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9 元
叢書名:全國高等院校醫(yī)學實驗教學規(guī)劃教材
- 作者:周志昆,茍占平主編
- 出版時間:2010/8/1
- ISBN:9787030286369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9-33
- 頁碼:243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藥學實驗指導》是藥學及相關專業(yè)的一部整合性實驗教材,將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等必修學科的實驗經過精簡,合編為一。第一篇作為總論,概述了上述學科通用的基本實驗操作及常用儀器使用,其后為藥物化學實驗、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生藥學實驗、藥物分析學實驗、藥劑學實驗,最后的附錄是對實驗內容或方法的必要補充!端帉W實驗指導》主體為各學科的各篇實驗,每篇又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A性實驗反映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訓練基本技能;綜合性實驗強化學生整體性的概念,強化動手能力;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拓寬視野。
《藥學實驗指導》簡潔明了、條理清楚,編寫模式有一定創(chuàng)新,具有先進性,是藥學專業(yè)學生很好的適教性與啟發(fā)性教材。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生藥學》、《藥劑學》等學科實驗課中的部分實驗是相同的,整合這部分實驗,可以從全局上總體考慮實驗的安排,避免不同課程實驗之間不必要的重復,把節(jié)約的實驗時間放在開設綜合性實驗和研發(fā)性實驗中,使這部分實驗時間更充裕,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實驗按照基本實驗操作及常用儀器使用、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四部分設置。
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藥學實驗教學對藥學專業(y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國內藥學實驗教學內容在不同課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有關藥學綜合性實驗的教材較少。為了加強對藥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按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要求,建立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分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編寫了這部整合性的實驗教材。
《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生藥學》、《藥劑學》等學科實驗課中的部分實驗是相同的,整合這部分實驗,可以從全局上總體考慮實驗的安排,避免不同課程實驗之間不必要的重復,把節(jié)約的實驗時間放在開設綜合性實驗和研發(fā)性實驗中,使這部分實驗時間更充裕,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實驗按照基本實驗操作及常用儀器使用、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四部分設置。“基本實驗操作及常用儀器使用”整合了各課程通用的基本實驗操作方法,獨立成篇,強調藥學最基本的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五門課程也各自成篇,保持每門課程的相對獨立性!盎A性實驗”是經典驗證性實驗,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綜合性實驗”加強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學生具有完成復雜實驗的能力;“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主要是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探索新的實驗方法,或者設置沒有解決的問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的指導體現(xiàn)在啟發(fā)上,要求學生講清楚選擇實驗方案的依據(jù)、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對失敗的實驗,引導學生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營造一個探究和獨立思考的氛圍。
