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圖解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功率半導體制造工藝的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全書共分為10章,包括俯瞰功率半導體工藝全貌、功率半導體的基礎知識及運作、各種功率半導體的作用、功率半導體的用途與市場、功率半導體的分類、用于功率半導體的硅晶圓、硅功率半導體的發(fā)展、挑戰(zhàn)硅極限的SiC與GaN、功率半導體制造過程的特征、功率半導體開辟綠色能源時代等。
本書適合與半導體業(yè)務相關的人士、準備涉足半導體領域的人士、對功率半導體感興趣的職場人士和學生閱讀。
186個知識點,176張工藝與構造圖表,
日本著名半導體專家佐藤淳一從業(yè)30多年積淀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蔣玉龍推薦
南京大學微制造與集成工藝中心原副主任、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半導體資深技術專家李哲洋博士推薦
華為公司高級顧問、信息通信行業(yè)專家李翔宇推薦
雙極晶體管、MOSFET、IGBT、MOS LSI、晶圓減薄工藝、硅晶圓、SiC和GaN、芯片黏接
本書是 2011 年出版的《圖解入門功率半導體基礎與工藝精講》一書的修訂版。書中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是作為一本介紹半導體的入門書籍,本書將重點放在了功率半導體上。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入門類書籍是以 MOS LSI 為前提展開的,這次我們嘗試著從不同的側重點出發(fā)來進行編寫。 也正因為如此,本書專門在搞清與 MOS LSI的差異上下了一些功夫。
第二是將制造過程納入書中,這在第1版中沒有提及。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出身,對功率半導體感興趣的商業(yè)人士和學生,都是本書的目標受眾,并且我們假定讀者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關于半導體的基本知識。 由于本書面向的對象是開展功率半導體業(yè)務或是將來想進入功率半導體領域的人,在編寫時內(nèi)容方面盡量做到淺顯而廣泛。考慮到不同背景的讀者,本書主要對功率半導體的歷史、運行原理、應用、材料和工藝等進行了講解。雖然我們努力將內(nèi)容簡潔化,使得跨專業(yè)背景的人也可以看懂,但在材料和設備的原理說明部分,還是會有一些比較硬核的內(nèi)容。如果讀者不熟悉并且感覺讀起來費力,跳過這部分也沒關系。
在這個圖解系列圖書中,筆者也有一套自己的編寫策略,并且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避免復雜的內(nèi)容,統(tǒng)一使用簡單易懂的圖表。
為了能更近距離地了解實際情況,以半導體制造現(xiàn)場的視角出發(fā)進行講解。
通過盡可能多地介紹歷史背景,盡量使讀者更容易理解當前的情況。
關于各個章節(jié)的構成,可以參考正文前的本書的表示及使用方法。希望本書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本書的內(nèi)容是基于筆者在半導體行業(yè)工作多年積累的意見和建議。筆者希望本書能為半導體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圖解入門功率半導體基礎與工藝精講(原書第2版)佐藤淳一本書的表示及使用方法
【表示方法】
① 例如,MOSFET在舊書中經(jīng)常被寫成MOS FET或MOSFET(我以前也這么寫),但現(xiàn)在行業(yè)學會和英文書中都將它寫成MOSFET,所以本書也這么表示。帶FET的,比如JFET也這么寫。MOS LSI是這么寫。
② 大于150mm的晶圓直徑通常用單位毫米(mm)來表示,但在業(yè)界期刊和報紙上習慣用英寸來寫,所以本書統(tǒng)一使用英寸以避免混淆。
【使用方法】
按照你覺得好理解的方法來讀就可以,不過根據(jù)筆者編寫的意圖提供一點建議供你參考,即本書的每一個概念內(nèi)容都由兩部分構成。
① 第1~3章涵蓋了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內(nèi)容,隨著各章的展開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如果你感覺有點沉悶的話還請諒解。第7章中介紹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趨勢。
