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把政治經濟帶入移民問題中來討論,所以論點有別于大多數的移民政策理論。本研究把移民政策看作是受貿易壁壘和企業(yè)流動性影響的一項經濟外交政策。移民學者認為企業(yè)對移民的支持意愿是恒定的,因此將討論的重點放在政體中的反移民群體。與此相反,我認為盡管企業(yè)支持開放的移民政策企業(yè)支持任何對其有利的政策但是企業(yè)為移民而奮力爭取的意愿已發(fā)生改變。這種解釋能更好地反映移民政治全貌。
從更廣闊的國際政治經濟學(IPE)領域來看,本書把企業(yè)拉回到人們的視野中。雖然企業(yè)和利益集團在早期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中占中心地位,但最近學者轉向個體偏好研究,部分原因是此類調查試驗便于操作,研究者能夠展示受試個體偏好發(fā)生了改變。但是當聚焦個體態(tài)度時,就會忽略一個關鍵的政策推動因素:企業(yè)。在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領域中,學者們(比如移民學者)認為企業(yè)的游說意愿和傾向相對不變。但是最近,學者們多采用新新貿易理論模型來重新審視企業(yè)的傾向隨著生產率的變化如何演變。同樣,筆者也是基于這種新新貿易理論中的異質性企業(yè)理論,來理解企業(yè)傾向問題,但筆者認為企業(yè)對移民的傾向取決于企業(yè)境外遷移能力,這一能力部分由生產率推動,同時受產品性質和環(huán)境變化驅動。
學者們通過開放經濟政治學(OEP)來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 對此我提出質疑。開放經濟政治學基于個體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推斷個體的經濟政策傾向,探究國內機構如何匯聚這些傾向, 然后在必要時結合對該政策的國際協商來進行分析。但是,以這種方式來研究經濟政策的形成,通常無法解釋不同的對外經濟政策如何互動,因此很少依賴于經濟是否開放。很多學者都探討了貿易或資本或移民(相對較少),但很少有人研究這些領域之間的互動關系。鑒于貿易、資本和移民政策均有可能互為替代或補充,我們需要研究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以此來更好地理解對外經濟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本書的分析框架不僅解釋移民政策,也闡明了全球化如何影響一系列國內政策。有人認為貿易和企業(yè)流動性導致稅收、社會和環(huán)境政策上的逐底競爭(a race to the bottom),正如各國為了提升企業(yè)競爭力而降低稅收和放松監(jiān)管標準一樣。但情況喜憂參半。很可能是貿易開放和企業(yè)流動性同時影響了企業(yè)就這些議題的游說活動。在環(huán)境政策領域,貿易開放和企業(yè)流動性允許發(fā)達國家把極度破壞環(huán)境的生產活動外包到發(fā)展中國家。一旦有害的企業(yè)關閉或者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那么剩下的相對是綠色企業(yè),環(huán)境標準也可以在不觸及這些企業(yè)底線的情況下得以提高。
除理論貢獻,本書還提供了大量關于移民政策的新數據,F有的學術研究注重二戰(zhàn)后時期,故無法解釋跨越兩個世紀的全球化發(fā)展的長期趨勢。相比之下,我研究了各行業(yè)關于移民政策傾向和游說、政策制定者的決策與移民政策的原始數據,很多數據覆蓋兩個世紀以來全球化的發(fā)展。此外,現有文獻中的案例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案例數量也不多,而我的樣本覆蓋到波斯灣和東亞,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當今的移民政策。
最后,對于政策制定者及其他群體而言,如果他們旨在幫助那些無論出于常規(guī)還是家庭原因想要從發(fā)展中國家遷入到發(fā)達國家的人們,我建議他們在移民問題上尋求新的盟友。過去,當政策制定者和政治活動家希望實施開放的移民政策時,他們將低技能密集型企業(yè)視為盟友。但是現在,從經濟利益上來看,支持開放的低技能移民政策的理由已不再充分;曾經的企業(yè)盟友要么不再關心國內的移民政策,要么已經關門大吉。這意味著,盡管不是不可能,但實施更開放的低技能移民政策非常艱難。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國家崛起,它們或開放貿易,或鼓勵企業(yè)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進行境外生產,低技能密集型企業(yè)也會隨之減少。這些國家也有可能將低技能移民拒之門外。曾幾何時,邊境開放為脫貧做出卓越貢獻,給逃離沖突的人提供安全的避風港,但就現在看來,封鎖邊境可能會成為常規(guī)做法。
著者:
瑪格麗特·彼得斯(Margaret Peters),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系副教授。研究主要著重于國際政治經濟學,特別關注移民政治。任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之前曾任耶魯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彼得斯2011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在《國際組織》《世界政治》和《英國政治學雜志》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作品!
譯者:
陳雪梅,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博士。長期從事口筆譯教學與實踐,具有豐富的翻譯實踐經歷,譯著有《沒有法規(guī)就沒有自由次貸危機隱藏的教訓》(第一譯者)。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jy部人文社科、安徽省社科等多個項目。
陳麗莉,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發(fā)表論文二十多篇,參編《新聞英語閱讀與翻譯》《最新報刊英語閱讀》《美國文化選讀教程》等教材。有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譯著有《大買賣》(第二譯者)。
致 謝 1
第一章 移民與全球化 1
一、 低技能移民與全球化的政治困境 4
二、 對移民問題的現有解釋 8
三、 定義低技能移民 10
四、 移民政策作為一項經濟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15
五、 本書框架結構 18
第二章 移民、貿易和企業(yè)流動性:政治困境 20
一、 移民與全球化困境 22
二、 企業(yè)與游說:移民政策的基礎 26
三、 游說花費有多高? 移民政策的其他解釋 42
四、 總結與實證策略 47
第三章 移民政策和兩個全球化時代 54
一、 貿易和移民政策 56
二、 企業(yè)流動性和移民政策 82
三、 本章小結 88
第四章 美國行業(yè)傾向的不斷變化 90
一、 美國的低技能移民政策的分期和走勢 91
二、 企業(yè)與部門 92
三、 行業(yè)就移民議題展開的游說 93
四、 行業(yè)團體偏好的改變 116
五、小結 147
第五章 美國政策制定者對企業(yè)的回應 149
一、 唱名投票 152
二、 美國經濟的美國一體化與移民:17901945 155
三、 現代全球化和移民(19502008) 179
四、 移民議題的黨派支持變化 197
五、 結論 203
第六章 小國移民政策:以新加坡和荷蘭為例 205
一、 研究方法和預期 206
二、 新加坡 210
三、 荷蘭 235
四、 結論 260
第七章 移民政策的其他解釋:反移民情緒論和無證移民剝削論 263
一、 宏觀政治和宏觀經濟解釋:民主化、增長、戰(zhàn)爭和國家身份 264
二、 關于移民政策的其他利益團體論 270
三、 移民政策與關于企業(yè)和無證移民的主流觀點 274
四、 荷蘭 235
五、 結論 278
第八章 日益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 281
一、 移民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啟示 284
二、 對移民的啟示 287
三、 對國際體系和外交政策形成的啟示 294
四、 結論:開放邊境的重要性 306
附錄A 移民政策變量的收集和編碼 308
參考文獻 372
譯名對照表 401
譯后記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