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論作為一種成熟的質性研究方法已逾半個世紀,并且作為分析質性材料的特殊路徑,在質性研究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本書細致介紹了扎根理論研究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從通過數據分析表述研究問題,理論抽樣、理論排序和理論飽和,到數據收集和數據編碼,基于數據形成理論等,手把手地指引讀者開展自己的扎根理論研究。
本書包含豐富的案例,便于讀者理解和使用。本書內含雙重目的:第一,作為綜合、簡練介紹扎根理論和不同理論派別的單行本;第二,作為“格致方法 · 質性研究方法譯叢”中其他書目的補充,與其他書目一起描繪質性研究的整體輪廓。
適讀人群 :大眾 《扎根理論》作為格致方法·質性研究方法譯叢的一本,從扎根理論的角度充實了質性研究方法。作為一本方法論工具書,本書全方位地講解了扎根理論的由來、發(fā)展,以及在今后質性研究中的作用。本書邏輯通順,干貨滿滿,穿插了一些經典案例,讓閱讀不再枯燥。并聯系三角互證法,讓同學們對質性研究融會貫通。
本書還講述了扎根理論在發(fā)展進程中產生的不同學派,這些學派在交流和爭論中共同推進了扎根理論的進步。
扎根理論成為一種成熟的研究方法已逾半個世紀。同時,它也一直作為質性研究和質性分析最為重要和不斷分化的一個領域。扎根理論通常是作為分析質性材料的特殊路徑。但是,這本《扎根理論》傳達的遠不止這些。本書可以看作是對于研究過程,或是對于選擇和使用質性材料有著獨特理解的綜合研究方法。扎根理論區(qū)別于其他質性方法的鮮明特征在于,它從經驗分析中生成理論并據此解釋現象。從扎根理論誕生之日起,扎根理論方法內部就不斷分化。20世紀90年代,對于扎根理論的理解,以及其理論囊括的諸如編碼等核心內容的解釋,也出現了不同的樣態(tài)。扎根理論的不同理解或不同派別彼此并存。與此同時,扎根理論及其不同派別也刺激質性研究方法的發(fā)展,比如,如何進行質性材料的分析(Gibbs, 2018)。扎根理論對于如何開展民族志研究具有啟發(fā)意義(Coffey, 2018),它還可以與綜合使用質性和定量方法(Flick, 2018a)的研究聯系起來。扎根理論有其對于質性研究的獨到理解(參見Flick, 2018b),當然也與其他質性研究方法相關。本套叢書“SAGE質性研究工具箱叢書”中的其他冊本,主要聚焦質性研究中針對某一特殊方法的資料收集方法[比如Barbour(2018)的焦點小組或者Brinkmann and Kvale(2018)關于訪談的介紹],或者資料收集過程中的某一步驟[比如訪談和焦點小組中的資料收集,或者質性資料分析(Gibbs.2018)],而本書是一本涉及綜合使用扎根理論方法的書。當然,叢書中的所有書目論及的方法都與扎根理論相關;诖,本書內含雙重目的:第一,作為綜合、簡練介紹扎根理論和不同理論派別的單行本;第二,作為叢書中其他書目的補充,與其他書目一起描繪質性研究的整體圖景。
伍威·弗里克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質性研究教授,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擁有柏林自由大學的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定性研究方法、難民和移民后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機會、健康的社會表征、脆弱性、無家可歸青年,以及日常生活科技變革等。著有《SAGE質性數據分析手冊》《質性研究工具箱叢書》等。
他是享譽全球的質性研究大家,其著作《質性研究導引》已出至第7版,被譽為“質性研究圣經”。
1 背景:扎根理論的方法與哲學基礎
2 扎根理論:關鍵構成部分、過程與要素
3 步步深入:扎根理論中的數據收集
4 扎根理論編碼:方法與形式
5 持續(xù)推進:扎根理論數據分析新近進展
6 超越:理論抽樣、理論飽和與理論排序
7 輸出:扎根理論中的書寫與質量
8 進階:扎根理論中的研究設計
9 更為系統(tǒng):扎根理論中的三角互證
10 總結點評:視角主義扎根理論
術語表
參考文獻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