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門德爾松是德國啟蒙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之一,被稱為德國的蘇格拉底!冻繒r或論神之存在的演講》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 1785年雅可比出版著作《論斯賓諾莎的學說致門德爾松先生的書信》一書,他指出門德爾松好友萊辛向他透露自己信仰斯賓諾莎哲學。雅可比花了較大力氣論證斯賓諾莎哲學實質(zhì)是無神論、虛無主義,并進一步指出其根源在于理性本身。由此可見,雅可比是借爆料批判啟蒙哲學。 《晨時》這本著作是對雅可比的回應(yīng),也是對啟蒙哲學的維護。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討論什么是真理,即我們?nèi)绾潍@得客觀知識,第二部分主要論證上帝存在。門德爾松同樣批判斯賓諾莎哲學,指出其學說本質(zhì)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一即一切取消了個別事物的實體性,而一切有限之物無法構(gòu)成一個無限的一。此外,門德爾松又指出從斯賓諾莎的無限實體推不出思維與廣延兩個屬性來。批判了斯賓諾莎哲學,門德爾松指出萊辛信仰泛神論不假,但信仰的是精煉的泛神論。這種泛神論認可一切事物存在于神中,但又不否認神的決斷,不把廣延歸之于神,門德爾松認為這樣就可以回避雅可比的指控。雅可比認為理性必然導(dǎo)致無神論與虛無主義,而門德爾松論證理性并不必然如此,由此門德爾松就為啟蒙哲學辯護了。在最后一章,門德爾松實際在回應(yīng)康德對上帝存在證明的批判,他嘗試為本體論證明辯護,現(xiàn)在也有學者在嘗試復(fù)活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晨時》與雅可比《論斯賓諾莎的學說致門德爾松先生的書信》是德國泛神論之爭最關(guān)鍵的兩本著作。泛神論之爭涉及理性,情感,信仰等問題,深刻影響了啟蒙哲學、浪漫主義與德國觀念論的走向。
摩西門德爾松(1729-1786),德國猶太哲學家,被稱為德國的蘇格拉底,他是18世紀德國啟蒙運動的領(lǐng)導(dǎo)人,近代猶太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倡導(dǎo)信仰自由、政治寬容。他與雅可比對斯賓諾莎的討論是哲學史上重要的事件。
譯者簡介:
劉偉冬,黑龍江大學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德國古典哲學與德國浪漫主義,出版著作一部,發(fā)表論文多篇。
李紅燕,畢業(yè)于武漢大學,主要從事影評寫作與詩歌、哲學的翻譯工作。
前言
第一部分 真理、幻象與謬誤之初步知識
第一章 何為真理
第二章 原因-結(jié)果-根據(jù)-力
第三章 直接知識-理性知識-自然知識的自明性
第四章 真理與錯覺
第五章 實存-清醒-睡夢-迷狂
第六章 觀念的聯(lián)結(jié)-觀念論
第七章 續(xù)篇: 觀念論者與二元論者之爭。真理沖動與許可沖動
第二部分 關(guān)于神之存在的科學學說概念
第八章 探索的重要性-論巴澤多信仰義務(wù)的原則-公理
第九章 純粹與實用的重要學說的自明性-與神之存在的證明的自明性相比較-證明的不同途徑
第十章 寓言式的夢。 理性與常識。證明神之存在的根據(jù),以觀念論者的體系為參照,以人自身的實存為基礎(chǔ)。同樣必要時以客觀的感性世界的理想實存為基礎(chǔ)
第十一章 伊壁鳩魯主義-可能性-偶然性。因果序列無終點無開端,往復(fù)以至于無窮-永恒,無開端無終點無過程
第十二章 偶然之物存在于必然之物的充足理由-前者乃某時某地,后者乃每時每地-前者只關(guān)乎時空;后者是絕對的最完善者與最完滿者,F(xiàn)存的一切即最完善者。神的一切思想就其以最完善者為對象而獲得現(xiàn)實性
第十三章 斯賓諾莎主義-泛神論-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反駁第十四章 與泛神論者的后續(xù)爭辯-類似觀點-觀點之整合-純化的泛神論的無害性-宗教與倫理就實踐而言的相容性
第十五章 萊辛-他對理性宗教的貢獻-他關(guān)于純化的泛神論的思想
第十六章 對于必然性、偶然性、獨立性與依存性概念的釋義-基于自我認知的不完全性,嘗試對神之存在進行新的證明
第十七章 最完滿、必然與獨立的存在者存在證明的先天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