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軸承分析: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原書第5版)(第2卷)(附CD-ROM光盤1張)
定 價:68 元
叢書名:國際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當前圖書已被 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美),克茲拉斯 ,(MicIreel N.Kotzalas),等 著
- 出版時間:2010/1/1
- ISBN:9787111281641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H133.33
- 頁碼:28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滾動軸承分析第2卷在第1卷的基礎上引入高等概念,包括:載荷聯(lián)合作用的分析計算及位移、變形等;零件的滾動、滑動及自旋、公轉、陀螺運動;高速運轉時的載荷分析;動壓與彈流潤滑的油膜、壓力及高壓、溫度、接觸表面形貌效應;摩擦及其效應;發(fā)熱分析;壽命系數(shù)分析;剛性與非剛性軸系統(tǒng)分析;失效分析。
《滾動軸承分析: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原書第5版)(第2卷)》供從事機械設備設計、制造、研究、使用、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相關院校師生閱讀。
國際視野 科技前沿 過去的四十年,對從事滾動軸承技術的工程師來說,T.Harris的“滾動軸承分析”已經(jīng)成為一本“圣經(jīng)”。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學生和從業(yè)工程師依賴這《滾動軸承分析: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原書第5版)(第2卷)》?答案很簡單,因為該書函蓋了從低速到高速的所有應用范圍,而且所有相關的數(shù)學推導都出自該領域的權威。這本經(jīng)典參考書的第5版被有意分為兩卷,每一卷都關注軸承技術的一個特定的范圍。這種安排允許讀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內容來學習! 删肀镜牡诙,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關注的是更加動態(tài)和更加復雜的載荷,更極端的運行條件以及高速應用。作者在《滾動軸承分析(原書第五版)第2卷: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中獨一無二地探討了幾個課題,包括徑向、軸向和力矩載荷聯(lián)合作用下的高速軸承內部載荷分布的數(shù)學關系以及滾道和滾子凸型的影響。他們還深入研究了滾動體-滾道油膜厚度和接觸摩擦的數(shù)學進展,計算軸承疲勞壽命的應力一壽命方法以及軸和支座結構柔性對軸承載荷和變形的影響! 稘L動軸承分析: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原書第5版)(第2卷)》給出了復雜應用條件下的嚴格分析,包括: ·提供了復雜應用條件下計算軸承性能和預測工作壽命的方法。 ·表面潤滑,溫度影響,動力載荷,摩擦效應,失效模式和耐久試驗! ぐ舜罅康睦}和來源于ABMA/ANSI標準的許多數(shù)據(jù)表格。 ·對作用載荷、安裝、套圈旋轉、材料處理和微塵污染產生的應力提供了最新和更精確的分析方法! ≥S承技術的高等概念非常有助于分析高等應用中軸承的復雜性能和疲勞壽命。
本書第1卷的主要目的是為讀者提供普通的和相對簡單應用條件下的球和滾子軸承使用、設計和性能方面的信息。這樣的應用條件一般包括:軸或軸承外圈以低-中速旋轉;靜止作用的簡單徑向或推力載荷;軸承安裝不引起軸與軸承外圈軸線的傾斜;潤滑適當。這些應用條件一般都包含在軸承制造商提供的樣本中。樣本中的信息對使用制造商的產品來說是足夠的,但它們始終帶有經(jīng)驗性質,很少提供所使用的計算公式的幾何和物理證據(jù)。第1卷中不僅包含了很多樣本中所用公式的相關數(shù)學推導,而且提供了對不同制造商生產的不同類型的滾動軸承進行工程比較的方法。
然而,在很多現(xiàn)代軸承的應用中包含高速機械運轉;徑向、軸向和力矩聯(lián)合作用的重載荷;高溫或低溫以及其他的極端環(huán)境。要使?jié)L動軸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正常運行并保證適當?shù)膲勖,就必須對軸承性能進行比本書第1卷提供的方法和公式更為復雜的工程分析,而這就是本卷的目的。
與早先的版本相比,第5版介紹了最新的、更精確的關于計算滾動接觸摩擦切應力以及它們對性能和壽命影響的信息,還包括與軸承滾動和滑動相關的所有應力對疲勞壽命影響的計算方法。這些應力包含由作用載荷、軸承安裝、套圈速度、材料處理和顆粒污染引起的應力。.坦率地說,本書題材的廣度僅靠兩個作者的專長是難以達到的。所以,在本書的準備過程中采用了球和滾子軸承技術領域很多專家提供的信息。
