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流沙河結合自身的人生閱歷,以通俗、流暢的語言,對《莊子》內七篇逐篇擇要對照原文進行講解,既體現(xiàn)了沙老對莊子其人、其書的理解,也滲透著沙老對自己一生風雨的體悟和省思,使原本極具哲學思辨性的《莊子》原文不再抽象難懂,而變得親切可感,可讀性強,富于啟示意義。本書也充分體現(xiàn)了沙老諷世憂民的仁者情懷、勇于自嘲的諧趣智慧、隨性自適的散淡性情。
作為著名詩人,沙老對《莊子》童心不泯和詩意盎然的一面,往往有妙趣橫生的領會,這是多數(shù)注解詞句、深研哲學的學者難以觸達《莊子》的地方。作為一名頗富盛名的文字研究者,沙老對《莊子》篇名結構、爝火不息之爝、養(yǎng)生主之主、指窮于為薪之薪等,又有著解字家所特有的敏銳把握和獨到見解。
1.深入淺出,亦莊亦諧
對《莊子》的理解緊扣原文,卻不拘泥于字面,常有超越文字的精深解悟,妙語連珠,極見作者個人性情。
2.現(xiàn)代解讀,貼近現(xiàn)實
用地道的現(xiàn)代意識和現(xiàn)代語言,再現(xiàn)了莊子的哲思、睿智,使莊子與讀者不再有距離,使讀者有切身的反省和精神收獲。
3.獨到見解,發(fā)人未發(fā)
以詩眼看莊子,獨見莊子一塵不染的詩心妙趣;以解字解《莊子》,獨會古人天真未鑿的質直本心。
序言 閑吹莊子
閑吹莊子,只能是閑吹。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空,諸位有空, 就叫閑。吹不同于講,講是講課,是講道理,吹就是大家讀后 感覺很好玩。這里我們來閑吹莊子。
想起我少年時,空氣沒有污染,大氣透明度非常高,夜晚, 特別是夏夜,我這樣的少年就愛在老家的院壩里面看星星,養(yǎng) 成了這樣的習慣。那時候感覺天空就像倒扣的鍋,星星就像是 一個個釘子,白銀做的釘子。小時候的歌謠說:青石板,板石 青,青石板上釘銀釘……
那時候我想,長大以后一定要買一架望遠鏡,我要看看那 些星星究竟是什么樣子?墒呛髞磉M入社會,忙于人事,難得 再抬頭看天空。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才買了一架雙筒 望遠鏡,放大七十五倍,四百多元。
我晚上看星星,有了兩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一天,我看上弦月, 突然清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環(huán)形山,月亮上有環(huán)形山是我早知道 的,但是那次是我親眼看見了。那時候我意識到,眼睛看到的 是距離我三十六萬公里的環(huán)形山,非常激動。
后來我又看到了金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阿芙洛狄忒,羅 馬神話中的維納斯,我有了更驚人的發(fā)現(xiàn)。當時非常驚奇,以 為把望遠鏡方向瞄錯了金星怎么會像鐮刀形的月亮?但那 的確是金星,因為金星和月亮一樣,有相位,即晦朔弦望,而 我當時看到的是上弦。我一個小小的人居然能夠看到這樣遙遠 的距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空間的距離有很清楚的感覺,但是 我們還生活在另一維,除了空間之外,還有時間。對時間的遙 遠我們忽略了,也不感到驚奇。這里我要講的,距離我們有兩 千三百多年,很遙遠。那時候的一個人叫莊周,我們應該感到 驚異:這樣遙遠的一個人會這樣近,好像就是在望遠鏡里面看 他。讀了《莊子》我們理解他,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第二個像他 這樣的奇人。
這樣的一個人非常之奇特,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謎。他為什么 要寫《莊子》這部書?這部書包括《內篇》《外篇》《雜篇》三個 部分,一共三十三篇。有人說《雜篇》和《外篇》是他的弟子寫的, 但是從文字看,應該還是他寫的,《內篇》就不用說了。
我們奇怪,在中國歷史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人,因為 他的思想和文學想象力都是奇怪的。當時儒家、墨家、法家都 在說社會應該怎樣建設,只有莊子說這個社會已經(jīng)建設得太多 了,應該向后轉,不能再向前去。他的學說,古往今來發(fā)人深省。 他的事跡沒有流傳,我們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司馬遷把他的傳 記附著在《老子傳》的后面,而傳記里的內容幾乎都是從《莊子》里面摘錄下來的,所以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難以厘清。于是, 我們不得不回頭看一看戰(zhàn)國時期是怎么一回事。
