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人類戲劇的播衍
在我們這個藍色的星球上,分布著不同膚色而富于智慧的人群。他們生活著、勞作著、思考著、娛樂著。他們運用各種語言和形式,求得精神的陶冶、情感的抒發(fā)、心理的愉悅。戲劇就具有以上這些功能,因此成為人類普遍的藝術現象。
然而,如果我們向歷史的縱深眺望,便會發(fā)現,戲劇對于世界的覆蓋并不是那么均衡,各大陸邁上戲劇藝術之路的步履也不是那么一致。其間有著早期文明的異軍突起、興盛一時,也有著野蠻時代的飽受摧殘、奄奄一息。戲劇的長河里,時而波瀾壯闊,時而細流幽咽。但只要凝神靜心,你始終聽得到它一路奔突而來、呼嘯向前的聲音,直到它匯入現代文明的藝術汪洋。
人類戲劇的原始萌發(fā),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曙光出現。似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當她初舉行慶賀神明誕生或歡度節(jié)日慶典的宗教儀式時,都會和原始戲劇相遇。于是,當我們把目光投向5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時,我們看到了她祭祀尼羅河神俄塞里斯時,有關俄塞里斯生平的盛大裝扮表演。俄塞里斯祭祀的神圣程序被2000年后的古希臘人狂熱的酒神崇拜所沿用,朝向世俗裝扮表演發(fā)展。人類另一古老文明印度,在它的吠陀時代(前13前7世紀)之前,已經在頻繁的祭祀活動中夾雜擬神行為。而中國在4000多年以前的堯、舜、禹時代,也有著眾多史前時期宗教儀式中的原始戲劇活動,反映在一些先秦典籍如《尚書》、《呂氏春秋》里?梢哉f,當人們在原始的宗教慶典中,裝扮神明、表演他們的故事時,無意識的原始戲劇就產生了。人類文明史反復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從美洲的瑪雅文化、澳大利亞和非洲的土著部落文化、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土著歌舞,以及更多例證里,都可以看到原始宗教戲劇的影子。
然而,人類從事有意識的戲劇行為,或者換句話說,戲劇作為一門藝術樣式而獨立存在,初僅僅發(fā)生于少數幾種文明當中。這幾種文明是:古希臘、古印度和古代中國。古希臘于公元前534年舉辦的悲劇競賽見于記載,宣告了人類戲劇成文史的開端。古印度梵劇是在公元前4世紀開始傳播的。古希臘和古印度都產生了偉大的史詩作品,戲劇可以借鑒其內容并實現體裁轉換。古代的中國戲劇,由于沒有民族史詩的支撐和幫扶,在它形成較為完整的戲劇文學結構以文學劇本的出現為標志的路途上走過了漫長的旅程,而后于12世紀走向成熟。
站在當代的基點上回首遙望,人類戲劇的明亮光芒初只在幾個點上閃耀,這幾個點上的光芒也并不同時亮起,它們呈間歇性遞相呈現。然而,它們卻持續(xù)不滅、生生不息,終發(fā)展成覆蓋全球的狀貌。我們不得不感戴人類早期戲劇對于現代文明的奠基之功。
人類古老戲劇的發(fā)展軌跡各不相同。古希臘和古羅馬戲劇在放射了千年的璀璨光芒之后,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中止,歐洲戲劇從此在中世紀宗教獨裁的漫漫長夜里茍延殘喘。印度梵劇則在持續(xù)盛行了1400年之后,于12世紀遭受了伊斯蘭文化的沖擊而斷絕。中國戲劇卻在12世紀初期真正脫離了原始與初級面貌,誕生了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個完整劇本《張協(xié)狀元》,標志著一種有意味的東方傳統(tǒng)戲劇樣式戲曲的正式形成,從此生生不息,并不斷向周邊區(qū)域發(fā)射文化脈沖。
東方還有其他一些比較古老的傳統(tǒng)戲劇樣式。例如:日本的能,13世紀在中國舞樂文化的影響下,由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慶表演發(fā)展而成;孟加拉的賈拉達,其歷史或許可以追溯到古代雅利安人的祭祀儀式;柬埔寨的巴薩劇,大約形成于吳哥王朝初期的10世紀;越南的嘲劇,或許發(fā)源于李陳朝時期(1113世紀)。這些東方傳統(tǒng)戲劇都流傳到了今天,成為東方戲劇文化的豐富寶藏。但它們大都發(fā)生在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圈之內,與這兩地的古老戲劇有著一定的文化繼承關系。