本教材內容豐富,突出藥學實驗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強調藥學實驗的整體性和創(chuàng)新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適合于本、?扑帉W專業(yè)實驗課的教學,還可作為藥學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參考用書。
首次編寫藥學整合性實驗教材,經驗尚屬不足,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同仁給予批評指正。
目錄
總序
前言
實驗室規(guī)則和一般常識 (1)
第一篇 藥學實驗總論
第一章 基本實驗操作及常用儀器使用 (3)
第一節(jié) 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稱量方法 (3)
第二節(jié) 容量儀器的校正與使用 (6)
第二節(jié) 熔點測定方法 (8)
第四節(jié) 薄層層析薄層板的制備、活度測定及應用 (10)
第五節(jié) 生物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 (12)
第六節(jié) 生藥制片 (17)
第七節(jié) 顯微測量和顯微繪圖 (23)
第八節(jié) 生藥理化鑒別與質量分析 (26)
第二篇 藥物化學實驗
第二章 基礎性實驗 (35)
實驗一 膽通的制備 (35)
實驗二 Diludine的合成 (36)
實驗三 對乙酰氨基酚的制備 (37)
實驗四 阿司匹林的合成 (38)
實驗五 磺胺醋酰鈉的合成 (39)
第三章 綜合性實驗 (41)
實驗六 巴比妥的合成 (41)
實驗七 貝諾酯的合成 (42)
實驗八 苯佐卡因的合成 (44)
實驗九 氯霉素的合成 (46)
實驗十 丙戊酸鈉的制備 (49)
第四章 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 (51)
實驗十 鹽酸索他洛爾的制備 (52)
實驗十二 非甾體類抗炎藥芬布芬的合成 (54)
實驗十三 阿折地平的合成 (55)
參考文獻 (57)
第三篇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
第五章 基礎性實驗 (58)
實驗一 虎杖中游離蒽醌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58)
實驗二 槐花米中蘆丁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60)
實驗三 穿心蓮內酯的提取、分離、鑒定與亞硫酸氫鈉加成物的制備 (64)
實驗四 陳皮揮發(fā)油的提取、含量測定及定性鑒別 (67)
實驗五 穿山龍中薯蕷皂苷元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69)
實驗六 黃連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71)
實驗七 苦參中氧化苦參堿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73)
第六章 綜合性實驗 (76)
實驗八 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的預試驗 (76)
實驗九 槐花米中總黃酮提取工藝的研究及蘆丁含量的測定 (83)
第七章 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 (88)
實驗十 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在優(yōu)選提取工藝中的應用 (88)
參考文獻 (93)
第四篇 生藥學實驗
第八章 基礎性實驗 (94)
實驗一 生藥的理化鑒別 (94)
實驗二 臨時制片及植物細胞后含物與植物組織的觀察 (96)
實驗三 根類藥材:人參、甘草、何首烏、麥冬的鑒別 (98)
實驗四 根莖類藥材:黃連、大黃、川貝母、天麻的鑒別 (102)
實驗五 莖木及皮類:關木通、沉香、肉桂、厚樸的鑒別 (106)
實驗六 葉及全草類:大青葉、洋地黃葉、麻黃、薄荷的鑒別 (110)
實驗七 花、果實、種子類:金銀花、紅花、小茴香、五味子、檳榔的鑒別 (114)
實驗八 其他類生藥的鑒別 (119)
實驗九 動物類生藥:蟾酥、斑蝥的鑒別 (121)
實驗十 礦物類生藥:朱砂、石膏、雄黃、信石的鑒別 (123)
第九章 綜合性實驗 (126)
實驗十一 中成藥的顯微鑒別 (126)
實驗十二 生藥水分、灰分、浸出物測定及雜質檢查法 (127)
實驗十三 RP-HPLC法測定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 (129)
實驗十四 未知生藥粉末的顯微和理化鑒別 (130)
實驗十五 中藥材質量標準制訂 (131)
第十章 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 (134)
實驗十六 人參與西洋參的蛋白質電泳鑒別 (134)
實驗十七 PCR直接測序法鑒別半夏 (135)
實驗十八 FT-IR法鑒別三葉木通 (138)
參考文獻 (140)
第五篇 藥物分析學實驗
第十一章 基礎性實驗 (141)
實驗一 葡萄糖的分析 (141)