當時中央政府完全失去了統(tǒng)治權,都城設置在洛陽,周朝 天子只能管理至郊區(qū),天子也只是象征性的,黃河和長江流域 獨立出很多小國,有些小到只有現(xiàn)在一個縣那么大,這就是所 謂的戰(zhàn)國時期,社會是很不安定的。
不安定是因為失去了統(tǒng)一的政治領導和文化口徑,各個小 國可以自行其是。這樣混亂不統(tǒng)一的狀況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黃 金時期,正是這時候大家可以隨便說話。處士橫議,隨便誰都 可以隨便說話,更不用說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了。
并不是說莊子這個人特別聰明,他之所以能產(chǎn)生那些思想 實在是由于有當時的那個環(huán)境。當時吃得開的有兩派,一派 是墨家,一派是儒家。墨家的資格比儒家還老一些,這兩派在 思想文化方向上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儒家的另外一個代表孟子批判 楊、墨二家,說楊子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自私; 對于墨家提倡兼愛,儒家說這樣還有什么君、什么父,沒有等 級的差異,怎么體現(xiàn)君君臣臣?而墨家則說儒家完全是統(tǒng)治者 的幫閑,墨家認為應該由自己出來改造社會,不必取得政府的 支持,要幫助弱勢群體,使人與人之間完全平等。墨家組織十 分嚴密,不像儒家那樣松散。其領導被稱為巨子,巨者,大也, 就像后代的袍哥大爺。墨家想以他們組織的行動干預社會 有不平等的由他們鏟除;哪里有災難,首領帶著弟子去救災;哪 里有戰(zhàn)爭,首領帶著弟子去叫他們不要打。兩千年后,我們看到這樣做仍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墨家的威望高得多。儒家主 張妥協(xié),維護統(tǒng)治,于是跟墨家不能調和。
但是莊子既不信儒家也不信墨家,他信道家、老子,但是 跟老子又不同。老子的全部著作是給統(tǒng)治者出點子,用一種溫 和的方法統(tǒng)治,不要把百姓惹毛了。莊子不同,他專門拆臺。 后人把老莊連起來,他們相同的是某些理論和概念,但不同的 是目標。莊子的目標是倒退。莊子認為到他那個時代為止,天 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社會有了文明。他的整個理論是批判社會 文明,拿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是批判進步,因此歷朝歷代沒有統(tǒng)治 者支持莊子的理論,他們把儒家、法家學說作為自己的理論, 因為莊子不合他們的口味。
莊子說社會發(fā)展只會越來越壞,因為人類走上了一條錯誤 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壞了,把大自然搞壞了,雀鳥都怕人了。 他說遠古時候雀鳥是不怕人的,人可以拉下樹枝看鳥窩。在他 的《外篇·馬蹄》里面講馬,把馬作為標本說人類怎么破壞大 自然。他說野馬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時候用頸部 互相摩擦,不愉快要打斗的時候就用蹄子踢對方。所以當馬是 很簡單的,只要會吃草喝水、用頸部摩擦和用蹄子打斗就可以 了,馬的苦難從人類有了文明便開始了。人類抓了野馬馴化成 家馬,使它們離開了草原,離開故鄉(xiāng),之后又訓練馬,在它身 上捆了很多東西,那套馬具有十多種,還有專業(yè)術語,就連馬 屁股后面的皮帶都有專用的名稱,叫鞧(qiū),其他的也有 專門的名字。人類用各種東西捆起它們,加上馬鞍、籠頭,用鞭子打,使馬的本性被扭曲,馬的本性也變壞了,因為人用各 種辦法管束馬,馬也有各種辦法反抗。比如偷吐嚼子,為什么 要這樣?因為馬柔軟的地方就在嘴里。馬聽話并不是心服口 服,它是被迫的,本性被改變了,它也會咬人踢人,偷偷把嚼 子吐了,偷偷地攻擊人。馬一旦落到這樣的境遇,就失去了自 然的天性。這里表面說的是馬,其實說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種 社會關系和制度的約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這些規(guī)章,所以 從人類有了文明開始就有了兩面派。莊子認為原始人沒有 兩面派,他們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他們互相開玩笑, 吃飽了拍著肚子,跳舞唱歌,歡樂是人的本性。但是進入文明 社會之后,人類就被管束,所以有了郁悶,有了神經(jīng)衰弱。