哈里斯(Tedric A.Harris),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195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1954年獲理學碩士學位,畢業(yè)之后進入聯(lián)合飛機公司漢彌爾頓標準部擔任實驗開發(fā)工程師,后來進入威斯丁豪斯電子公司貝迪原子能實驗室擔任分析設計工程師。1960年加入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SKF工業(yè)公司,擔任主管工程師。在SKF期間,在幾個關鍵的管理崗位上任過職:分析服務經(jīng)理;公用數(shù)據(jù)系統(tǒng)主任;特種軸承部總經(jīng)理;產品技術與質量副總裁;SKF摩擦學網(wǎng)站總裁;MRC軸承(全美)工程與研究副總裁;位于瑞典哥得堡SKF總部的集團信息系統(tǒng)主任以及位于荷蘭的工程與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等。1991年從SKF退休后被聘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在大學里講授機械設計與摩擦學課程,并從事滾動接觸摩擦學領域的研究,直到2001年再次退休。近年來,還擔任工程應用顧問和機械工程兼職教授,在大學的繼續(xù)教育活動中為工程師們講授軸承技術課程。
發(fā)表過67部技術著作,其中大部分是關于滾動軸承的。1965年和1968年,獲摩擦與潤滑工程師協(xié)會的杰出技術論文獎,2001年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AsME)摩擦學分會杰出技術論文獎,2002年獲ASME的杰出研究獎。
積極參與許多技術組織的活動,包括抗摩軸承制造商協(xié)會(即現(xiàn)在的ABMA),ASME摩擦學分會和ASME潤滑研究委員會,1973年被選為ASME的資深會員,還擔任過AsME摩擦學分會以及摩擦學分會提名和監(jiān)督委員會的主席,擁有三項美國專利。
克茲拉斯(MicIreel N.Kotzalas),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1994年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三個學位都是機械工程專業(yè)。這期間,學習和研究的重點是滾動軸承性能分析,包括高加速度條件下球和圓柱滾子軸承的動力學模擬,以及保養(yǎng)條件下軸承的剝落過程實驗與模擬算法。
畢業(yè)后進入Timken公司從事研究與開發(fā),最近在工業(yè)軸承部門工作,現(xiàn)在負責為工業(yè)軸承客戶提供先進產品設計與應用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從事新產品和分析算法開發(fā)。為了寫這本書,獲得了兩項圓柱滾子軸承設計專利。
工作之外,還參與工業(yè)協(xié)會的活動,作為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AsME)會員,現(xiàn)在擔任出版委員會主席,滾動軸承技術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摩擦與潤滑工程師協(xié)會(STLE)獎勵委員會委員。已在專業(yè)權威雜志和一次會議論文集中發(fā)表過10篇論文,為此,2001年獲ASME摩擦學分會最佳論文獎;2003年和2006年獲STLE的霍德森獎。此外,還參與美國軸承制造商協(xié)會(ABMA)的工作,是短期講座“軸承技術的高等概念”的講課教師。
譯叢序言
前言
作者簡介
譯者序
第1章 靜載荷作用下軸承內部載荷分布:徑向、軸向和力矩載荷聯(lián)合作用及軸承套圈的柔性支承 1
符號表 1
1.1 概述 2
1.2 徑向、軸向和力矩載荷聯(lián)合作用下的球軸承 3
1.3 不同軸的向心滾子軸承 6
1.3.1 變形分量 6
1.3.2 滾子-滾道接觸切片上的載荷 8
1.3.3 靜力平衡方程 9
1.3.4 位移方程 10
1.4 向心圓柱滾子軸承的推力載荷 12
1.4.1 平衡方程 12
1.4.2 位移方程 13
1.4.3 由于歪斜引起的滾子-滾道變形 14
1.5 向心滾子軸承的徑向、推力和力矩載荷 16
1.5.1 圓柱滾子軸承 16
1.5.2 圓錐滾子軸承 16
1.5.3 球面滾子軸承 17
1.6 滾子-滾道非理想線接觸的應力 17
1.7 柔性支承的滾動軸承 18
1.7.1 套圈變形 18
1.7.2 滾動體對套圈的相對徑向趨近量 22
1.7.3 滾動體載荷的確定 22
1.7.4 有限元法 24
1.8 結束語 25
參考文獻 25
第2章 軸承零件的運動和速度 27
符號表 27
2.1 概述 28
2.2 滾動和滑動 28
2.2.1 幾何關系 28
2.2.2 滑動和變形 30
2.3 球軸承的公轉、樞軸運動和自旋運動 31
2.3.1 一般運動 31
2.3.2 無陀螺樞軸運動 34
2.3.3 旋滾比 35
2.3.4 滾動和自旋速度計算 35
2.3.5 陀螺運動 37
2.4 滾子軸承中滾子端面與擋邊的滑動 37
2.4.1 滾子端面與擋邊接觸 37
2.4.2 滾子端面與擋邊幾何形狀 38
