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浙江工商大學孫鵬飛老師的專著《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謂語句認知及功能研究》即將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作為鵬飛的博士生導師,得此訊息,自然感到十分欣慰。鵬飛囑我為作序,我當然是十分樂意的。
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作為三大類實詞之一,其詞類、句法和功能獨具特質(zhì),由此而 構成的形容詞謂語句,自然也就情形復雜、性質(zhì)迥異、功能多樣,因而也就成為現(xiàn)代 語法研究的一塊“硬骨頭”。
自《馬氏文通》出版以來,漢語學界對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及形容詞謂語句,在各個 歷史階段,都做了理論和視角不同的研究,成果之豐碩,不勝枚舉,其中自然不乏優(yōu) 秀的成果:黎錦熙(1924/1992)《新著國語文法》(北京:商務印書館)、朱德熙(1956/ 1999)《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研究》(《朱德熙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當屬奠基之作;崔 永華(1990)《漢語形容詞分類的現(xiàn)狀和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王啟龍 (2003)《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計量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是改革開放后基 于結構主義思想的重要成果;張國憲(2006)《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北 京:商務印書館)、李勁榮(2014)《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生動形式的語用價值》(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李泉(2014)《單音形容詞原型特征模式研究》(北京:商務印書 館)則是進入21世紀后在認知語法理論背景下完成的形容詞(謂語句)研究中十分 突出的成果。因此,要想在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研究上推陳出新,其難其險, 不言而喻。說實話,鵬飛2015年確定這一博士論文選題時,我是有些擔心的。
時光飛逝,五年已過。今天,當鵬飛把這本厚重的專著樣稿放在我的面前時,我感到當初那份擔心是多余的。鵬飛以他的勤奮好學、深思篤行,高質(zhì)量地完成了 這部專著。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說,這部《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謂語句認知及功能研究》, 會是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及其謂語句研究領域的又一部上乘力作。
我之所以愿意下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我看到了這部專著的字里行間,閃耀著四 個方面的學術銳氣和特質(zhì)。
一、多元相諧的理論意識
俗話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學問。漢語形容詞研究歷經(jīng)120年的斗轉星移,從 傳統(tǒng)語法到結構主義,從語義語法再到認知與功能研究,每一代學者都在各自所處 的時代精神感召下做出自己應有的學術貢獻。進入21世紀,漢語研究,特別是漢 語語法研究迎來了由認知功能語法主導的新潮流,形容詞(謂語句)研究當然也不 會置身世外。這部專著,很好地順應了這一歷史大潮,將認知語法思想及其主要理 論,如構式語法、認知入場、“有界—無界”、理想化認知模型等,恰當應用于對形容 詞(謂語句)的觀察、描寫與解釋,加之對語言類型學思想和研究范式的引入,使得 形容詞(謂語句)這一并不新的話題能常講常新。鵬飛在研究中做到了多元理論的 協(xié)調(diào)與共榮,相輔而相成。
二、分類操作的研究范式
科學研究,尤其是以語料分析為基礎的認知和功能語法研究,我以為,核心之 一就是要做好分類、分類再分類的工作。有了科學的分類,語言現(xiàn)象自然得以觀察 充分、描寫充分,現(xiàn)象與現(xiàn)象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便也躍然紙上,解釋自然也就能 夠做到充分。因此,分類做得好不好,決定了研究的水平和研究質(zhì)量的高低。鵬飛在對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的多元、全面的研究中,始終貫穿著分類、分類再分 類的思想,這是讓我深感欽佩的。
本書對形容詞(謂語句),首先從結構類型、語義類型、功能類型三個維度進行大的分類。在結構類型之中,又從謂語結構類型、主語結構類型進行分類,一是把謂語結構類型分為九個小類(此不贅述),二是把主語結構類型再分為謂詞性詞組、 體詞性詞組和小句三類;在語義類型上,本書把形容詞謂語句分為定性句和定量句,再把定量句又分為比較義、程度義、變化義、狀態(tài)義;從功能類型的角度,本書把 形容詞謂語句分為描寫、評價、陳述三類。如此等等。我想,當我們能對一個語言現(xiàn)象做出如此通透的分類觀察和描寫時,我們還愁對這一現(xiàn)象解釋不清楚、不充 分嗎?