當今,任何一個國家,不管如何標榜自己的社會進步,都 不敢說自己國家里沒有抑郁癥,就是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越來越復 雜,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日本人自殺的不是很多嗎?因為每 個日本人就像莊子筆下的馬一樣被管束了起來。
莊子就是這樣批評人類的文明建設。他還講過一個故事:在 漢陰(漢是西漢水)的一個地方,可能是在陜南嘉陵江北岸 的一個村莊,一個老頭在種菜,需要灌溉用水,陜南跟四川交 界的地方河流比較少,于是要打井。他就在自己的菜園里面打 井。這個井十分奇怪:別人的井都是圓的眼,用水桶提水;他的 是一條又深又窄的梯溝,有一個階梯,他就走下去,他不用桶, 用的是一個土陶燒的甕,就是裝酒的壇子。他抱著這個甕下到 井底,把水灌滿,然后再抱上來。有一次,子貢(孔子的學生,讀書很多,后來下海經(jīng)商發(fā)財了)說大爺你怎么這么笨?你應 該與時俱進,有一種新發(fā)明是杠桿(古代叫桔槔,就是運用杠 桿原理來提水的工具)。子貢說用這種辦法功效會大大提高,你 也不累。老頭怎么回答呢?他笑了,說:用不著你說,難道我連 這個還不知道嗎?只是我不像你一樣卑鄙無恥。使用了機械之 后人就有了機心,會變得奸詐,世界之所以變得混亂就是因為 你這樣的人太多了。
接近五十年前,莊子的這個觀點曾被認為是很反動的,說 他是奴隸主思想家。當時無產(chǎn)階級的唯物史觀,說所有的人類 社會都經(jīng)歷五個階段,早是原始共產(chǎn)主義階段;有了私有財 產(chǎn)之后,就是奴隸社會,奴隸主是極其反動的,動不動就殺人, 割耳朵之類;然后就是封建社會,當時還說孔夫子作為封建知識 分子還是有一定進步性的。
只有莊子如此反動,對此只有一個解釋,他拿了奴隸主的 錢幫奴隸主說話,F(xiàn)在人們便不這樣說了,前幾天我看任繼愈 先生說先秦諸子的書,還是給莊子說了不少好話。
莊子連用桔槔提水都反對,確實有些不近情理。往往人們 寫書的時候為了講清某個道理,將某種狀況推到,在某種 程度上不妨堪稱游戲文章,不可當真。但是莊子的確認為文明 是人類的災難。我也不敢說這話,但是還是有一些感覺,我們 的社會雖然在不斷進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然而社會走上 這條發(fā)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我不知道。一部分環(huán)保 主義者就認為,人類可能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國外一位學者說人類這樣發(fā)展,很可能就像劍齒虎的命運。 劍齒虎初牙齒十分鋒利,后來這個特長不斷發(fā)展,到哪里都 取得勝利,但是這樣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齒越來越長, 后造成了劍齒虎的滅亡。
人類萬年來的文明建設,焉知不是發(fā)展到劍齒虎的錯誤道 路上去了呢?我舉個例子,我年輕的時候每天掃地,五六天的 垃圾才夠一撮箕,現(xiàn)在不行了,每天的垃圾都有一口袋,當然 這個口袋小,就是王府井百貨商場的口袋。后來我看一篇文章 說,美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個人一年就產(chǎn)生兩噸垃圾,而且 大多數(shù)的國家都是這樣。
再以汽車舉例,人均汽車擁有量中國與美國一樣的話,那 么中國的城市交通就會癱瘓,會全部塞車。
即便如此,現(xiàn)在人類的發(fā)展之路還沒有回頭反省的跡象。 因此莊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義。不必完全相信,但是 仍然能啟發(fā)我們思考:這樣發(fā)展下去怎么辦?
