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明代湖北京山大儒郝敬的經學著作之一,主要辨析了當時研究《周禮》的兩大議題:
一是《周禮》是否為周公致太平之跡,而是《冬官》是否當補。郝敬與明儒不同,認為《周禮》非周公致太平之書,而《冬官》之所以不亡,非印六官錯簡,而是《冬官》無經,乃是作者特有之考量。本書以郝氏家刻本早印本為底本,四庫存目本為對校本,并參考內閣文庫本和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點校整理,全面反應郝敬的抨擊現(xiàn)實不當制度,力求改革時弊的強烈的經世致用思想。
本叢書為明代著名經學家郝敬代表作《九部經解》的首次整理出版,較全面的展示了郝敬對儒家經典及義理的思考。郝敬之《周禮》學特點鮮明,在明代《周禮》學史上占有獨特的位置!吨芏Y完解》對經文的解說較為直白簡潔,這既是由于郝敬對《周禮》不如《禮記》用心,也因為郝氏之《周禮》重點不在于剖析經義,而是借剖析古制,表達其對現(xiàn)實的憂慮。例如《內豎》與《司徒》之議論,抨擊了宦官擅權和里甲制度弊端,體現(xiàn)出郝氏對于《周禮》傾注了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
郝敬(1557-1639年),字仲輿,號楚望,祖居今湖北省京山市雁門口鎮(zhèn)臺嶺郝家大塆,后遷京山城關附近的鄢郝,世稱“郝京山先生”。晚明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思想家世稱“郝京山先生”。晚明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思想家。袁晶靖,博士,著有《〈文獻通考〉引楊復〈祭禮〉考》,《江永〈周禮〉學舉隅——以“頓首”考辨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