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有關教師這一職業(yè)的通俗科普書, 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教師職業(yè)的基礎知識, 作為一名新手教師、資深教師分別需要具備什么能力, 還特別介紹了目前教育改革推行的“深度學習”教育法, 以及教師行業(yè)的優(yōu)秀代表。
序言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鄉(xiāng)村教師》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群擁有更高等文明的外星人入侵地球。他們發(fā)現(xiàn),人類這種“低等生物”無法通過記憶遺傳把知識傳遞給下一代。在他們看來,如果兩代人之間無法通過記憶遺傳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積累和傳遞,就不可能產(chǎn)生文明的進化。
然而,地球上發(fā)達的人類文明卻令他們吃驚不已,因為地球上有一類個體,分布于人類種群的各個角落,以聲音這種比較原始的方式傳遞知識,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這類個體的名字叫“教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師是世界上古老的職業(yè)之一,它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世界上很多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等,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教師。他們孜孜不倦地教授學生,使偉大的思想得以延續(xù)。孔子弟子三千,他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儒家思想得以流傳至今;蘇格拉底與其弟子柏拉圖、再傳弟子亞里士多德并稱“希臘三賢”,他們通過廣收學生、啟迪智慧,使西方哲學思想得以傳承。
直到今天,教師在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方面都起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北京十一學校曾對大量成功人士做過一項跟蹤研究,結(jié)果表明,大凡“飛得高、走得遠”的人,在中小學階段必有一位影響他成長的老師。這就意味著,教師在人格和精神方面對學生的影響,遠比傳授具體的知識重要得多。現(xiàn)在,教師不應再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教書匠”,而應該定義為一個“教育者”。
以上所說的,是教師作為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的意義。對于個人來說,教師這個職業(yè)意味著什么呢?
這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職業(yè),你可能每天都需要花費十幾個小時在工作上。
這是一個無法讓你變得富有的職業(yè),和很多行業(yè)相比,這是一個“清水衙門”,選擇這個職業(yè),意味著從此和巨額財富無緣。
這是一個與孩子打交道的職業(yè),與涉世未深的孩子們相處,你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責任感。
這又是一個充滿幸福感的職業(yè),這種幸福感并不是來自外在的功名利祿,而來自你看到孩子成長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成為一名教師后,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有萬里挑一的天才少年,有看似冥頑不靈的“問題學生”;有勤奮好學的聽話孩子,有特立獨行的叛逆少年……從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社會的未來與希望,也能夠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在“前途叢書”的眾多職業(yè)里,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格外感興趣,因為我曾經(jīng)就擁有過一位好老師,他幫我找到了一生熱愛的東西。
2006年,我遇到了煙臺二中的語文老師宋一平。當時很多語文老師都把課文當作考試中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的材料,按照考試的思路來分析課文,但宋老師更愿意給學生講課文本身的美。講《鴻門宴》,他要求我們讀《史記》;講《林黛玉進賈府》,他要求我們利用假期把《紅樓夢》的前二十回讀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逐漸感受到文學的美,下定決心大學讀中文系。如今十幾年過去,我依然感謝宋老師當年對我的引領。
在這次采訪過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好老師的魅力,遇到了幾位閃閃發(fā)光的老師。
閆存林老師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在教學研究方面有著格外突出的成就。近年來,全國都在推廣“深度學習”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很多教師還不太清楚如何實行這種教學模式時,閆老師已經(jīng)能夠把它應用得爐火純青。你可以在本書第三章“迎接教改”中看到閆老師的精彩論述。
華應龍老師是一名小學數(shù)學老師,有著豐富的基層教學經(jīng)驗。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他關于基層教學問題的解決之道。
葉德元老師是一名中學歷史老師,也被稱為“美教師”,他善于寓教于樂,利用各種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本書中,你可以領略他是如何把教育化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的。
羅濱老師是一名中學化學老師,她對中國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有著深刻的洞察。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她對中國教育的深入思考。
采寫此書的過程中,我感慨良多。有一次采訪時,閆存林老師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對我說:“曾經(jīng)有學生問我,閆老師,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對他們說,我的理想就是讓你們的理想成真!贝巴馐潜叹G的葉子,偶爾傳來幾聲蟬鳴,我望著閆老師,心里想: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吧。
葉德元老師形容自己的生活“像打仗一樣”。為了接受采訪,他把吃飯的時間、上下班通勤的時間都留給了我。從教近20年,教育已經(jīng)和葉老師的生活分不開了。他家專門留了一間空臥室,學生如果和父母鬧矛盾了,或者遇到其他事情,就可以到葉老師家里住幾天。他的教育熱情甚至感染了家人。有一次,他原本打算帶學生去參觀博物館,但當天早上突然接到電話,不得不去一個地方開會,于是,他當了一輩子老師的岳母自告奮勇,決定帶領學生去參觀博物館。
華應龍老師非常和藹,他雖然身兼副校長職務,卻沒有一點架子。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簡單,但華老師對所有教學內(nèi)容都做了認真的探索和研究,比如學生為什么會用錯量角器,為什么會算錯數(shù)。有的老師有一句口頭禪:“這道題我已經(jīng)講了八百遍了,你們怎么還錯?”但華老師不會把錯誤歸結(jié)到學生身上,而是將其當成一個真問題去研究,看看有沒有新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他還有一句名言“錯著錯著就對了”,并據(jù)此研究出了“化錯教育”理論。能夠這么細致地下功夫,實在讓人佩服。
羅濱老師參與了“深度學習”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在新的教育模式之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積極主動探索知識,學習興趣變高了,學習能力也變強了。這種能力,可以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
這是一本介紹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小書,通過此書,你會了解好老師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如果你想成為教師,這本書也為你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你可以從“行業(yè)地圖”“新手上路”“迎接教改”“高手修養(yǎng)”幾章看到如何成為一名教師、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如何將教改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怎樣成為名師等方面的具體內(nèi)容。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提到的“教師”特指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教師,大學教育、成人教育、職業(yè)教育等其他類別的教師不在本書論述范圍內(nèi)。
當然,本書所講述的是幾位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經(jīng)驗分享。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情況紛繁復雜,讓所有老師都達到書中幾位老師的水平,當然不現(xiàn)實,其中有環(huán)境、制度、人事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響。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們雖不能至,起碼可以心向往之。
呂志超 南京大學文學碩士,得到圖書專職作者。曾任CCTV1《等著我》、CCTV10《國寶檔案》、騰訊視頻《一本好書》編導,優(yōu)酷視頻《隱秘的細節(jié)》主編。
受訪教師:
閆存林 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從教33 年,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吨袊逃龍蟆2013 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F(xiàn)任北京十一學校語文學科主任、高中部語文教師。
華應龍 執(zhí)教中小學數(shù)學38 年,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首批“ 首都基礎教育名家 ”“, 化錯教育 ”創(chuàng)始人。榮獲首屆“ 明遠教育獎”,F(xiàn)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 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
葉德元 從教18 年,全國模范教師,2015“ 美教師”,成都市特級教師,成都市十佳班主任,F(xiàn)任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歷史教師、班主任。
羅濱 在中學教學一線工作18 年,在教研部門工作12 年。正高級教師,化學特級教師,F(xiàn)任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