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經濟發(fā)展新動力的理論與路徑研究
定 價:98 元
當前圖書已被 28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周小亮
- 出版時間:2022/2/1
- ISBN:9787521830682
- 出 版 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本課題緊扣新常態(tài)經濟發(fā)展基本特征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深入研究我國生產方式與經濟結構變革的歷史演化特征基礎上,以體制創(chuàng)新解決結構調整與經濟發(fā)展新動力驅動中的體制性、制度性障礙為主線;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核心;以改善民生和促進增長與分配、效率與公平相協(xié)調為價值導向;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與調整產業(yè)結構、提升供給體系質量與優(yōu)化升級產業(yè)結構、提高生產勞動者努力系數(shù)與改善分配和需求結構為改革政策著力點和目標要求;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指導,結合系統(tǒng)演化理論分析框架、新經濟增長理論、新制度主義發(fā)展經濟學和包容性發(fā)展視域內有關經濟發(fā)展的技術、制度、公平動力理論解說,側重從完善要素市場結構、創(chuàng)新科技體制、優(yōu)化政府公共制度供給結構三個維度,研究新常態(tài)下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結構優(yōu)化、科技創(chuàng)新、制度公平三大經濟發(fā)展新動力的理論與路徑問題。
周小亮,1963年生,江西永新人。先后就讀于江西教育學院、中南財經大學、廈門大學,1993年6月與1999年5月獲經濟學碩士和博士,F(xiàn)任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福州大學民建經濟研究院院長、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研究院院長、福州大學經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經濟學碩士點與省重點學科負責人。2002年被評為第二屆福建省優(yōu)秀(十佳)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2007年入選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2006年入選為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18年入選為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與一般項目4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主持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3項,一般項目4項、福建省軟科學項目2項,其他廳級項目3項。代表性學術專著有《市場配置資源的制度修正》《深化改革中的利益兼容問題探索》《尋找知識經濟的制度結構》。在《經濟學動態(tài)》《經濟評論》《經濟學家》《學術月刊》《光明日報》《中國經濟問題》《當代經濟研究》《經濟體制改革》《財經科學》《財經問題研究》《當代財經》《東南學術》《學習與探索》等國家權威與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20多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國民經濟學》《體制改革》等全文轉載30多篇。1999年以來,年均被邀參加全國學術研討會兩次以上,多次參加福建省委、省政府及政府相關部門的決策咨詢會議,也多次應邀參與福建省有影響的企業(yè)有關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和資本運營等方面的設計、論證與咨詢工作。曾5次獲得福建省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獎。教學上,近年來主要為碩士生開設《中級經濟學》《中高級微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前沿》《<資本論>與中國經濟問題分析》等學位必修和選修課程,同時也為本科生開設了《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基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