2.4.3 滑動速度 40
2.5 結束語 41
參考文獻 41
第3章 高速運轉:球和滾子動力載荷與軸承內部載荷分布 42
符號表 42
3.1 概述 43
3.2 滾動體的動力載荷 44
3.2.1 滾動體轉動的體力 44
3.2.2 離心力 46
3.2.3 陀螺力矩 50
3.3 高速球軸承 51
3.3.1 球的漂移 55
3.3.2 輕質球 56
3.4 高速向心圓柱滾子軸承 57
3.4.1 空心滾子 60
3.5 高速圓錐和球面滾子軸承 61
3.6 五自由度載荷 62
3.7 結束語 63
例題 63
參考文獻 66
第4章 滾動體與滾道接觸時的潤滑膜 68
符號表 68
4.1 概述 70
4.2 流體動壓潤滑 70
4.2.1 Reynolds方程 70
4.2.2 油膜厚度 72
4.2.3 油膜載荷 72
4.3 等溫彈流潤滑 72
4.3.1 粘壓關系 72
4.3.2 接觸表面變形 75
4.3.3 壓力和應力分布 77
4.3.4 油膜厚度 79
4.4 高壓效應 80
4.5 入口處潤滑劑的摩擦熱效應 81
4.6 乏油 82
4.7 表面形貌的影響 83
4.8 脂潤滑 86
4.9 潤滑機制 87
4.10 結束語 88
例題 89
參考文獻 90
第5章 滾動體-滾道接觸產生的摩擦 93
符號表 93
5.1 概述 94
5.2 滾動摩擦 95
5.2.1 變形 95
5.2.2 彈性滯后 95
5.3 滑動摩擦 96
5.3.1 微觀滑動 96
5.3.2 滾動產生的滑動:固體膜或邊界潤滑 97
5.3.3 滾動產生的滑動:全油膜潤滑 99
5.3.4 滾動產生的滑動:部分油膜潤滑 101
5.4 真實表面、微觀幾何形貌和微接觸 102
5.4.1 真實表面 102
5.4.2 GW模型 103
5.4.3 塑性接觸 105
5.4.4 GW模型的應用 106
5.4.5 粗糙峰和流體承受的載荷 107
5.4.6 滾動產生的滑動:滾子軸承 107
5.4.7 自旋和陀螺運動產生的滑動 108
5.4.8 傾斜滾子與滾道接觸時的滑動 110
5.5 結束語 110
例題 111
參考文獻 113
第6章 滾動軸承的摩擦效應 115
符號表 115
6.1 概述 117
6.2 軸承摩擦起因 117
6.2.1 滾動體與滾道接觸產生的滑動 117
6.2.2 滾動體上的粘性摩擦力 117
6.2.3 保持架與套圈間的滑動 117
6.2.4 滾動體和保持架兜孔之間的滑動 118
6.2.5 滾子端面與套圈擋邊間的滑動 118
6.2.6 密封產生的滑動 119
6.3 固體潤滑軸承:摩擦力及摩擦力矩的影響 120
6.3.1 球軸承 120
6.3.2 滾子軸承 123
6.4 流體潤滑軸承:摩擦力和摩擦力矩的影響 125
6.4.1 球軸承 125
6.4.2 圓柱滾子軸承 130
6.5 保持架運動和受力 134
6.5.1 速度的影響 134
6.5.2 作用在保持架上的力 134
6.5.3 穩(wěn)態(tài)條件 135
6.5.4 動力學條件 136
6.6 滾子歪斜 138
6.6.1 滾子平衡歪斜角 139
6.7 結束語 141
參考文獻 141
第7章 滾動軸承溫度 143
符號表 143
7.1 概述 144
7.2 摩擦發(fā)熱 145
7.2.1 球軸承 145
7.2.2 滾子軸承 146
7.3 熱量傳遞 147
7.3.1 熱量傳遞模型 147
7.3.2 熱傳導 147
7.3.3 熱對流 148
7.3.4 熱輻射 149
7.4 熱流分析 150
7.4.1 系統(tǒng)方程 150
7.4.2 方程組求解 151
7.4.3 溫度節(jié)點系統(tǒng) 151
7.5 高溫考慮 153
7.5.1 特殊潤滑劑與密封 153
……
第8章 作用載荷與壽命系數(shù) 165
第9章 超靜定軸與軸承系統(tǒng) 213
第10章 滾動軸承失效和破壞形式 230
第11章 軸承和滾動體的壽命試驗與分析 248
附錄 部分軸承鋼號對照表 283
1.5.3 球面滾子軸承
球面滾子軸承具有內部自動調心性質,因此它不能承受力矩載荷。此外,在中、低速條件下滾子只會產生輕微的離心力、陀螺力矩和摩擦力(參看第2章和第3章),可以認為球面滾子軸承中的滾子不產生傾斜。此時采用與本書第1卷第7章提出的相似的分析方法可以獲得精確的結果。對于有著非對稱輪廓滾子的球面滾子軸承(例如推力球面滾子軸承),滾子傾斜以及因此而產生的歪斜是不能消除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便于分析,可以將球面滾子軸承視為具有全凸型滾子的特殊類型的圓錐滾子軸承。這樣就可以應用1.5.2節(jié)提出的分析方法。
1.6 滾子-滾道非理想線接觸的應力
現(xiàn)實中,滾子與滾道的接觸很少是理想線接觸,而沒有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孤立的切片也是不存在的。上面使用的切片法對于確定接觸區(qū)內的載荷分布以及在滾子端部斷面與其他設計輪廓過度的很小區(qū)域內的應力來說是足夠的。但是,由于軸承的疲勞壽命是次表面接觸應力的函數(shù)因而也是表面接觸應力的函數(shù),所以用切片法來估算接觸應力分布還是不夠充分。因此,分析接觸應力的更有效的方法通常要在確定了軸承載荷分布之后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