② 第4章和第10章對應用進行了討論。 第4章的內(nèi)容中包括了過去的成就,而第10章則更加面向未來。
③ 在功率半導體基底材料方面,第6章討論了硅,第8章討論了較新的材料。
④ 第9章講述功率半導體的制造過程。
我們建議你按照書中各章的順序來閱讀,但實際情況因人而異。
至于其他的,雖然本書中已經(jīng)盡量少用方程和原理圖,但還是或多或少出現(xiàn)了一些。
如果你不想看的話就繼續(xù)往下讀也沒關系。另外,筆者還在腳注中加入了對不太知名的術語的簡要解釋。
佐藤淳一
京都大學工學研究生院碩士。1978年,加入東京電氣化學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現(xiàn)TDK);1982年,加入索尼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從事半導體和薄膜設備,以及工藝技術的研發(fā)工作。期間,在半導體尖端技術(Selete)創(chuàng)立之時被借調(diào),擔任長崎大學工學部兼職講師、半導體行業(yè)委員會委員。
著有書籍
《CVD手冊》
《圖解入門半導體制造設備基礎與構造精講(原書第3版)》
《圖解入門功率半導體基礎與機制精講(原書第2版)》
《圖解入門半導體制造工藝基礎精講(原書第4版)》
前言
本書的表示及使用方法
第1章 俯瞰功率半導體全貌/
1.1作為電子零件的半導體設備的定位/
什么是電子零件?/
可高速開關的半導體器件/
1.2半導體設備中的功率半導體/
導體設備和世界趨勢/
功率半導體是幕后英雄/
半導體中的功率半導體/
1.3功率半導體的應用/
家中的例子/
什么是變頻器控制?/
1.4將功率半導體比作人/
功率半導體扮演的角色/
什么是電力的轉(zhuǎn)換?/
1.5晶體管結構的差異/
一般的MOSFET/
功率MOSFET/
晶體管的區(qū)別/
俯視晶體管結構/
第2章 功率半導體的基礎知識及運作/
2.1半導體的基礎知識和運作/
什么是半導體?/
固體中載流子的移動/
載流子置入/
2.2關于pn結/
為什么需要硅呢?/
pn結是什么?/
正向和反向偏壓/
2.3晶體管的基本知識及操作/
開關是什么?/
晶體管是什么?/
2.4雙極晶體管的基本知識和操作/
什么是雙極晶體管?/
雙極晶體管的原理/
雙極晶體管的連接/
2.5MOS型二極管的基礎知識和操作/
MOS型是什么?/
半導體設備各部分的功能/
MOS型二極管的作用和開/關操作/
2.6回顧半導體的歷史/
半導體的起源/
功率半導體早期扮演的角色/
從汞整流器到硅整流器/
從硅到下一代材料/
2.7功率MOSFET的出現(xiàn)/
應對高速開關的需求/
MOSFET是什么?/
雙極晶體管和MOSFET的比較/
2.8雙極和MOS的融合/
IGBT出現(xiàn)之前/
IGBT的特征/
2.9與信號轉(zhuǎn)換的比較/
什么是信號的轉(zhuǎn)換?/
CMOS反相器的操作/
第3章 各種功率半導體的作用/
3.1單向?qū)ǖ亩䴓O管/
二極管與整流作用/
二極管的實際整流作用/
整流作用的原理/
3.2大電流雙極晶體管/
雙極晶體管是什么?/
為什么需要高速開關/
雙極晶體管原理/
雙極晶體管的操作點/
3.3雙穩(wěn)態(tài)晶閘管/
晶閘管是什么?/
晶閘管的原理/
什么是雙向晶閘管?/
GTO晶閘管的出現(xiàn)/
晶閘管的應用/
3.4高速運行的功率MOSFET/
MOSFET的工作原理/
功率MOSFET的特征是什么?/
MOSFET的各種構造/
3.5節(jié)能時代的IGBT/
IGBT出現(xiàn)的背景/
IGBT的工作原理/
水平IGBT的例子/
IGBT面臨的挑戰(zhàn)/
3.6探索功率半導體的課題/
導通電阻是什么?/
耐受電壓是指什么?/
硅的極限在哪里?/
第4章 功率半導體的用途與市場/
4.1功率半導體的市場規(guī)模/
功率半導體的市場/
進入功率半導體市場的企業(yè)/
日本企業(yè)里實力雄厚的功率半導體部門/
4.2電力基礎設施和功率半導體/
電網(wǎng)與功率半導體/
實際使用情況/
功率半導體在工業(yè)設備中的應用/
4.3交通基礎設施和功率半導體/
電力機車與功率半導體/
實際的電力轉(zhuǎn)換/
N700系列使用IGBT/
混動機車的出現(xiàn)/
4.4汽車和功率半導體/
電動車的出現(xiàn)與功率半導體/
功率半導體的作用/
降壓/升壓是什么?/
4.5信息、通信和功率半導體/
IT時代與功率半導體/
實際發(fā)生的動作/
4.6家電與功率半導體/
什么是IH電磁爐?/
功率半導體用于何處?/
LED照明與功率半導體/
第5章 功率半導體的分類/
5.1根據(jù)用途分類的功率半導體/
功率半導體是非接觸式開關/
功率半導體的廣泛用途/
5.2根據(jù)材料分類的功率半導體/
功率半導體與基底材料/
對寬隙半導體的需求/
