǎn)的會計處理 91
10.7 向轉入方提供非現(xiàn)金擔保物的會計處理 92
10.8 銜接規(guī)定 92
10.9 應用案例 92
第 11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4 號—— 套期會計》解析
11.1 準則的變化 95
11.1.1 明確了 10 個要點 95
11.1.2 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95
11.1.3 拓寬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范圍 95
11.1.4 改進了套期有效性評估 96
11.1.5 增加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96
11.2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 96
11.3 套期關系評估 97
11.4 確認和計量 99
11.5 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100
11.6 銜接規(guī)定 100
11.7 應用案例 101
第 12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37 號—— 金融工具列報》解析
12.1 準則的變化 104
12.1.1 權益工具及所有者權益 104
12.1.2 金融資產(chǎn)和金融負債互相抵銷的條件 105
12.2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qū)分 106
12.2.1 什么是金融負債 106
12.2.2 符合條件的權益工具 106
12.3 特殊金融工具的區(qū)分 106
12.4 收益的庫存股 107
12.5 金融資產(chǎn)和金融負債的抵銷 107
12.6 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jīng)營成果影響的
列報 108
12.6.1 一般性規(guī)定 108
12.6.2 資產(chǎn)負債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108
12.6.3 利潤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108
12.6.4 套期會計相關披露 109
12.6.5 公允價值披露 109
12.7 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 109
12.7.1 定性和定量信息 109
12.7.2 信用風險披露 110
12.7.3 流動性風險披露 110
12.7.4 市場風險披露 110
12.8 金融資產(chǎn)轉移的披露 111
12.8.1 金融資產(chǎn)轉移的情形 111
12.8.2 金融資產(chǎn)披露 111
12.9 銜接規(guī)定 111
12.10 應用案例 112
第 13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14 號—— 收入》解析
13.1 準則的適用范圍 114
13.2 準則的變化 114
13.2.1 統(tǒng)一的收入確認模型 114
13.2.2 以控制權轉移替代風險報酬轉移作為 收入確認時點判斷標準 114
13.2.3 對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會計 處理提供更明確的指引 114
13.2.4 對于某些特定交易收入確認和計量給
出了明確規(guī)定 115
13.2.5 “五步法”核心要求 115
13.3 確認收入和合同變更時的會計處理 116
13.4 計量 116
13.5 合同成本 116
13.6 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 117
13.7 列報 117
13.8 銜接規(guī)定 117
13.9 應用案例 118
第 14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16 號—— 政府補助》解析
14.1.1 政府補助的范圍 123
14.1.2 政府補助相關會計科目的使用 125
14.1.3 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125
14.2 政府補助的確認和計量 125
14.2.1 與資產(chǎn)相關的政府補助 125
14.2.2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127
14.3 政府補助的列報與銜接規(guī)定 127
14.3.1 列報 127
14.3.2 銜接規(guī)定 128
14.4 應用案例 128
第 15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1 號—— 租賃》解析
15.1 新租賃準則的適用范圍與實施時間 130
15.1.1 新租賃準則的適用范圍 130
15.1.2 新租賃準則的實施時間 130
15.2 新租賃準則的變化點 131
15.2.1 新租賃準則出臺的背景 131
15.2.2 租賃的識別 131
15.2.3 租賃的分拆 132
15.2.4 租賃的合并 133
15.2.5 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134
15.2.6 特殊交易會計處理的核心變化 135
15.2.7 財務指標的變化 135
15.3 新租賃準則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135
15.3.1 對承租人財務報表的影響 135
15.3.2 對出租人財務報表的影響 136
15.4 承租人對租賃的確認和計量 136
15.4.1 承租人對租賃的確認 136
15.4.2 承租人對租賃的初始計量 137
15.4.3 承租人對租賃的后續(xù)計量 137
15.5 新租賃準則下出租人的會計核算與賬務
處理 137
15.5.1 出租人對租賃的分類 137
15.5.2 出租人對融資租賃的會計核算與賬務
處理 138
15.5.3 出租人對經(jīng)營租賃的會計核算與賬務
處理 139
15.5.4 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核算與賬務處理 139
15.6 承租人、出租人的列報 142
15.6.1 承租人的列報 142
15.6.2 出租人的列報 143
15.7 銜接規(guī)定 144
15.8 對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的影響 144
15.9 新租賃準則中重要概念的把握與應用 146
15.9.1 服務與租賃的區(qū)別 146
15.9.2 續(xù)約選擇權 146
15.9.3 購買選擇權 146
15.9.4 已識別資產(chǎn) 147
15.9.5 何時對租賃負債進行重新評估 148
15.9.6 如何對租賃負債進行重新評估 148
15.9.7 對租賃的修改 148
15.9.8 租賃范圍縮小 148
15.9.9 租賃對價的變更 149
15.9.10 售后租回 149
15.10 應用案例 149
第 16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7 號——非 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解讀
16.1 概述 153
16.2 修訂背景 153
16.3 定義與適用范圍 153
16.4 確認 154
16.4.1 換入資產(chǎn)與換出資產(chǎn)的確認原則 154
16.4.2 換入資產(chǎn)的確認時點與換出資產(chǎn)的終 止確認時點不一致時,在資產(chǎn)負債表日的處理 154
16.5 計量 155
16.5.1 劃分“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與“以
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 155
16.5.2 計量原則 156
16.5.3 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的會計處理
..............................................................156
16.5.4 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的會計處理 156
16.6 披露 157
16.7 銜接規(guī)定 157
16.8 應用案例 157
第 17 章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12 號—— 債務重組》解讀
17.1 概述 159
17.2 修訂背景 159
17.3 債務重組的定義與適用范圍 159
17.4 債權人的會計處理 160
17.5 債務人的會計處理 161
17.6 披露 161
17.7 應用案例 161
第 18 章 新舊會計科目的變化與應用
18.1 債權投資(新)、持有至到期投資(舊)170
18.1.1 債權投資的重分類 170
18.1.2 其他債權投資的重分類 170
18.1.3 債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171
18.1.4 債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后續(xù)計量 171
18.1.5 債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減值 171
18.1.6 債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處置 171
18.2 其他債權投資(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舊) 172
18.2.1 其他債權投資的計量 172
18.2.2 其他債權投資會計處理 173
18.3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舊) 173
18.3.1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計量 173
18.3.2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會計處理 173
18.4 持有待售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74
18.5 合同資產(chǎn) 174
18.6 合同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75
18.7 合同履約成本 175
18.8 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 176
18.9 合同取得成本 176
18.10 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 176
18.11 應收退貨成本 177
18.12 合同負債 178
18.13 持有待售負債 179
18.14 其他權益工具 179
18.15 其他綜合收益 181
18.16 其他收益 182
18.17 資產(chǎn)處置損益 182
18.18 稅金及附加(新)、營業(yè)稅金及附加(舊) 182
附注 1 財政部關于修訂印發(fā)《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14 號——收入》的通知 184
附注 2 財政部關于印發(fā)《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1 號——租賃》的通知 195
附注 3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7 號——非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 208
附注 4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12 號——債務重組》 212
附注 5 財務法律法規(guī)應用與財務會計合規(guī)處理 215
附注 6 工程項目成本與物資管理和財務核算與結算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