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官話課本是珍貴的民間文獻,現(xiàn)多收藏于日本的幾家大學圖書館中!读鹎蚬僭捳n本三種校注與研究》收錄三種寫于18世紀的官話口語教材《官話問答便語》、《學官話》和《白姓官話》,均由中國人編寫修訂,再帶去琉球,在琉球群島廣為流傳,多以一問一答形式,介紹當時的琉球和福州社會情況、風土人情等,是琉球?qū)W生們的實用口語教材。其中,《官話問答便語》與《學官話》里的對話場景,多是琉球人來到福州,與福州的教師、官府相關人員及周邊商販的交際往來;《白姓官話》則是由遭受海難漂流至琉球的中國商人編寫,由閩縣老儒林守超修訂而成的課本。
書中校注者所進行的工作,不局限于一般意義上的校注,更是對其中有地方特色的白話詞語進行釋義,聯(lián)系福州方言,說明詞語可能的理據(jù),或是補充說明與該詞語相關的地方文化。讀者從課本中在品讀18世紀福州市井文化的同時,還可以根據(jù)校注者提示,領略兩三百年前福州官話的獨特魅力。
想知道18世紀的琉球人如何學習漢語?
想看看當年深受方言影響的南方官話究竟是個什么模樣?
想通過兩百年前琉球留學生與本地人的對話看看中國市井生活嗎?
那么,這本書可以給你解答。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教育廳福建方言有聲數(shù)據(jù)庫建設項目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漢語方言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出版《閩語新探索》《福州方言研究》《十九世紀以來的福州方言傳教士福州土白文獻之語言學研究》等著作多種,翻譯《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個美國傳教士的晚清福州見聞錄》,校注《閩都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