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術基礎
定 價:49.8 元
叢書名:一流本科專業(y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系列教材
本書以場、路結合的方法系統(tǒng)地論述了微波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微波簡介、導行波分析方法、傳輸線理論、阻抗匹配與調諧、波導與傳輸線、微波網(wǎng)絡基礎、常用微波器件(包括微波諧振器)以及基于HFSS仿真軟件的微波器件仿真分析實例。針對各部分內容,每章結尾提供相當數(shù)量的習題以及應用實例等,有利于讀者進一步鞏固所學理論并了解相關理論的應用情況,幫助加深概念的理解。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其他相關專業(yè)、成人高等教育相關專業(yè)的教材或參考書,或作為從事微波技術專業(yè)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射頻與微波技術已滲透到工程應用和設計的各個方面,當前個人通信系統(tǒng)、全球定位系統(tǒng)、射頻識別系統(tǒng)的普及應用,以及毫米波、太赫茲系統(tǒng)的發(fā)展,都要求工程師必須掌握微波技術的基礎知識。本書在作者多年教學實踐與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同類教材,緊跟微波領域發(fā)展前沿編寫而成。在編寫上注重基礎性、簡明性與實用性,既注重微波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清晰闡述,配以一定的例題以加深理解,又強調實際應用的設計和分析,結合常用微波仿真軟件做了補充,從而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更為緊密,可提高讀者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本書第1章是緒論部分,簡要介紹微波的基本概念并回顧導行波分析方法;第2章從基本電路理論出發(fā),引出了傳輸線理論以及史密斯圓圖的構建方法;第3章通過阻抗匹配與調諧,深化對傳輸線理論和史密斯圓圖的理解及應用;第4章主要介紹工程上常用的矩形波導、圓形波導、同軸線以及帶狀線和微帶線等的求解與分析;第5章從規(guī)則導行系統(tǒng)和不連續(xù)型的等效電路出發(fā),介紹微波網(wǎng)絡的各種參數(shù)矩陣特性與應用;第6章和第7章重點講述各種微波器件、微波諧振器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方法;第8章則從實踐角度出發(fā),結合常用微波仿真軟件對本書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從而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更為緊密,以培養(yǎng)讀者對該領域的興趣。本書由韓居正和丁大志編寫,韓居正編寫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丁大志編寫第1章、第4章和第8章,并負責全書統(tǒng)稿。王貴參與了書稿的資料整理與修訂工作。本書的編寫得到南京理工大學規(guī)劃教材項目資助,也離不開電磁仿真與射頻感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老師們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差錯和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作者
