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父子兩地書 (精裝~傅雷家人完整選編,獨有傅聰家信,“雙向交流,親子共讀”的家教名著)
定 價:68 元
傅雷家人編定的傅雷全家于1954年1966年間的往來家信精選,收錄信件211通,其中傅聰、傅敏的信件沒有進入公版。這部全本精選取家書中藝術探討、家庭教養(yǎng)、情感交流、為人處世等的精華部分,略去了很多冗長瑣碎的日常閑話,高效、準確地反映了《傅雷家書》的精髓。輯印在這本集子里的,不是尋常父子的閑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的心靈對話。其中有父子之間對學習之道、音樂之道、藝術修養(yǎng)的深刻討論,也有關于為人處世、情感戀愛的勸慰訓誡,更有兒子在成長中的情感起伏與心緒抒發(fā)。翻開這本書,感受兩代人的心靈碰撞與精神交流,體味父母與孩子之間濃濃的愛意。父子間的對話,再現了傅雷由嚴父變朋友、傅聰由青春而成熟的過程,共同呈現的乃是奔放的熱情、激越煥發(fā)的生命力。如果說傅聰家信猶如正在雕琢尚未成形的璞玉,傅雷家信則為我們展現出雕琢璞玉的全過程,是為傅雷教子篇,傅聰成長書。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樓適夷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金庸傅雷的學問、風度、修養(yǎng)、思想,通過卓越的藝術語言出現在人們面前,使讀者感到一位和藹、熱情和嚴肅的學者在和你促膝談心。我覺得《家書》是很值得今天的文藝青年認真閱讀的好書,它會使你感到無窮樂趣。 黃苗子哲學家可以從《傅雷家書》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從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法,人才學家從中研究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文學家從中研究散文筆法,藝術家從中汲取音樂、美術的營養(yǎng),歷史學家從中探索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廣大讀者則把《傅雷家書》作為一本優(yōu)秀的青年思想修養(yǎng)讀物!陡道准視汾A得了眾多的讀者。葉永烈做父母的一定多讀幾遍《傅雷家書》,里面有原則,有實操,又優(yōu)雅,又悲傷……連岳譯林出版社最近推出新版《傅雷家書》,我相信它一定也能和今天的少年人以及擁有年輕心靈的成年人深深地結緣。 周國平
【出版說明】譯林版《傅雷家書》(下簡稱 《傅雷家書》)是傅氏兄弟為了紀念父母,寄托哀思,而輯集成書,公諸于眾的。它是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先生,根據傅雷家人往來家信摘編而成的書信體自傳作品,既展示了傅雷夫婦最后十三年的生命歷程,也記錄了傅聰由年輕學子成長為世界級鋼琴家的奮斗經歷。如今,《傅雷家書》已經在幾代人的閱讀中走過了四十年,也是走向經典的四十年。在這部家庭教育經典讀物的塑造中,最要感謝的是傅敏先生。他作為親歷者不可替 代的編選,家書歷久彌新,成為影響深遠的家長教子篇,學子成長書。一九八一年,《傅雷家書》問世即暢銷。一九八六年,《傅雷家書》榮獲全國首屆優(yōu)秀青年讀物一等獎。一九九九年, 《傅雷家書》入選二十世紀 百年百種優(yōu)秀中國文學圖書,正式列入經典。二〇一七年,《傅雷家書》入選部編本語文教材名著導讀課。二〇一八年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傅雷家書》作為 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教育之書,同時入選由 《新京報?書評周刊》 和廣東南國書香節(jié)分別評選的 四十年四十本書系列榜單。而在此 之前,《傅雷家書》已代言了 二十年和 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本書入選理由如下:沒有一本家書像這本書那樣,影響了幾代人; 尤其在八十年代,這本書產生的影響,是當初寫家書的人完全想不到 的。寫家書的人的遭遇加深了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認識。 作為家庭教育的經典讀物,《傅雷家書》不同于 哈佛女孩或 好媽媽之類的暢銷題材,它既不是家長教育兒女的經驗總結,也 不是專家撰寫的家教著作。《傅雷家書》中的所有家信均出自至親之 手,只抒發(fā)真性情,不經意筆墨,更不為發(fā)表而創(chuàng)作。長子傅聰的 信,雖散散率率,不事經營,而話題之新穎,天賦之嶄露,恰好回應 了父母的思念和關切,引發(fā)諄諄教誨;次子傅敏的信,敦厚規(guī)矩,展 示家教;母親朱梅馥的信溫暖感性,道盡家常;父親傅雷的信,更是 感事命筆,粲然成章!陡道准視凡粌H是傅家的一部大書,也是鮮 活而珍貴的中國家庭教育實錄。 樓適夷在 《傅雷家書》代序中寫道: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yè)卻永遠無盡,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xù)自己的生命,也延續(xù)與發(fā)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 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所應該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也正和傅雷對待其他一切一般,可看出傅雷是怎樣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與心力,在對社會、祖國與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的。傅雷夫婦作為家長,在繁忙的勞作和困厄的處境中不忘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 任,并視之為天職。傅雷在一九五七年給傅聰的信中寫道: 親愛的孩子,聽我的話吧,爸爸的一顆赤誠的心,忙著為周圍的幾個朋友打氣,忙著管閑事,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盡一份極小的力,也忙著為本門的業(yè)務加工,但求自己能有寸進;當然更要為你這兒子做園丁與警衛(wèi)的工作: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樂趣。 