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英語是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學術英語分為通用學術英語(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專門學術英語(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兩種。前者主要訓練學生各學科通用的學術口語交流能力和學術書面交流能力,例如,聽講座、做筆記、報告展示、撰寫文獻綜述和課程論文、參加學術討論等能力。后者是以某一特定學科領域(如金融、法律、工程、醫(yī)學等)為內容的英語教學,注重這一學科的特定語言(如詞匯、句法、篇章、體裁)和工作場所交流技能的教學。
學術英語(EAP)系列教材包括通用學術英語教材和專門學術英語教材。通用學術英語教材不被限定在專業(yè)內容框架內,而是圍繞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話題進行跨學科的聽、說、讀、寫學術技能的訓練。專門學術英語教材則按農業(yè)、工程、金融、法律、海事、新聞、醫(yī)學、心理學等學科進行特定領域的語言教學,選材原則是體現(xiàn)該專業(yè)的語言結構和語篇體裁的特點,不追求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目的是訓練學生在該學科領域內的昕、說、讀、寫等交流技能而非學科內容的掌握。
《學術英語聽說教程》的使用對象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和已經達到大學英語基礎階段教學要求(四級)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級學術英語聽說能力。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英語為工具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主要包括聽英語講座,準確和完整地記筆記,整理出講座的內容提綱;搜索、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分析與歸納整理出內容提綱;利用所記筆記和內容提綱口頭陳述聽力和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匯報所獲取的重要信息;通過分析、思考和推理,針對聽力和閱讀材料中的觀點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和見解,并準確得體地表達自己的這些觀點和意見;參加和組織學術討論和辯論,闡述或澄清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同意、部分接受或反駁他人的觀點和意見。
本教材采用原聲學術講座、公眾演講、專題報道、專家訪談、廣播新聞,圍繞個人成功、理性決策、家庭關系、學術誠信、高等教育、網絡生活、環(huán)境保護、電視傳媒八個社會熱點話題,通過邊聽邊記筆記、聽后復述、有準備的口頭陳述、討論、辯論等多樣化的口語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英語聽說能力。所有音頻材料均提供原版語速和減慢語速兩種版本,適合不同水平學習者的需求。
本教材借鑒了交際性聽力能力和聽力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合理設計聽力活動中的具體步驟.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各種有效的聽力策略,如通過聽前回答與話題相關的問題來激活背景知識、預測主要內容,聽時記筆記,聽后總結、復述等。另外,教材注重詞匯學習,編制了詳盡的詞匯表和配套的詞匯練習,以提升學生的高級學術詞匯量。地名、機構名、人名等專有名詞也是學生的聽力難點和學習重點,教材設置了專有名詞與英語解釋配對、寫出對應中文名稱等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專有名詞。單元末還特別設立了詞匯復習板塊,督促學生及時回顧單元內容。全書包括八個單元,每個單元結構內容如下:
Part A News Summary Listening(新聞短訊)
聽力材料來自BBC新聞短訊,2分鐘音頻包括6~8條新聞事件的簡要報道;聽力活動包括填寫新聞大意、復合式聽寫;口語活動包括模仿播音員朗讀新聞,針對感興趣的新聞事件查詢、閱讀資料,并在課堂上口頭陳述,報告相關客觀事實信息。該板塊的新聞英語語言凝練、用詞考究,語法結構和詞匯特點與學術英語的語言特征重合。例如,大量使用長句、名詞化結構、被動句,高級學術詞匯(AWL,Academic Word List)出現(xiàn)率高、覆蓋面廣。配套的聽寫和朗讀練習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學術詞匯、句法基本功。同時,新聞短訊短小精悍,內容包羅萬象,契合學生希望了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健康等方面最新發(fā)展的迫切需求,能夠幫助他們掌握上述領域的專有詞匯,拓寬背景知識的儲備。課堂口頭陳述要求學生就自選題目搜集、閱讀、分析、歸納相關資料,準備演講稿,發(fā)表口頭陳述,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學術能力,培養(yǎng)他們學術研究的技能和自主發(fā)現(xiàn)并探究學術話題的習慣。這個部分具體包括:
1.Proper Nouns學生將所列專有名詞與下方的英語釋義配對,并寫出對應的中文名稱,然后預測新聞中可能出現(xiàn)有關這個地區(qū)、機構或人物的報道內容。BBC新聞短訊里專有名詞較多,許多學生熟悉它們的中文名稱,卻不了解它們的英語稱謂。匹配練習比傳統(tǒng)的直接給出中文名稱的做法增加了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調動相關知識圖式,與預期(prediction)練習共同為聽力理解做準備,不斷培養(yǎng)聽力理解中的信息預測能力,從而提升聽力理解的準確率。
2.Listening for Main Ideas第一遍聽新聞短訊時,重點在于聽懂新聞事件的大意,在所給表格中簡單寫出每條新聞的基本要素,即誰或在哪里發(fā)生了什么。一遍聽不懂還可以多聽一遍。
3.Words and Phrases詞匯表按出現(xiàn)順序羅列了聽力材料中出現(xiàn)的四級以上單詞和詞組,每個單詞和詞組都有中英文雙語釋義。詞匯表后面是選詞填空練習,學生在認真學習詞匯表的全部內容后,從所列詞項中選擇合適的單詞或詞組,根據(jù)需要改變詞形(不需要改變詞性),填入所給句子中。該詞匯練習在學生精聽新聞播報之前完成,為學生聽力理解掃除了語言障礙;同時,緊隨的聽力理解練習能夠幫助學生觀察這些詞匯的用法,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掌握。
4.Listening for Details再次收聽新聞短訊,邊聽邊完成復合式聽力練習,審讀音頻文本,并在空格中填寫空缺的詞組和短句,幫助學生強化拼寫、語法基本功,掌握常用的詞語搭配。
5.Reading Aloud模仿播音員的語音、語調、節(jié)奏,朗讀新聞短訊,幫助學生在夯實口語語音基礎的同時掌握新學詞匯的讀音。
6.Background Research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事件確定研究選題,可以針對新聞中的人物、地區(qū)、組織機構、事件背景等,搜集、閱讀相關資料,準備講稿提綱,在課堂上進行信息型口頭陳述。為了增強趣味性,在陳述之前,可以通過其他同學提問、發(fā)言者回答的方式讓大家先一起猜測發(fā)言者的選題。
Part B Lecture and Speech Note-Taking(名人講座)
選取TED學術講座,要求學生邊聽邊記筆記,然后利用筆記完成提綱填空、簡答題等練習,之后再復述講座大意、討論相關問題。該板塊著重介紹講座聽力和筆記技巧,訓練學生記筆記的能力。除了介紹如何運用縮寫和符號記錄講座內容等基礎技巧,這個板塊還介紹了講座的基本組織結構(前言、主體、結尾)、主要內容之間的承接方式(如何提示講座主題,如何提示講座下一部分的主題,如何提示結尾等)和學術英語中常見交際功能的表達手段(描述過程和事件時序、下定義、舉例子、表示因果關系、表示對比與比較等)。這些語篇知識不僅對學生的學術聽力理解,還對之后的復述講座大意和口頭陳述個人觀點等活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材所選講座的內容,針對不同社會熱議話題,或基于科學的定量研究方法,或基于深入的具體案例分析,論證、解釋講座者的學術新發(fā)現(xiàn),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學術性。通過聆聽這些講座,學生既能了解社會、人文、科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能深切體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實際運用。這些講座觀點新穎、有趣、貼近現(xiàn)實生活,精心設計的相關討論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他們對所聽內容展開積極思考,給出自己的評判和回應。這個部分具體包括:
Note-Taking Strategy這部分內容是本教材的重點,或者介紹一種記筆記的具體技巧,或者介紹一個講座的語篇特點,或者介紹一種交際功能的語言表達手段。通過實例說明,淺顯易懂。
1.Topic Preview圍繞講座主題,提出若干有關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描述個人生活或闡釋個人看法,激發(fā)相應知識圖式,為聽力理解做好準備。
2.Proper Nouns如果講座中專有名詞較多,則具體做法參照Part A的專有名詞練習部分。如果專有名詞較少,則直接給出它們的中英文釋義。
3.Making Predictions給出講座的話題,要求學生預測講座者最可能講到的三個分話題,鍛煉學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的信息預期能力。
4.Listening for the Gist第一遍收看講座視頻時,重點在于聽懂并記錄講座的中心思想和要點,理解講座者思路展開的脈絡。
5.Listening for Main Ideas and Important Details第二遍收看講座時,目的在于充分理解講座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細節(jié)。一般將講座切分為兩個或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約三分鐘。每部分包括如下內容:
Words and Phrases講座每個部分都配有詞匯練習,與Part A的詞匯表和選詞填空練習形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