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光的藝術, 攝影家以光作畫?梢哉f光是攝影的靈魂,黑白攝影尤其如此。而黑白攝影從五顏六色的圖像中提取出僅由不同亮度組成的灰度圖, 形成由不同波長光線信息的一幅圖像。從攝影發(fā)展的歷史看,黑白攝影雖然早于彩色攝影,但從科學原理上來看,黑白攝影卻可以看作是彩色攝影的升華和抽象。廖增益先生是終生熱衷于黑白攝影的老一輩攝影家,本書稿為讀者了解他的作品提供了一個契機。當前,數(shù)碼科技的發(fā)展已經帶來了一個全民彩色攝影的時代,本書稿或可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一個與黑白攝影久別重逢的機會,為攝影實踐帶來新的思考與探索。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屠呦呦先生寄語、王志珍院士序言、梅花香自苦寒來、廖增益黑白攝影欣賞、廖增益黑白攝影解析等。
從科研工作者的視角賞析黑白攝影,并以量化的模式尋找攝影作品的特色與風格。這是科學與藝術交叉領域的新探索,期望能對廣大攝影工作者有所啟發(fā)和助益。
廖福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5年畢業(yè)于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專業(yè),現(xiàn)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青蒿素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藥研究所生物力藥理學研究中心主任。我國血液流變學研究開拓者,曾任國際臨床血液流變學會主席(2005-2008),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中國藥理學會理事;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理事和副秘書長;《生物物理學報》常務編輯等。發(fā)表文章一百數(shù)十篇,主編與參編專著12種,1997年獲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9年,在國際盛名的《牛津醫(yī)學教科書》主筆“傳統(tǒng)醫(yī)藥的典范:中醫(yī)藥”一章。
在我國老一代攝影家廖增益先生的言傳身教下,作者從青年時代就成為攝影愛好者。數(shù)十年的實踐不僅使他享受到攝影的樂趣,也促使他經常思考和探索攝影與科研的交叉互動。本書是作者賞并解讀了廖增益先生上世紀30-40年代的主要作品,并運用數(shù)理工具量化分析了這些作品的表現(xiàn)風格與特色。
1 廖增益的攝影觀點:梅花香自苦寒來 /001
2 張印泉親手為廖增益配制望遠鏡頭 /005
3 20 世紀 40 年代廖增益兩屆攝影個展介紹 /007
4 廖增益為程硯秋荷鋤務農留影 /014
5 廖增益黑白攝影欣賞 /021
6 廖增益黑白攝影風格分析 /064
7 大洋彼岸的攝影交流 /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