目錄前言第1章緒論1.1微波的起源和波段劃分1.2微波的特點和應用1.3微波問題的分析方法1.4導行波分析方法1.4.1麥克斯韋方程組、邊界條件及波動方程1.4.2導行波的場解法1.4.3導行波按縱向場分類及一般傳輸特性課后習題第2章傳輸線理論2.1傳輸線及其等效電路模型2.1.1傳輸線的種類2.1.2分布參數(shù)及分布參數(shù)電路2.2傳輸線方程及其解2.2.1傳輸線方程2.2.2傳輸線方程的解2.2.3入射波和反射波2.3傳輸線參量2.3.1傳播常數(shù)2.3.2特性阻抗2.3.3相速和相波長2.3.4輸入阻抗2.3.5反射系數(shù)2.3.6駐波比和行波系數(shù)2.3.7傳輸功率2.4均勻無耗傳輸線工作狀態(tài)的分析2.4.1行波狀態(tài)(無反射情況)2.4.2駐波狀態(tài)(全反射情況)2.4.3行駐波狀態(tài)(部分反射情況)2.5有耗傳輸線2.5.1低耗傳輸線2.5.2無畸變傳輸線2.5.3終端接負載的有耗傳輸線2.6史密斯圓圖2.6.1圓圖概念2.6.2史密斯圓圖課后習題第3章阻抗匹配與調諧3.1阻抗匹配概念3.2用集總元件匹配(L節(jié)匹配網(wǎng)絡)3.2.1解析解法3.2.2史密斯圓圖解法3.3單支節(jié)匹配3.3.1并聯(lián)支節(jié)3.3.2串聯(lián)支節(jié)3.4雙支節(jié)匹配3.5四分之一波長變換器3.6小反射理論3.6.1單節(jié)變換器3.6.2多節(jié)變換器3.7漸變傳輸線3.7.1指數(shù)漸變3.7.2三角形漸變課后習題第4章波導與傳輸線4.1矩形波導4.1.1矩形波導的導模4.1.2導模的場結構4.1.3管壁電流4.1.4矩形波導的傳輸特性4.1.5矩形波導的截面尺寸選擇4.2圓形波導4.2.1圓形波導導模4.2.2三個常用模4.3同軸波導4.3.1同軸線的TEM導波場4.3.2傳輸特性4.3.3同軸線的高次模4.3.4同軸線尺寸選擇4.4波導正規(guī)模的特性4.4.1對稱性4.4.2正交性4.4.3完備性4.5帶狀線4.5.1帶狀線的TEM特性4.5.2帶狀線的靜態(tài)近似數(shù)值解法4.6微帶線4.6.1微帶線的準TEM特性4.6.2微帶線的近似靜態(tài)解法4.6.3微帶線的色散特性與尺寸限制4.7其他形式平面?zhèn)鬏斁4.7.1槽線4.7.2共面?zhèn)鬏斁4.7.3鰭線4.8新型傳輸線4.8.1基片集成波導4.8.2復合左右手傳輸線課后習題第5章微波網(wǎng)絡基礎5.1微波接頭的等效網(wǎng)絡5.1.1等效電壓和電流與阻抗概念5.1.2均勻波導的等效電路5.1.3不均勻性的等效網(wǎng)絡5.2一端口網(wǎng)絡的阻抗特性5.2.1福斯特電抗定理5.2.2Z()和()的奇偶特性5.3微波網(wǎng)絡的阻抗和導納矩陣5.3.1阻抗和導納矩陣5.3.2互易網(wǎng)絡5.3.3無耗網(wǎng)絡5.4散射矩陣5.4.1普通散射參數(shù)的定義5.4.2[S]矩陣與[Z]矩陣、[Y]矩陣的關系5.4.3級聯(lián)二端口網(wǎng)絡的散射矩陣5.4.4散射矩陣的特性5.4.5廣義散射矩陣5.4.6二端口網(wǎng)絡的功率增益5.5轉移矩陣5.5.1ABCD矩陣5.5.2ABCD矩陣與[S]矩陣的關系5.5.3二端口網(wǎng)絡的特性5.6傳輸散射矩陣5.6.1傳輸散射矩陣表示法5.6.2二端口[T]矩陣的特性5.7微波網(wǎng)絡的信號流圖5.7.1信號流圖的構成5.7.2信號流圖的求解方法課后習題第6章常用微波器件6.1一端口器件6.1.1短路負載6.1.2匹配負載6.1.3失配負載6.2二端口器件6.2.1無耗二端口網(wǎng)絡的基本性質6.2.2連接器件6.2.3匹配器件6.2.4衰減與相移器件6.2.5波型變換器件6.3三端口器件6.3.1三端口網(wǎng)絡6.3.2T型結功率分配器6.3.3Wilkinson功率分配器6.4四端口器件6.4.1四端口網(wǎng)絡(定向耦合器)6.4.2正交(90)混合網(wǎng)絡6.4.3耦合線定向耦合器6.4.4180混合網(wǎng)絡6.4.5波導魔T課后習題第7章微波諧振器7.1諧振的概念7.2微波諧振器的基本參量7.2.1諧振頻率f0或諧振波長λ07.2.2品質因數(shù)Q07.2.3特性阻抗0與損耗電導G0l7.3矩形諧振腔7.3.1諧振波長λ07.3.2諧振主模TE101場結構7.3.3諧振主模TE101的品質因數(shù)Q07.4圓柱諧振腔7.5傳輸線諧振器7.5.1短路λ/2線型諧振器7.5.2短路λ/4線型諧振器7.5.3開路λ/2線型諧振器7.6諧振器的激勵課后習題第8章基于HFSS的微波仿真與優(yōu)化8.1HFSS軟件仿真簡介8.1.1HFSS的主要功能與應用領域8.1.2HFSS軟件設計環(huán)境8.2HFSS仿真優(yōu)化實例8.2.1T型波導的仿真和優(yōu)化分析8.2.2環(huán)形定向耦合器仿真與優(yōu)化附錄附錄A標準矩形波導主要參數(shù)表附錄B常用導體材料的特性附錄C常用介質材料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