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美學譯叢·“美學”事始:近代日本“美學”的誕生
定 價:28 元
- 作者:(日),神林恒道 著 陳望衡 編 楊冰 譯
- 出版時間:2011/11/1
- ISBN:9787307093263
- 出 版 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B83-093.13
- 頁碼:17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21世紀美學譯叢·“美學”事始:近代日本“美學”的誕生》介紹了“美學”這門西方的人文科學是如何在日本近代的明治時期被咀嚼消化,同時日本自身固有的美的意識又是如何呈現(xiàn)出來,并對之從立足于具體藝術領域的藝術學的角度出發(fā)重新進行了驗證。
神林恒道,1938年生于新潟市。文學博士。先后畢業(yè)于京都大學文學系、京都大學博士生院。曾任大阪大學教授、立命館大學教授,現(xiàn)任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主要研究美學史、美術史。歷任日本美學學會會長、日本學術會議會員,F(xiàn)任日本美術教育學會會長、亞洲藝術學會會長、日本菲諾洛薩學會會長。
總序
漢語出版之際寄語
序
自序“日本”的美學與日本的“美學
第一部 美學與美術史
第一章 相對于西方的東方——岡倉天心的藝術論
第二章 “日本”的美學的形成——從菲諾洛薩到岡倉天心
第三章 “日本美術史”與“東方的理想——美術史學的構想
第四章 森鷗外與“美學——明治美學史初探
第二部 藝術論的展開
第一章 青木繁與浪漫主義繪畫——追求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
第二章 《綠色的太陽》是“印象派宣言”嗎——高村光太郎的現(xiàn)代主義
第三章 羅丹與近代雕塑——有關雕塑的觸覺性
第四章 子規(guī)的寫實主義——“風流隨處有
第五章 日本的浪漫主義——從《文學界》到“日本浪漫派
第六章 西方音樂的引進與音樂美學的誕生——從教育音樂到藝術音樂
注解
參考文獻
對哈特曼的思想產生了影響的思想家有謝林、黑格爾、叔本華三人。但哈特曼關注的謝林思想并不是與黑格爾、叔本華同時期的思想,而是謝林后期的積極哲學思想,它與黑格爾理性主義思想是相對峙的。哈特曼力圖統(tǒng)一存在于這二者之間的、世界的Wass與Dass相對立的原理,從而弄清這個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這一真相又是怎樣構成的。哈特曼認為這個真相的基礎部分便是叔本華的“盲目的意志力”,因此學界認為哈特曼是一個進化論的樂觀主義者的同時又是一個厭世主義者。
那么森鷗外真是在充分理解了德國觀念論哲學的歷史發(fā)展后,才把哈特曼哲學引入到日本,并在日本哲學的草創(chuàng)期傳播開來的嗎?其實這一點是很值得質疑的。也許我們不應該從思想體系與思想史的角度來理解森鷗外介紹的哈特曼美學,而是應該把它看成是森鷗外與哈特曼的一個“偶然的相遇”。森鷗外曾經(jīng)得到了留學德國的機會,是這個機會讓他掌握了西歐藝術的傳統(tǒng),而他又把這個傳統(tǒng)與對日本近代藝術的摸索結合起來了。所以森鷗外沒有選擇已經(jīng)成為過去時的謝林美學、黑格爾美學,而選擇了作為當時“審美標準”的、進行時的哈特曼美學。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可以說,德國觀念論哲學移植到日本的過程,并不具有學院性質,而是具有順應時代潮流的、宣傳報道性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