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Mike 和我在一起時,他只要磕碰到哪里, 就會說:媽媽,都怪你擠到我了都是你的錯,我當時還在想,可能是因為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才會覺得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我說:怎么能怪媽媽呢?明明是你自己不小心。 Mike 生氣地說:就是怪你,你這個壞媽媽。 我知道孩子畢竟是孩子,也沒過于糾正,但模模糊糊地覺得他說的話似曾相識。 直到有一次,我們出門時,我忘了給他帶水杯,而送他去上
學時間很緊張,我也不想重新買個水杯,就決定拉著他快速回家 拿,一出口就是都是你磨磨蹭蹭把時間耽誤了,我忘記帶水杯了,我們回去拿。
剛出口的那一瞬間,語言像是一面照妖鏡,把我照得原形畢露。
原來是我的問題,我為什么要怪他?怪不得他有問題時老是怪我,這就是我的課題啊。我趕緊說:對不起,是媽媽錯了,是媽媽忘記了,我不該怪你。
那一刻,他很安靜,沒說什么,但我知道他聽進去了。
以前孩子有缺點,我常會說他,后來才明白:凡是我所排斥的,就是我要學習和覺察的。我們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不斷地反映著我們該學習的課題是什么。孩子顯露出來的不完美,會顯露我們的陰影是什么,他們會一再重復我們不喜歡的言行,來讓我們 學習。
《覺醒的媽媽有力量》這本書圍繞著自我覺察這一核心,去看見自己,看見自己與身邊人的關(guān)系。
當我們能夠不斷地看見自己,馴服自我的次數(shù)才會越來越多,而每當我們能夠馴服自我,內(nèi)心的平靜和喜悅會讓我們感受到來自自我真正的力量,而這時,我們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部分是面對自己的部分,因為只有看見自己,才能滋養(yǎng)孩子。
在育兒過程中,有太多的一地雞毛和雞飛狗跳,疲憊好像是生活的常態(tài)?戳颂嘤齼簳、上了很多課,回到現(xiàn)實中,內(nèi)在的自我會習慣性地跳出來,煩躁地喊:我太難了!
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是我做不到,生氣了不對孩子發(fā)脾氣,也可能是我做不到,不和他吵架,也可能是我做不到,天天給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也可能是我做不到,為孩子 成為學霸,還可能是我做不到,總是讀懂孩子的感受……
我們總被外界鼓勵要去做到怎樣怎樣,但是做不到的部分,不僅需要被自己看見,而且蘊含有大智慧,需要我們用心感受到?匆姡疮熡。同時,我們也要看見自己的做 到。人生不是一道改錯題,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優(yōu)勢里活出精彩。
《中庸》開篇就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什么是 性?性就是我們的稟 賦、優(yōu) 勢,當你了解你的性之后,才能真正地率性地活,把自己的優(yōu)勢活出來,按照自己的稟賦優(yōu)勢過一生才是真正的道,才是遵循天道。修道之謂教,在這條天命之路上去修煉自己,也是人生的必然之旅。
在儒家文化 中,仁是核 心。有一 次,孔子就問學 生:什么是智?什么是仁?子路說: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鬃诱f:可謂士矣。
子貢說:智者知人,仁者愛人?鬃诱f:可謂士矣。 顏回說:智者自知,仁者自愛。孔子說:可謂士君子矣。 孔子認為的自愛的仁者才是士中的君子。自愛,也就是要愛自己,愛自己不是說要對自己好一些,而是要不斷修正自己,活出生命的意義,這也是書中部分所想表述的核心。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面對關(guān)系的部分,父母、夫妻、親子,都是自我覺醒與成長的修煉場。