先秦諸子里對人類命運作了悲觀推測的就是莊子,所 以他不被人喜歡,人們都覺得他專門給人潑冷水。但是我想, 幸好我們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莊子,不時給我們敲一下,讓我 們反省。
《莊子》的內容很多,其中很多知識我想在本書中和讀者 分享,但篇幅所限,不太現(xiàn)實。同時,莊子這個人讓我很驚異。 我想,他哪里來的這些知識?《莊子》的《逍遙游》里面說大 鵬鳥怎么飛翔,絕云氣負青天,中間有一句我很意外:天之蒼蒼,其正色邪?我們看到的藍天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其 遠而無所至極邪?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一個東西叫天?古 希臘人說天是玻璃做的鍋,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說法。沒有一 個天,只有一個無限遠?我很佩服,因為現(xiàn)在說空間是無限的, 愛因斯坦說有邊緣,但是卻是無限的有邊緣,是說宇宙起 源于一百多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迄今為止還在膨脹爆炸;為什 么說無限?因為這種膨脹根據(jù)我們對遙遠恒星的光譜紅移分析, 這些恒星逃逸的速度不是越來越慢而是越來越快,這種大爆炸 是否有一個終極,還很難說。莊子怎么會懷疑天不是一個玻璃 罩子?他說也許是太遠太遠,所以永遠不能達到終點,這說的 不就是無限嗎?誰告訴他的?先秦沒有任何人這樣說。更奇怪 的是,他認為,站在天空看地球,也是只見一片藍色的天空 這是我很佩服的,他的這些知識是怎么來的?他的身世是 一個謎。很多學者考證,但是沒有結果。戰(zhàn)國時代,文化發(fā) 達的是齊國、魯國,其次是楚國。莊子所在的宋國,窮而且 落后,戰(zhàn)國時代遭嘲笑的蠢人盡是宋國人。在那個環(huán)境,我 們不知道他的老師是誰。戰(zhàn)國時代,只有宋國值得單獨拿來說。
武王伐紂,滅亡了商朝,商朝的人就被稱為殷頑民。周朝 處理他們的辦法,就是把他們弄到現(xiàn)在的河南東部,以商丘為 都城,建立了一個宋國。包括現(xiàn)在山東的西南、安徽的西北角, 蘭考、鳳陽就在宋國,周朝把當時自然條件差的地拿來安置 殷頑民。
當然,沒有記載莊子就是殷頑民的后代,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周滅了商朝,是落后的滅亡了先進的,商朝的文化遠遠高 于周朝,周朝起源于現(xiàn)在陜西的一個部族,文化水平非常低, 商朝從盤庚遷都之后,地理條件、農業(yè)灌溉技術遠遠比周朝 好。兩個事件可以證明,一個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十分精 美,小的可以只有一粒米那么大,放大之后十分美觀,而周朝 的字又大又丑;第二個就是青銅器,商朝留下了許多非常精美的 青銅器,是現(xiàn)在水準極高的文物,而周朝初年青銅器質量非常 差。因此,我懷疑,這些殷頑民,在全部被押送到這個荒涼 的地方的時候,可能把原有的一些文化傳承下來了,莊子也許 就是在那個文化環(huán)境當中,接受了后來為周朝人所不知道的文 化知識,包括天空方面的知識。對天空產(chǎn)生懷疑的,一個是屈原, 他的《天問》提了一百多個問題,個就是關于天空和地球。 莊子的《天運》也提出了類似問題:天空是什么?雷聲是不是雷 車在響?風是神仙吹的嗎?抑或不是?