5.3按結構和原理分類的功率半導體/
按載流子種類的數(shù)量分類/
按結的數(shù)量分類/
按端口數(shù)量和結構分類/
5.4功率半導體的容量/
什么是功率半導體的額定值?/
功率半導體的電流容量和擊穿電壓/
第6章 用于功率半導體的硅晶圓/
6.1硅晶圓是什么?/
硅的質(zhì)量是功率半導體的關鍵/
硅晶圓/
高純度多晶硅/
6.2不同的硅晶圓制造方法/
硅晶圓的兩種制造方法/
Chokoralsky法/
浮動區(qū)法/
6.3與存儲器和邏輯電路不同的FZ結晶/
實際的FZ硅晶體制造方法/
FZ結晶的大直徑化/
6.4為什么需要FZ晶體?/
偏析是什么?/
FZ法在控制雜質(zhì)濃度方面的優(yōu)勢/
FZ硅晶圓的挑戰(zhàn)/
大直徑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了?/
6.5硅的極限是什么?/
硅的極限/
原則上耐壓性決定硅的極限/
第7章 硅功率半導體的發(fā)展/
7.1功率半導體的世代/
功率半導體的世代是什么?/
減少電力損失是指什么?/
7.2對IGBT的性能要求/
MOSFET的缺點/
IGBT的世代交替/
7.3穿透型和非穿透型/
穿透型是什么?/
非穿透型是什么?/
7.4場截止型(Field Stop)的出現(xiàn)/
場截止型的制造過程/
7.5探索IGBT類型的發(fā)展/
從平面型到溝槽型/
更進一步的IGBT發(fā)展/
7.6逐漸IPM化的功率半導體/
功率模塊是什么?/
IPM是什么?/
7.7冷卻與功率半導體/
半導體與冷卻/
各種各樣的冷卻措施/
第8章 挑戰(zhàn)硅極限的SiC和GaN/
8.1直徑可達6英寸的SiC晶圓/
SiC是什么?/
SiC出現(xiàn)在功率半導體之前/
擁有不同結晶的SiC/
其他SiC特性/
8.2SiC的優(yōu)點和挑戰(zhàn)/
SiC的優(yōu)點/
SiC的FET結構/
許多挑戰(zhàn)/
8.3朝著實用化發(fā)展的SiC變頻器/
SiC的應用/
8.4GaN晶圓的難點:什么是異質(zhì)外延?/
GaN是什么?/
如何制造GaN單晶?/
8.5GaN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
設備的挑戰(zhàn)是多方面的/
其他課題/
8.6GaN挑戰(zhàn)常閉型/
蓋子必須關好/
常閉型的優(yōu)點是什么?/
常閉型對策/
GaN的魅力/
8.7晶圓制造商的動向/
成本挑戰(zhàn)/
SiC晶圓業(yè)務日新月異/
GaN晶圓的動向/
第9章 功率半導體制造過程的特征/
9.1功率半導體與MOS LSI的區(qū)別/
功率半導體要使用整個晶圓嗎?/
先進的邏輯電路在晶圓的頂部堆疊/
不同結構的電流流動/
晶體管結構的垂直視圖/
9.2結構創(chuàng)新/
豐富多彩的MOSFET結構/
V形槽的形成方法/
形成U形溝槽的方法/
用于功率半導體的獨特結構/
9.3廣泛使用外延生長/
什么是外延生長?/
外延生長裝置/
9.4從背面和正面的曝光過程/
背面曝光的必要性/
什么是回流二極管?/
背面曝光裝置/
9.5背面的活性化/
容易被誤解的雜質(zhì)濃度/
雜質(zhì)活化的例子/
激活的概念/
激活裝置的例子/
9.6什么是晶圓減薄工藝?/
晶圓減薄/
什么是背面研磨?/
什么是斜面加工?/
9.7后端和前端流程之間的差異/
什么是后端工藝?/
后端處理中的品控/
后端處理流程是否有區(qū)別?/
9.8切片也略有不同/
切片是什么?/
用于SiC的切片設備/
9.9芯片黏接的特點/
什么是芯片黏接?/
功率半導體的黏接工藝/
9.10用于黏合的導線也較粗/
什么是焊線?/
與引線框架的連接/
關于銅(Cu)線/
什么是楔形黏接?/
9.11封裝材料也有變化/
什么是封裝材料?/
制模工藝流程/
樹脂注入和固化/
樹脂材料的回顧/
第10章 功率半導體開辟綠色能源時代/
10.1綠色能源時代與功率半導體/
低碳時代的能源/
電力能源的多樣化/
10.2對可再生能源至關重要的功率半導體/
什么是太陽能電池?/
功率半導體用于何處?/
巨型太陽能項目/
10.3智能電網(wǎng)和功率半導體/
什么是智能電網(wǎng)?/
智能就是時尚/
智慧城市/
10.4電動汽車(EV)與電力裝置/
EV化的加速/
EV的構造/
電動汽車配有大量的電子控制裝置/
電動摩托等/
10.5 21世紀的交通基礎設施和功率半導體/
高速鐵路網(wǎng)與功率半導體/
有軌電車的回顧/
10.6功率半導體是一項有前途的跨領域技術/
功率半導體的回歸/
它可能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嗎?/
10.7功率半導體制造商/
功率半導體制造商的現(xiàn)狀/
功率半導體的秘方/
新興國家的崛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