戴維·布魯克斯在《第二座山:為生命找到意義》中認為,人要爬兩座山,座山是自我之山,我們希望實現(xiàn)自我,希望獲得幸福。第二座山卻是關(guān)于別人的,是關(guān)于失去自我的,你可以為了別人或者為了某個使命,而寧可失去自我;為了使某個使命,你可以默默奉獻。
專注座山的,未必能想明白為什么要爬第二座山,但只要在前行中,你終將會明白。當你愿意去付出愛、去貢獻的時候,那些與身邊人的關(guān)系就成了你的第二座山,你在踐行誓約的過程中慢慢改變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就會感受到內(nèi)心的喜悅。
布魯克斯認為爬座山帶給人的幸福感是有限度的,你的人生為什么東西而去拼搏呢?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一邊奮斗一邊迷茫。但其實每個人都有第二座山,比如說你正在跟老公吵架的時候,突然你的孩子闖了進來,你知道兩個人當孩子面吵架對孩子 不好,所以你就按捺住自己的情緒不說話了。這時候的你是主動 愿意去選擇第二座山。
所以,座山講的是個人自由,而第二座山講的是責任承諾和親密關(guān)系;座山講的是獲得幸福,而第二座山講的是獲 得喜悅。幸福是變幻無常稍縱即逝的,喜悅卻是深刻和持久的。幸福能讓我們感到快樂,而喜悅卻能改變我們。
你可以為了孩子,也可以不僅僅為了孩子而忘記自我。我也很喜歡布魯克斯曾說的忘記自我的那個狀態(tài)是值得我們追求的。
所以,回歸到教育的初心,只有我們先把人的價值活出來,女性的性別優(yōu)勢才能為我們賦能,我們成為妻子、媽媽、女兒的身份價值感才更篤定。當我們的自我篤定時,才有愛和力量去 貢獻。
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財富,而是貢獻感。我們不是考慮這個人會給我什么,而是要思考我能給 TA 什么。這里說的是貢獻感而不是貢獻,貢獻感是由自己決定的。貢獻感不是做了 多少事,賺了多少錢,行為起到了什么結(jié)果,而是你認為自己做出 了貢獻,你就做出了貢獻,當下就很幸福,就是這么簡單純粹。
所以,成為媽媽,當我們能不斷地覺察、修正自己時,將是一場了不起的自我修行之旅,我們會感受到來自生命意義的美妙。后,這本書的出版想感謝很多人,感謝我的老公、爸爸、孩子、婆婆,他們都是我內(nèi)心的山,一想到他們,就會讓我無比有力量。
很多時候我會迷茫,找不到前進的意義,通過不斷覺察,我慢慢頓悟到:存在本身就是意義。感恩我的家人,無論我做得好 或者不好,都對我不離不棄,包容我,接納我。
感謝我的老師許晉杭先生,是他不斷地鼓勵我,讓我知道我可以,讓我相信自己,讓我知道凡事要靠自己,我在老師的引導 下,越來越能找到自己的力量。
感恩我的老師秦老師,是他不斷地支持我,指導我出版了本書《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以及現(xiàn)在這本《覺醒的 媽媽有力量》。本書助力我在合肥開設(shè)了蜜柚樹青少年演講 力課程,第二本書助力我在深圳開設(shè)了覺醒父母課程,這些都是 我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感恩秦老師一直以來的支持,他也幫助了很多 很多像我一樣的作者,讓大家不斷變得更好。
感恩我的老師王芙蓉教授,感恩她在家庭教育上對我的指導和引領(lǐng),讓我看到了家庭教育體系的恢宏和磅礴,也讓我感受到 家庭教育中媽媽角色的重要性。她像是我遠行路上的北極星,照 亮我在家庭教育路上前行的方向。
感恩我身邊支持 我、愛我的朋友 們,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
感謝大家對我和這本書的支持,當然本書也難免有局限性,
這些內(nèi)容是我在家庭教育當中的一些粗淺的理解,可能會有一些 偏差,也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中不吝賜教。
作為一個長期主義者,我也會堅持寫下去,寫書對于我 來說,它的價值是在我百年之后,書中的內(nèi)容還能持續(xù)地給讀者 帶來希望,帶來歡喜,帶來力量,帶來方便。如果你能受益,請 讓我知道,因為這是我的成就。
吳 瓊
2021 年 10 月 20 日
于合肥蜜柚樹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