這些科學知識莊子全部具備,因此他是那個時代文化水平 很高的人,他書中奇奇怪怪的道理是儒家不議論的,儒家只是 議論怎么治國,但是莊子要議論,他天生就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比如他寫槐樹: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莊子》佚文一則)他說春天來了槐樹萌芽,生嫩葉子,五天 就有兔子的眼睛那么大,十天就有老鼠的耳朵那么大,這些比 喻是非常鮮活的。如果不是一個心靈很敏感細致、精神世界異 常豐富的人,是不會這樣去探索人類的本性,不會去探索制度 對人類的扭曲的。很可能殷商時期留下來的文化,就體現(xiàn)在了莊子身上。
莊子為我們全體中國人作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貢獻,現(xiàn)在 還在為我們作貢獻,為我們賺了不少錢,那就是他發(fā)明了神仙。 先秦關于神仙的樣子,早寫出來的就是莊子,而且一直影響 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莊子用幾句話就把神仙形象勾畫出來了。
肌膚若冰雪,古代的冰只有一點,這里有兩點,讀 níng, 即凝,老百姓把冰叫 níng 冰,今作凌冰,意思是凝聚,神仙身 體上的肌肉與皮膚就像白雪凝結起來的。綽約若處子,處子 就是處女。神仙在莊子這里大概是沒有性別的,就像外星人一 樣。綽約就是柔美,是聯(lián)綿形容詞,疊韻聯(lián)綿形容詞,指姿態(tài) 飄逸。神仙的肌體不但像白雪凝結,在空中活動的時候,姿態(tài) 非常之飄逸,西域壁畫的飛天大概就是這樣的。不食五谷,吸 風飲露,神仙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后代的道家的修煉就是這樣, 就是叫沆氣瀣氣,神仙不喝茶,只飲露水。神仙的形象,古代 就是這樣定下來的。
乘云氣,御飛龍,就是說乘云駕霧,坐在龍上面,而游 于四海之外,就像我們今天說的是在地球引力之外,在太空中, 這種形象不是人人都能想象得出來的,不僅要有文學功底,還 要有超脫的思想,這個神仙的形象就是莊子給我們留下來的。
莊子還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東西,比如有一個詞我們大量使 用,那就是天籟,形容音樂的時候我們都會說天籟之音,這 也是莊子提供的。但是你真正讀了《莊子》之后,你理解了他 所說的天籟、地籟、人籟后,便會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誰使用天籟是正確的,因為莊子說天籟是沒有聲音的。
莊子說人籟是人發(fā)出的,不論多么美好都是人籟,演奏的 聲音也是人籟。地籟就是大自然的聲音,例如風聲、雨聲、雷聲、 江聲、潮聲、禽聲、獸聲、蟲聲。天籟本無聲,潛藏在人籟和 地籟里,作為動因,神秘而不可知!洱R物論》非常漂亮, 寫風的文字風來了,所有東西都發(fā)出共鳴,包括樹洞、山 洞都發(fā)出聲音。這里寫了風的形象,風是看得見的,樹枝在搖晃, 這些全部叫地籟。
