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蓬編著的《守望家園》的主旨是從中國當下思 想的存在出發(fā),來考察中國的思想、文化、學術作為 哲學的主題、方法與思考路徑。歷史中的中國本土思 想與文化給予我們的存在方式到了近代發(fā)生了三千 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使我們原有的生存存在方式發(fā) 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原來本土既有的可以代表我們 的身份的本土思想文化遇到了為天下裂的境遇而 發(fā)生了變異。
正是在這個存在的意義上,馬克思哲學的 當代意義與構建當代中國哲學作為問題被呈現(xiàn) 出來。通過哲學之歷史與現(xiàn)實的思考,可以認識到: 中國哲學不在哲學之中,而在哲學之外 。就是要讓中國的哲學從純粹的哲學象牙塔 中走出來,在具有生命意義的歷史中尋找屬于中國的 哲學之性。這樣的哲學需要的是中國這 塊土地的滋養(yǎng)和潤育,中國哲學之道,行之而成 。
張蓬,1956年12月14日出生,黑龍江人,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人文雜志》高級編審;198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yè)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從事哲學教學工作;從1988年起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從事哲學研究和編輯工作。研究的領域和方向是中國哲學的當代性問題、中國哲學語境中的西方哲學研究、當代中國哲學建構等。擔任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評委,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學科顧問、專職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終南學刊》主編。
緒論 題解:當代中國哲學的建構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何以作為問題?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對以往哲學研究方式的檢討從學科意識到問題意識
三 當代中國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當代性作為問題的意義界定
四 當代中國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當代性作為問題的緣起關系
章 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與學術作為哲學對當代中國哲學的規(guī)約
一 中國之思想、文化、學術,抑或哲學乎?
二 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與學術作為哲學的政治依附性特質
三 從文化身份的視角和源頭處探索中國思想文化的秘密以劉明武先生的研究與見解為例
四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政治依附性特質對中國哲學的規(guī)約
第二章 當代中國哲學的本土話語從哪兒說起?
一 中國哲學何以作為問題?
二 三種見解,三 種態(tài)度,三 種方法,三 種哲學馮友蘭、熊十力、金岳霖諸哲學之比較
三 哲學教科書體系批判與類哲學高清海先生的哲學思考
四 李澤厚先生的哲學探尋錄
五 當代中國哲學從哪兒說起?錢、馮、熊、金,抑或高、李?
第三章 馬克思的哲學、哲學觀及其思想世界的還原
一 何以要還原馬克思哲學的本來意義?關于我們對馬克思哲學解讀的既有之相的檢討
二 是哲學的建構還是哲學的消解?馬克思哲學對哲學的超越
三 經濟學視閩中的政治訴求對馬克思哲學的一 種解讀
四 馬克思的哲學引領了西方哲學向歷史的轉向
五 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意義世界?
第四章 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問題及其意義
一 存在與存在作為問題
二 存在作為問題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共有的問題域
三 在與在者的分別西方哲學把握存在問題的方式
四 馬克思哲學作為歷史存在論的意蘊
五 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與學術作為哲學關于存在的論域與意義
六 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考、把握存在問題的方式
七 從存在的視閩看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問題
第五章 當代中國哲學的建構與馬克思哲學當代性問題的意義及其關系
一 本書所涉語境及問題的廓清
二 當代中國哲學的建構與馬克思哲學當代性問題的意義關聯(lián)
三 當代中國哲學之道,行之而成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