對于資稟特異的長子傅聰的教育,傅雷尤為經心。在一九六一年給干女兒牛恩德信中寫道: 我雖未老先衰,身心俱憊,當年每日工 作十一小時尚有余力,今則五六小時已感不支;但是 得英才而教育之的癡心仍然未改。為了聰與彌拉,不知寫了多少字的中文、英 文、法文信,總覺得在世一日,對兒女教導不容旁貸。傅聰一九六 五年給父母的信中寫道: 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小時候爸爸說的 第 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我在藝術上的成績、缺點,和我做人的 成績、缺點是分不開的;也有的是做人的缺點,在藝術上倒是好處, 譬如不失赤子之心。一九六二年傅雷給傅聰信中寫道:你常常夢見回來,我和你媽媽也常常有這種夢。除了骨肉的感情,跟鄉(xiāng)土的千絲萬縷割不斷的關系,純粹出于人類的本能之外,還有一點是真正 的知識分子所獨有的,就是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不單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使我離不開祖國,便是對大大小小的事情的看法和反應,也隨時使身處異鄉(xiāng)的人有孤獨寂寞之感。但愿早晚能看到你在我們身邊! 一九六五年,傅聰在東南亞巡演寫信回應: 到東南亞來雖然不是回 國,但東方的風俗人情多多少少給我一種家鄉(xiāng)感。我的東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對西方文化鉆得深,越發(fā)現蘊藏在我內心里的東方氣 質。西方的物質文明盡管驚人,上流社會盡管空談文化,談得天花亂墜,我寧可在東方的街頭聽嘈雜的人聲,看人們的笑容,感受到一股親切的人情味,心里就化了。因為東方自有一種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人和大自然的和諧。 對于資質略遜的次子傅敏的教育,父母心也不減分毫。母親在一九六二年給傅聰的信中寫道:阿敏二十六日到家了,我得去車站接他。他今年暑假畢業(yè),分配工作大概回原校當助教,不久,就要為人師了。可憐他根底淺,各方面常識欠缺,等到做事就感到貧乏,大大 的不夠了,還得繼續(xù)下功夫。他資質差,就是經爸爸點撥,接受的能力有限,也就不夠深入。前兩個月他曾翻了兩篇短文章寄來,爸爸替他仔細校閱,糾正錯誤,還逐條加以說明。白天沒功夫,晚上加班加點。爸爸說,他非盡力幫助不可;為了兒子,做父親的任何代價都不惜的。你是深知爸爸的那股勁兒,我常常為之感動得流淚。爸爸常說:阿敏我教得太少,心里不免內疚,現在得迎頭趕上,可惜見面時間短,幫助也不透了。一九六二年傅雷給傅敏的信中寫道:你該記得,我們對你數十年的教育即使缺點很多,但在勞動家務,守紀律、有秩序等等方面從未對你放松過,而我和媽媽給你的榜樣總還是 勤勞認真的。傅敏一九六四年給父母的信中寫道: 我教了一年多書,深深體會到傳授知識比教人容易,如果只教書不教人的話,書絕對教不好;而要教好人,把學生教育好,必須注意身教和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越是紀律不好的班,聰明的孩子越多,她們就更敏感,這就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否則很難把書教好。 諸如此類的親子交流在譯林版 《傅雷家書》中比比皆是。這樣一個氛圍高雅、溫馨和諧的傳統知識分子家庭,這樣兩位 對兒女的教導不容旁貸的中國父母,影響了好幾代中國人。他們一生苦心孤詣、 嘔心瀝血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成為了世界著名鋼琴大師,傅敏成為了 北京市英語特級教師,堪稱傅雷夫婦因材施教、延續(xù)生命的最佳詮釋。 譯林版 《傅雷家書》記錄了這一切,在幾代人的閱讀中成為經典。江奇勇 二〇二一年八月于悉尼
傅雷(1908-1966),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于色彩變化,形成享譽譯壇的傅譯特色。主要翻譯羅曼?羅蘭、巴爾扎克、丹納、服爾德、梅里美等法國名家名作,尤以《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藝術哲學》等譯作最為著名,計三十四部,約五百萬言,全部收錄于傅雷譯文集。一百余萬言的文學、美術、音樂等著述收錄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的走完了一生。朱梅馥(19131966),傅雷夫人,一生賢良,被楊絳稱為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在三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與傅雷相濡以沫,生而相伴,死亦相隨。傅聰(19342020),傅雷長子,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一個充滿藝術氛圍和學術精神的家庭。傅聰童年時代斷斷續(xù)續(xù)上過幾年小學,主要是由父親在家督教。八歲半師從李蕙芳開始學鋼琴,九歲師從李斯特再傳弟子百器,1946年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學。1954年赴波留學,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杰維茨基教授,并于1955年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演奏最優(yōu)獎。1958年底以優(yōu)異成績提前畢業(yè)于華沙國立音樂學院,移居英國倫敦,只身馳騁國際樂壇五十余年,有鋼琴詩人之美譽。傅敏,傅雷次子,特級英語教師,1937年生于上海,為《傅雷家書》的編纂者。
代序 讀家書,想傅雷傅雷傅聰父子兩地書楔子(002通) 波蘭留學(122通)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英國定居(086通)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一九六六年尾聲(001通)附錄 傅聰的成長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