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圣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jié)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本次出版的《康熙字典》以文津閣《欽定四庫全書》為底本。以原色原樣影印,字典字頭部分為紅字全部恢復原樣,讓更多的研究者便利取資,極具史料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
張玉書(1642年—1711年),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禎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70歲。自幼刻苦讀書,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精春秋三傳,深邃于史學。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jiān)司業(yè)、侍講學士。二十三年(1684年)授刑部尚書,調兵部尚書。二十九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滴跞迥辏1696年),隨皇帝征噶爾丹叛亂。歷官凡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機務,直亮清勤,朝廷倚以為重?滴跏四辏1679年)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告病辭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七十歲高齡隨康熙至熱河,病死塞外,謚文貞。張玉書工作古文辭,稱一代大手筆。著有文貞集十二卷,《清史列傳》行于世。陳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人,清代澤州府陽城人,入仕五十三年。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經宴講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陳廷敬生平好學,詩、文、樂極備。他的詩風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