實驗二 藥物的特殊雜質檢查 (143)
實驗三 苯巴比妥片的分析 (145)
實驗四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146)
實驗五 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的分析 (148)
實驗六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測定 (150)
實驗七 維生素B、片劑的含量測定 (151)
實驗八 異煙肼片含量測定 (153)
實驗九 維生素AD膠丸中維生素A的含量測定 (154)
實驗十 安鈉咖注射液的含量測定 (156)
實驗十 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亞甲藍注射液的含量 (158)
實驗十二 尿中氨芐西林濃度的測定 (159)
實驗十三 頭孢拉定膠囊的含量測定 (161)
實驗十四 HPLC法測定蘆丁片中蘆丁的含量 (162)
實驗十五 地塞米松磷酸鈉中甲醇和丙酮的檢查 (163)
實驗十六 氣相色譜法測定維生素E膠丸的含量 (164)
第十二章 綜合性實驗 (166)
實驗十七 藥物的鑒別試驗 (166)
實驗十八 藥物的含量測定 (166)
實驗十九 藥品質量標準制定 (167)
第十三章 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 (169)
實驗二十 同相微萃取與高效液相色譜聯(lián)用法測定地西泮和奧沙酉泮 (169)
參考文獻 (173)
第六篇 藥劑學實驗
第十四章 基礎性實驗 (174)
實驗一 溶液劑的制備 (174)
實驗二 混懸劑的制備 (176)
實驗三 乳劑的制備 (178)
實驗四 注射液的制備 (180)
實驗五 散劑的制備 (183)
實驗六 顆粒劑的制備 (185)
實驗七 片劑的制備 (187)
實驗八 滴丸的制備 (188)
實驗九 栓劑的制備 (191)
實驗十 軟膏劑的制備 (194)
實驗十 膜劑的制備 (197)
實驗十二 微型膠囊的制備 (199)
實驗十三 粉體流動性的測定 (202)
實驗十四 流體流變性質的測定 (206)
實驗十五 微球的制備 (207)
第十五章 綜合性實驗 (210)
實驗十六 茶堿緩釋制劑的制備及釋放度測定 (210)
實驗十七 維生素c注射液穩(wěn)定性考察的恒溫加速實驗 (213)
實驗十八 經皮滲透試驗 (215)
第十六章 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 (219)
實驗十九 劑型設計與處方篩選 (219)
實驗二十 包合物的制備及其驗證 (223)
參考文獻 (226)
附錄 (227)
一、常用干燥劑的分類及使用方法 (227)
二、常用溶劑的提純、干燥和儲藏 (229)
三、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常用鑒定試劑的配置和應用 (230)
四、生藥學實驗常用試液及配制方法 (241)
二、容量瓶的使用練習與校正
1.容量瓶使用前的洗滌與檢查先用液體清洗液將100ml容量瓶清洗一次,再用自來水將其沖洗干凈后,用約30ml蒸餾水將容量瓶蕩洗三遍至容器內壁能均勻被水濕潤而無條紋與水珠。必要時,可先用重鉻酸鉀洗液清洗。容量瓶洗滌完后,放入自來水至標線附近,蓋好瓶塞,用左手食指按住瓶塞頂部,同時用其他各指握住瓶頸,把瓶倒立2分鐘,觀察是否有水滲出,以檢查容量瓶的磨口瓶塞是否漏水。
2.容量瓶的使用練習取一小燒杯,加人少量易溶于水的固體試樣NaCl,加約20ml水,用玻璃棒將攪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用玻璃棒引流,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至100ml容量瓶中,再每次用約10ml水將燒杯洗2~3次,洗液也用玻璃棒轉移至容量瓶中,繼續(xù)往容量瓶中加水至容量瓶中溶液的液面接近刻度時,將容量瓶拿起,使刻度與眼齊平,然后用滴管將水加至刻度。最后,蓋緊瓶塞,一手握瓶底,另一手食指頂住瓶塞并握住瓶頸,上下倒轉晃動容量瓶,至溶液完全混勻。
3.容量瓶的校正將100ml容量瓶洗凈,倒置瀝干,自然干燥后,將容量瓶和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一起放人天平室中20分鐘,并記錄蒸餾水的溫度。首先稱量空的容量瓶和瓶塞的重量后,注入已測溫度的蒸餾水至刻線,再稱盛水的容量瓶的重量,兩次重量之差即為水重mt。從表1-1-1查出該溫度下水的密度dt,即可求出真實容積。
三、移液管的使用練習與校正
1.移液管的使用練習取不同規(guī)格的移液管,將定量的純水從燒杯中轉移到錐形瓶中,注意以下操作要點:①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拿移液管,拇指和中指捏移液管的上端,用食指按管口(不要用其他手指按);②放液時移液管一定要垂直,下端口要靠住接液的容器的內壁;③放完溶液后,移液管下端必須停靠接液容器內壁15秒。
2.移液管的校正取一干燥的錐形瓶,精密稱定質量后,用10ml移液管按以上的操作方法吸取蒸餾水至刻度并將其放人上述錐形瓶,記下水溫及精密稱定質量后,兩次質量之差即為水重mt,從表1-1-1查出該溫度下水的dt,即可求出真實容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