莊子說:所有的人籟和地籟都是由于某種運動發(fā)出的聲音, 是什么東西使它們運動產(chǎn)生聲音的?是一個不可知的叫自然的 東西,那就是天籟。天籟是不可聽、不可聞、不可見、不可知 的東西,莊子還通過其他的比喻多次來闡發(fā)。大家心細的話, 在出太陽的時候可以在陽光下看見自己的影子,但是古人看到 的是兩個影子,一個是身體的本影,黑色的,另外一個,大家 都沒有注意到,我也是讀書之后才注意到的。在影子的邊緣有 半明半暗的一圈,叫魍魎。莊子說,有一天魍魎問:影子你到底 干什么,一會兒動一會兒停?影子說:能怪我嗎?是因為主人在 那里動啊。我一動,才帶動你,你質問我,我質問誰?于是問 主人,主人說:我也弄不清楚,就像那里說流沙河接電話, 于是我就去接了,因此主人本身也不自由。去問那個喊我接電 話的人,他說:我怎么知道,鈴聲響了于是我喊他……于是我們 永遠追尋下去找不到動因。莊子說動因就是天籟,就 是道,說不清、看不見,就是道。莊子說一切的東西都不是真正自由的,《莊子》篇講大鵬鳥,鯤鵬轉化,所有讀的人, 包括我在讀中學的時候,還要背,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后 人很多人取名叫鵬,但是沒有一個人取對了,全是耳食之徒聽 來的,四川話說的拿起半截就開跑。
莊子未說過大鵬逍遙,而是說它不逍遙,它跟人類的影子 和伴影一樣都是不自由的,是世上的不可知的因素使它動的, 它要飛九萬里高空,六個月才飛到。為什么說它不自由?因為 它有所待,它的飛翔必須有一定的客觀條件,凡是我們需要 一定的客觀條件,我們就是不自由的。凡有所待,皆非逍遙。
大鵬需要什么樣的條件?莊子寫得很明白:風,風又起于氣 流運動,雷暴天氣會有強烈的氣流,從而生成龍卷風。那么大 鵬不自由,誰自由呢?有人說列子自由,他學神仙已經(jīng)能夠御 風而行,據(jù)說他一次可以飛半個月,但是他還是有所待,要有 空氣和風,沒有就無法飛。
莊子說人怎么樣才能自由,就是要做到無所待,用現(xiàn)在 的話來說就是不要去求人。但是哪一件事能不求人?所以莊子 的觀點就是:退后一步,自己回去休息,只要你投入社會,你就 是不自由的。所以他說人生就是不自由,你的生命一旦由于你 父親的精子與母親的卵子結合,你就不自由了,你想死都不行, 只有活到自己完蛋的那一天。你長大了,和客觀世界相摩擦, 你和世界的矛盾沖突就沒有停止的一天,就像騎上了一匹快馬, 沒有韁繩,你想停一分鐘也不行。他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難 道就是這樣糊涂的嗎?是我一個人這樣糊涂還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結論當然是所有的人。你想退都退不出來。
莊子說,你和外界沖突,弄得十分痛苦,越是痛苦,越是 失眠,后你還是得罪很多人,還被別人收拾,人的這種不自 由,退回去又是怎樣?莊子說,只是退回去還不行,你還要向 一種樹學習,這種樹木就像我們現(xiàn)在說的黃葛樹,千萬不要學 習木質好的,比如我們現(xiàn)在說的紅木,因為做那種樹沒有 好的下場,人家會砍了它做家具,所以要做散木。什么叫散木? 就是木材的纖維組織是混亂的,黃葛樹就是,從來沒有木匠砍 了它做家具。還有桉樹,我當過木匠,還鋸過桉樹,非常麻煩, 因為它的纖維是混亂的、粗糙的,怎么加工都不行。要當成都 人說的散眼子(方言,意為自由散漫的人;《莊子》里的散 焉者)。只有變成這樣的樹才能得到平安,不然伐木工人天天 提著斧頭,你越有用越挨刀。沒有用的樹能長到多大呢?新津 的五津鎮(zhèn)一棵黃葛樹很大,有半座房子那么大,有一年吹大風 倒了,老百姓還出錢扶。但是其他的優(yōu)質樹,如從前到處都有 的楠木,現(xiàn)在很少能看到了。
