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的底本是四部叢刊影印元刊本,參考了四庫全書本、慶元二年周必大編刻本和清嘉慶二十四年歐陽衡刻本。?狈矫鏇]有更多可說的,因為底本和周必大本已經(jīng)作得十分到位,甚至到了讓人感到過于細碎的地步,連“也"、“矣”、“焉”、“乎”之類的語助異體字都不厭其煩地羅列出來。其后的明清刻本,大都依據(jù)這兩個本子,所以沒有必要徒增麻煩。只有歐陽衡刻本,與周本不屬于同.一系統(tǒng),文字和篇目也稍有不同,在?敝,予以酌采。其歐陽衡本多出的數(shù)篇文章,都放在后的逸文補編中。本書用力多的還是箋注部分,由于歐公淹貫經(jīng)史子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達到那么高的境界,所以盡管費盡心力,還是有些典故無從考索。編年的部分,周本已經(jīng)做了許多工作,對于沒有疑義的篇章,編年一仍其舊,但在箋注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數(shù)篇詩文的原注年月有些謬誤,凡屬此類,均予以重新系年,并說明緣由根據(jù)。本書還收錄了一些與歐公詩文有關的他人文字,統(tǒng)統(tǒng)放在“附載”一欄中,以備讀者取舍,庶免翻檢之勞。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總目
前言
冊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居士集》卷一)
古詩(38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二(《居士集》卷二)
古詩(21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三(《居士集》卷三)
古詩(31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四(《居士集》卷四)
古詩(24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五(《居士集》卷五)
古詩(18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六(《居士集》卷六)
古詩(25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七(《居士集》卷七)
古詩(22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八(《居士集》卷八)
古詩(21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九(《居士集》卷九)
古詩(30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O(《居士集》卷一O)
古詩(58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一(《居士集》卷一一)
古詩(57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二(《居士集》卷一二)
律詩(56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三(《居士集》卷一三)
律詩(51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四(《居士集》卷一四)
律詩(63首)
第二冊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五(《居士集》卷一五)
賦(5首)
雜文(5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六(《居士集》卷一六)
論(4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七(《居士集》卷一七)
論(5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八(《居士集》卷一八)
經(jīng)旨(11首)
辯(1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一九(《居士集》卷一九)
詔冊(6首)
歐陽修集編年箋注卷二0(《居士集》卷二o)
神道碑銘(3首)
……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