與東方各個封閉文明里自在發(fā)展、自我完善的戲劇不同,歐洲戲劇走過了一個由古老向近代不斷蛻變,同時又不斷擴張到世界其他地域的過程。古希臘和古羅馬戲劇的偉大傳統(tǒng)雖然斷絕,中世紀教堂里宗教戲劇的活躍卻延續(xù)了歐洲戲劇的人文傳統(tǒng)。即使是在教堂戲劇時期,隨著基督教的播遷,歐洲中世紀已經將她的戲劇文化推衍到一個較大的地域,為以后歐洲戲劇的復興開墾了廣闊的土壤,雖然這個宗教獨裁階段被史家稱為黑暗時期。待到文藝復興的曙光升起,歐洲各國由教堂戲劇傳統(tǒng)中蛻變出來的各類輕歌劇、滑稽戲、啞劇蜂擁而起,宮廷和鄉(xiāng)間到處載歌載舞。其時英國的莎士比亞戲劇放射出萬丈光芒,引出了歐洲戲劇繼古希臘之后的又一個豐厚傳統(tǒng)。而文藝思潮的模仿原則和趨實原則,奠定了歐洲戲劇分化為三大類型的哲學和美學的基礎。這三大類型為話劇、歌劇和舞劇,分別以語言、音樂和舞蹈為主導性的舞臺表現方式,不同于東方古老戲劇綜合融會的舞臺原則。東西方戲劇由此分途。西方戲劇又以話劇為主導樣式,它為人類貢獻了豐富的人文和文學瑰寶,以寫實性的舞臺方式區(qū)別于東方傳統(tǒng)的寫意性戲劇。
由世界史的整體趨勢所決定,西方世界在地理大發(fā)現和工業(yè)革命以后,加快了一體化的步伐,其間幾乎沒有多少特色文明可以單獨保存。由此,歐洲戲劇在文藝復興以后的很大發(fā)展,可以視為一種各國大體同步的過程,雖然彼此時而有著差異,但經互相促發(fā)和誘導,終形成西方戲劇文化的整體進步。因此,歐洲20世紀以前的戲劇發(fā)展,基本上是一系列思潮影響下的共同運動,由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再到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而不同的文藝思潮導致不同的戲劇流派形成,各自推出了經典性的代表人物和巨著,產生巨大的影響。相對來說,東方各個封閉的傳統(tǒng)文明體系,是在西方工業(yè)文明崛起、挾軍事和經濟強勢東來之時,才被陸續(xù)打破的。因此,西方戲劇更多呈共性特征,東方戲劇則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特殊痕跡。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fā)現使歐洲戲劇急劇擴張。初西班牙把它的教堂戲劇帶到了美洲,以后是英國、法國劇種的繼續(xù)。隨著歐洲在東方殖民地域的擴張,以及西方文化的東漸,西方戲劇也向東方不斷滲透,蔓延到了非洲、亞洲,一直到大洋洲的廣大地界。也可以說,西方戲劇隨著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覆蓋地域的急劇擴大,迅速擴展成為世界性的戲劇現象。而印度、中國、日本等這些有著古老戲劇傳統(tǒng)的亞洲國家,以及世界上任何語種的國家,也都逐步在自己的舞臺上引進了西方戲劇樣式,用本國語言來演出,同時也按照西方式樣建造起眾多的劇院供演出使用。于是西方戲劇在20世紀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
西方戲劇的滲透,引起了東方古老戲劇的觀念變革,可以說東方的20世紀是戲劇變革的世紀,這些變革從日本、中國、東南亞以及其他傳統(tǒng)國家的舞臺變化中體現出來。但同時,西方戲劇產生了變革的強烈需求。其原因來自社會機體、宇宙觀、哲學思潮、文藝思潮各方面的嬗變,也來自其朝向寫實發(fā)展的窮途末路。因而,20世紀也是西方戲劇各種現代思潮和流派盛行的時期,從象征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存在主義到荒誕派,從現代派到后現代派,產生了眾多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在自身的變革中,西方戲劇從東方傳統(tǒng)的戲劇美學中汲取了靈感,這促進了東西方戲劇的交流和融通。
人類的步伐邁入了21世紀。戲劇這個至少有5000年歷史的藝術樣式,這個伴隨人類文明始終的藝術樣式,雖然不斷遭受到現代新興媒體藝術的沖擊,卻仍然成為我們這個星球上為普及和盛行的藝術樣式。它的足跡遍及人類各個群落,可以說有人群即有戲劇。戲劇已經成為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成為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它還將伴隨著人類歷史的延伸而繁衍下去。
劉彥君,1954年生,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北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戲劇的蟬蛻》《欄桿拍遍――中國古代劇作家心路》《梅蘭芳傳》《東西方戲劇進程》《中國戲曲發(fā)展史》《圖說中國戲曲史》《中外戲劇史》《從傳統(tǒng)到現代戲曲本質論集》等。
廖奔,1953年生,文學博士,文化學者,曾先后獲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等獎項。
2020年11月14日,廖奔、劉彥君的《中國演劇體系的探索及其終結》,獲得首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理論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