這樣的話是多么的沉痛。當時那些敏感的知識分子莫不有 這樣的痛苦。屈原就是一棵結甜果的橘樹,他的《橘頌》把自 己比喻成天地之間美好的樹,但是有人要摘,還要剪它的枝, 后橘樹不能盡天年,沒有了橘子就被砍了。屈原比莊周小 二十九歲,他們不認識,如果認識的話,莊子會勸他:你怎么這 么瓜哦,還要管那個楚國,跟上官大夫爭奪憲法的起草權,結 果還被流放。莊子本身也是這樣做的,他一輩子從來沒有紅過,當時的思想家沒有一個人聽說過一個叫莊周的人。他只比孟子 小三歲,生于同一個時代,孟子活動的范圍與莊子相距不過幾 百里,孟子是逮誰罵誰的,但是沒有罵過莊子,因為他不知道 莊子。孟子周游列國,別人給他的待遇都很高,他的隨員都有 車輛百乘,只有莊子,窮得饔飧難繼。這是很奇怪的,一個很 關鍵的原因就是他堅持自己的花崗巖腦袋,不去當官(莊子所 做過的漆園吏恐怕是管理員)。讀書人就是應該把本事販賣給國 君啊,而莊子他只當過一個吏,漆園吏,不是官,相當于科員。 有人說漆園是地名,但是在莊子那個時代,漆園不是地名,而 是國家林場。宋國栽種了大量的漆樹,很多山上都是,漆這個 東西在戰(zhàn)國時代是戰(zhàn)略物資,所有武器戰(zhàn)車都要上漆,武器沒 有漆很快會壞,戰(zhàn)車沒有漆遇到下雨也很快會壞,漆在宋國大 量生產(chǎn)。莊周就是漆園的一個管理員,當然也算是吃皇糧的。 莊子的書里面寫他給學生上課,經(jīng)常是在山里一邊走一邊上課, 很可能那就是他的漆園。
莊子做了一個沒有用的人,活了八十三歲,一直活到宋國 滅亡之后。《莊子·外篇》有一篇很清楚地寫著舊國舊都,望 之暢然。因為已經(jīng)亡國了,所以叫舊國舊都,莊子寫得非 常之可憐,說城市很荒涼了,但是他看見城市的代表性建筑還 在,于是心中感到安慰。這樣的窮國,換一個人是不會這 樣愛的,蘇秦、張儀之類根本就沒有祖國,到處游說,誰給他 長官待遇就把自己賣給誰,包括孔子、孟子也是如此,此處不 留爺,自有留爺處。莊子說楚國一個國王不知道怎么發(fā)瘋了,腦殼有包,聽說莊子很了不起,于是派人去請他。莊子當時在 濮水釣魚,他釣魚不是為了好玩,他那個公務員多半沒有當多 久,便失業(yè)了,吃的是野菜,在家里打草鞋。就是這樣他都不 去當官,這樣的人是有志氣的。
至少像我這樣的人沒有資格當莊子的門徒,他會吐我一臉 口水。為什么這樣?因為吃了皇糧,野雞就變家雞,就沒有自 由了。莊子窮到什么程度?有一年糧食吃完了,他去找黃河管 理委員會主任,主任說:老同學好說,等人家欠我的糧食還給我 就給你!莊子說:我走在路上,有聲音叫我,我回頭看見車轍 里面水中有一條小魚,我問它有什么事情,小魚說我要干死了, 你趕快給我要一碗水。我說我自己還在旅游,我先去考察長江, 回頭給你修一條水渠,引黃河之水給你。魚說,這樣的話我都 變成干貓魚了。莊子嘴巴很刻薄,不能跟同志們搞好關系。他 有一個同學叫曹商,原來在宋國的時候也很倒霉,后來鉆營到 了宋國國君那里,宋國國君說他口才好,要他到秦國幫忙辦理 外交。曹商討得秦王喜歡,秦國國王很滿意,就給了他一百輛 馬車。曹商坐車回來,到了莊子住的貧民區(qū),想顯擺一下? 見莊子正在打草鞋,他很感慨地說:如果說我們倆比誰打草鞋好 或者餓功好,我的確比不上你,但是我只要去見大國君主,后 面就馬上會有百輛奔馳。莊子說:我聽說秦國國王正在生痔 瘡,背上也有瘡,很疼,于是叫手下用嘴吮,背上的吮吸一次 給一輛車,痔瘡吮吸一次給五輛車,這次你帶回來一百輛,大概是吮吸了二十次吧。
我是當過右派的,看到別人的幸福生活還是有些羨慕, 所以我不能當莊子的弟子,因為他是毫不動搖的。我也不光是 說他骨頭硬,莊子說,身處亂世,只想求一個平安。莊子說樹 林里面的野雞在樹林中不停走不停啄,它其實很辛苦,五步一 啄十步一飲,必須這樣才能養(yǎng)活自己。但是它不愿意被養(yǎng)在 塔子山鳥語林。里面雖然有吃的,但是沒有自由,內心不快活。 早發(fā)表自由主義理論的就是莊子。所以他是中國的老牌自由 主義者。說他是奴隸制代言人,白日見鬼!
