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機工程 基于駕乘人員生理特性的設計方法及應用
定 價:139 元
叢書名:汽車技術創(chuàng)新與研究系列叢書
《汽車人機工程:于駕乘人員生理特性的設計方法及應用》從汽車駕乘人員生理特性出發(fā),講述汽車人機交互設計方法及應用。本書共分6章,主要內容包括汽車人機工程介紹、人體測量與生物力學、中國駕駛人人體體征基礎數據采集分析、考慮駕駛人肌電特性的手腳操縱部件性能評價、考慮人體骨肌生理特性的汽車座椅乘坐舒適性評價方法和面向駕駛人軀體舒適性的駕乘姿態(tài)設計與評價。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汽車智能座艙設計人員、汽車人機工程技術人員、汽車設計工程師閱讀使用,也適合大專院校車輛工程專業(yè)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特色】
1. 汽車名校人機團隊多年實驗與理論研究總結2. 可用于汽車人機設計的指導和評價
3. 包裝精美,印刷高質
良好的汽車人機交互是保證車輛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愉悅性的基礎,是提升汽車產品品質、駕乘體驗感及品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國際汽車工程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問題。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國整車廠已經擁有了豐富的主觀評價實驗規(guī)范并積累了大量的調校經驗,可以利用評車師的心理主觀感覺打分評價人機操縱的便捷舒適性能。但同時在實際工程實踐中也發(fā)現汽車人機交互技術本地化開發(fā)缺乏基礎數據支撐,尤其是缺乏涉及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心理生理學等多學科基礎理論。為此,本書以人機工程學為理論基礎,以優(yōu)化良好人機性能和人機相宜性為目標,將作者長期開展的駕駛人骨肌運動控制及其生物電仿真與實測研究推廣應用于人機交互設計上,重點圍繞基于駕乘人員生理特性的汽車人機交互設計方法及應用開展研究。本書的章節(jié)安排如下:第1章,汽車人機工程介紹;第2章,人體測量與生物力學;第3章,中國駕駛人人體體征基礎數據采集分析;第4章,考慮駕駛人肌電特性的手腳操縱部件性能評價;第5章,考慮人體骨肌生理特性的汽車座椅乘坐舒適性評價方法;第6章,面向駕駛人軀體舒適性的駕乘姿態(tài)設計與評價。通過本書,希冀為工程與學術界讀者提供一套在傳統人機交互設計基礎上,導入人體生物力學與生物電信息,終實現高駕乘體驗感的汽車人機交互理論、設計方法與實驗測試技術。感謝對本書在編撰中做出貢獻的李楚照、范達、李明月、王星月、張?zhí)飕、孫翊騰、程銘、張慧、趙宇婷等研究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對于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紕漏,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作者 2021年6月
前言第1章汽車人機工程介紹11.1什么是人機工程學21.2汽車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21.3人機工程方法41.4本書內容定位6第2章人體測量與生物力學82.1概述92.2汽車設計中的人體尺寸92.3計算機輔助的人體體征數據構建162.4生物力學特性192.5駕駛過程的生物力學24參考文獻27第3章中國駕駛人人體體征基礎數據采集分析293.1概述303.2汽車駕駛室布局中的人體尺寸數據303.3身高百分位數及BMI分級313.4駕駛人被試樣本篩選323.5數據采集過程333.6數據采集結果353.7與SAE數據對比分析413.8人體各部位尺寸與身高的比例42參考文獻43第4章考慮駕駛人肌電特性的手腳操縱部件性能評價444.1駕駛人上肢轉向操縱骨骼肌特性與操縱能力研究454.2駕駛人下肢踏板操縱骨骼肌特性與汽車踏板設計及評價65參考文獻87第5章考慮人體骨肌生理特性的汽車座椅乘坐舒適性評價方法915.1概述925.2國內外研究現狀925.3座椅乘坐舒適性靜動態(tài)評價標準985.4座椅舒適性仿真分析1035.5考慮多模態(tài)人體生理信息的汽車乘坐舒適性測試評價方法1165.6高舒適性汽車座椅的正向數字化開發(fā)流程119參考文獻121第6章面向駕駛人軀體舒適性的駕乘姿態(tài)設計與評價1236.1概述1236.2人體乘坐舒適性機理分析1236.3考慮骨肌力學特性的理想駕姿設計1256.4駕駛姿態(tài)舒適性的逆向動力學仿真1306.5柔性人機試驗測試臺架設計開發(fā)141參考文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