三、以量級和序列為核心的認知觀
本書的理論主體當屬認知語法。而在認知語法研究中,量的特征(顯性/隱性)處在一個非常核心的范疇:世間萬事萬物,除了質(zhì)便是量,而相較于質(zhì),量是更 為普遍、更易觀察的現(xiàn)象。因此,認知語法觀照語言的量性特征,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有些令人遺憾的是,就漢語認知語法研究來說,人們對語言量性特征的把握還是不夠的,已有的一些研究(包括我自己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鵬飛能在本書的研究當中,特別關注到形容詞(謂語句)的量級和序列問題,確為難能可貴。 我看到,本書對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的量性特征及量級共現(xiàn)等問題進行了考察:從 “定量/非定量”的角度對形容詞進行了語義分類,并找出形容詞謂語句對“定量形 容詞”與“非定量形容詞”的選擇限制。由量級而到等級序列,這是一個十分自然的 邏輯過程。本書指出,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存在三種不同形式的等級序列,這些等級序列決定了形容詞謂語句對形容詞及其實現(xiàn)方式的選擇?吹竭@樣的研究結論, 我是十分欣喜的。
由量性特征的考察,本書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認知語義概念——語義表達傾向。一般而言,語言中的一個表達單位,常常會指向某種語義表達的方向,比如主觀大量或是主觀小量。本書第八章主要考察了形容詞謂語句相關構式 (“X還來不及呢”“X比Y都A”)的語義表達傾向問題,得出“主觀大量/高量評 價”是這兩個形容詞謂語句構式所具有的區(qū)別性、傾向性規(guī)律。我以為,“語義表達 傾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新概念,它的提出,將有助于漢語認知語法研究的深化,我們應當做更多、更深的挖掘。
四、系聯(lián)觀照的研究視野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問。隨著語言學理論的不斷多元化,語言研究的手段在不斷多樣化,語言研究的范式更在不斷出新,這些都必然要求研究者的學術視 野更寬更廣,要求研究者的學術敏銳性更高。在本書中,我看到鵬飛對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的研究,較之前賢而言,似乎有了更多一些的系聯(lián)觀照的特征。這主要體現(xiàn)在類型學的視野、標記模式與功能透視以及對“的”和“很”的功能統(tǒng)一性的論證上。
除了認知語言學之外,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理論背景便是語言類型學。本書把漢語放在與親屬語言的系聯(lián)中進行研究,認為漢語形容詞充當謂語時,需要附加各 種形式上的標記,因而并不是典型的“謂詞型”形容詞語言,而是介于典型的“體詞型”語言與典型的“謂詞型”語言之間的某種狀態(tài)。另一個體現(xiàn)作者系聯(lián)觀照視角 的是標記模式與功能透視的提出。本書十分明確地提出了“結構—語義—功能”平行觀。本書認為,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謂語句的標記手段主要有“句法”“形態(tài)”化和“語 篇”三種;“有界化”“量級核查”和“認知入場”是標記手段具有的獨特功能。同時本 書也認為,形容詞謂語句并不單單用于“描寫”,還包含了“評價”“陳述”等重要功 能。形容詞謂語句功能的不同,主要取決于其形式的差異。更能體現(xiàn)系聯(lián)觀照視 角并讓人眼界大開的是本書對“的”與“很”的功能統(tǒng)一性的論證。本書第七章探討了形容詞定謂轉換的類型與實現(xiàn)條件,打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把“的”與“很”結合起 來進行分析。本書認為,“定量化”“主觀化”與“述謂化”是二者具有的統(tǒng)一認知功 能。這一結論不僅對形容詞定謂轉換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了較為合理的說明,也為“性質(zhì)形容詞單獨做謂語總是加‘很’才比較自然”這一現(xiàn)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釋思路。看到這樣的結論,我不禁為鵬飛的獨到觀察拍案叫絕。
本書是鵬飛在他2016年提交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同名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鵬飛得有今日之成果,亦實屬不易。
鵬飛為人沉穩(wěn)、性格內(nèi)斂,然敏而好學,勤耕不輟。我相信,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鵬飛一定能綿綿發(fā)力,久久為功,日日維新。
是為序。
張旺熹
2020年11月
孫鵬飛,男,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研究生,現(xiàn)為浙江工商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
教授。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法與對外漢語教學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漢語學習》《中國語文法研究》(日本)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 20 余篇。曾獲得現(xiàn)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語法新秀”二等獎,浙江省語言學會“青年論文獎”二等獎、“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等獎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已結題),杭州市哲社重點項目一項(結題優(yōu)秀)、杭州市哲社一般項目一項(在研),參與國家項目多項。主編教材一部,與人合著兩部。并作為教育部公派教師赴韓國忠南大學、泰國華僑崇圣大學等地從事教學工作。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及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思路及預期結論
第三節(jié) 理論基礎
第四節(jié) 語料說明
第二章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一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界定
第二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句法結構研究
第三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語義研究
第四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認知研究
第五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統(tǒng)計分析和定量研究
第六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相關構式研究
第七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形容詞謂語句的類型
第一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結構類型
第二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語義類型
第三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功能類型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的量性特征與量級共現(xiàn)
第一節(jié) 定量形容詞謂語句與非定量形容詞謂語句
第二節(jié) 靜態(tài)量形容詞謂語句與動態(tài)量形容詞謂語句
第三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的量級共現(xiàn)
第五章 形容詞謂語句的標記手段與功能透視
第一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標記手段
第二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標記手段在近代、古代漢語中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標記手段的類型學考察
第四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標記的功能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的等級序列與平行關系
第一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的下位分類及其實現(xiàn)方式
第二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的等級序列
第三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內(nèi)部的平行關系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形容詞定謂轉換的實現(xiàn)條件以及“的”“很”的統(tǒng)一認知功能
第一節(jié) 形容詞充當定語與謂語的類別
第二節(jié) 形容詞定謂轉換的類型與實現(xiàn)條件
第三節(jié) “的”與“很”的統(tǒng)一認知功能
第四節(jié) 形容詞定謂轉換中存在的平行關系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形容詞謂語句相關構式的語義表達傾向
第一節(jié) 形容詞謂語句相關構式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主觀傾向構式“X還來不及呢”
第三節(jié) 極量評價構式“X比Y都A”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結語
第一節(jié)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第二節(jié)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9.3本研究的不足與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55
附錄 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表 159
參考文獻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