流沙河(19312019)
詩人、作家、學者,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生于成都。幼習古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194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yè)化學系,立志從文。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lián),歷任創(chuàng)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詩刊編輯。1957年被劃為右派,留成都做多種勞作,1966年回老家金堂,鋸木六年,釘箱六年,勞余攻讀古籍。1979年調回四川省文聯(lián),任《星星》詩刊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2019年11月23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8歲。
詩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詩集》《流沙河詩話》《流沙河近作》《老成都》《文字偵探》《字看我一生》《詩經(jīng)現(xiàn)場》《流沙河講詩經(jīng)》《莊子現(xiàn)代版》等。
目錄
序 言 閑吹莊子 //I
講 莊周與《莊子》//001
莊子的《逍遙游》通過理論、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人要怎樣才能活得逍遙,就是要無所待。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人不求人品自高。
第二講 《逍遙游》(上)//023
《莊子》整部著作,由于作者的眼光銳利,對于現(xiàn)實人情和統(tǒng)治者的手段都有極深刻的認識,因此文章具有批判性,始終戰(zhàn)斗,把各種虛偽的,枉費心機的,以及統(tǒng)治者的各種弊端,全都給說了出來。從這個角度說,莊子也是積極的。我們理解莊子,應該從多方面去看,這樣我們就能了解真實的莊子。
第三講 《逍遙游》(中)//049
名者實之賓也,就是實才是主,實才是 subject,任何名都是 object,就叫賓,賓就是客體,哲學上說的客體。你看他這個賓字用得多么好,對于實際存在的東西來說,一切名都只是一個客體,是次要的東西。
第四講 《逍遙游》(下)//073
真逍遙就是回到精神的理想國里邊去,不要被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得失、榮辱、利弊所牽制,只有到了精神理想王國里,人才能做到在想象中的無所待,就是逍遙。所以,莊子說的這個逍遙,實際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絕不存在。
第五講 《齊物論》//091
我在年輕的時候,每讀到這一段,淚水就流出來了。這種痛苦,雖然是兩千三百多年前的人寫的,但我覺得人心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不僅萬物可以齊,古今都有同一道理,不然我們怎么會讀了就感動呢?
第六講 《養(yǎng)生主》//0115
莊子認為,人的肉體終有毀滅之日,但是人的靈魂能夠永遠傳遞下去。這就是你用你的火,去點燃別人的火,這個火可以是道德,可以是主義,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知識,抑或是技術,你可以傳給別人。哪怕你已經(jīng)不在了,你的靈魂仍然活著,活在其他的生命體里。
第七講 《人間世》//129
題目叫人間世,是說人如何介入社會,后莊子告訴你一個結論:好還是不要介入。這個就等于是他在教你,如何賭博才能光贏不輸,他教了你好多辦法,但他后給你加一句,好的辦法是不要參加賭博,這樣永遠都不得輸。
第八講 《德充符》//149
德充于內,必浮于外,一定會表現(xiàn)出來。你要真正是一個君子,你才表現(xiàn)得像一個君子。
第九講 《大宗師》//159
莊子說受我們尊重的真正的大宗師,是我們看不見的道。那個道就是天然,就是自然,它在那里運作著,我們看不見它,無法把它拿到手,但我們可以學它,我們可以修道。
第十講 《應帝王》//183
對于這一切,每個人都應該反求諸己,就是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我們自己應該怎樣行為,好使我們的社會不至于進一步拉開貧富距離,好使我們的自然不要受到烏煙瘴氣的毒害,好使我們的莊稼不要受到有害的農藥的毒害,那這一切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就必須要儉省。
附 錄 //207
附錄一 發(fā)揮二十二題 //209
附錄二 講座問答 //245
后 記 四面看莊子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