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塞利格的人生可謂平平無奇,既無工作,也無愛人。然而,他卻擁有一項天賜的超能力生來就能讀懂他人的內心。這個恩賜與詛咒并存的能力塑造了他的品性和人格。
如今,他已到中年,讀心能力也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弱。他努力維持著自己對現實的把控,卻不得不在掙扎中接受一個事實:自己的內心正走向凋亡……
閱讀《內心垂死》就像觀看一部細膩綿長的文藝片。精妙的隱喻,實驗性質的敘事,讀心者的困境中滿溢著令人共情的無措與悲傷。伴隨著優(yōu)美的文筆,一陣淡淡的悵然從書頁中翩然而出,如冬夜初雪般緩緩飄落在讀者的腦海,慢慢融化,留下悠長的余味。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是多次雨果獎和星云獎的得主,其個人創(chuàng)作也經過了早年一舉奪得雨果獎、中期轉向其他文學類型的大量創(chuàng)作、最終回歸科幻的階段。在多年的錘煉后,他后期的作品更有深度、更為成熟,而《內心垂死》正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作品。
2、科幻與主流融合,頗具純文學氣質:
向內探索,注重人性的關懷和思辨。如《華盛頓郵報》的推薦語所說,這部出色的小說講述了人類共同的悲傷、中年的巨大沖擊。我們的內心都在死亡,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曾經的自我最終的消失。本書講述的是一個中年人如何面對他與生俱來的讀心能力的消失。當他的讀心能力徹底消失時,他反而獲得了真正的寧靜心之死也是他的新生。
實驗性質的寫作手法。本書以非線性敘事手法回顧了主角過往的人生;有幾個章節(jié)是主角作為論文槍手所寫的論文內容,這些論文與小說情節(jié)交相輝映,頗有元小說的味道;由于是關于讀心的故事,很多段落有著意識流的特征。
3、文筆優(yōu)美:
這本書的文筆非常成熟細膩,在科幻界尤為突出、堪稱標桿;譯文也忠實地還原了原作的氣質,非常流暢優(yōu)美。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Robert Silverberg),美國著名科幻作家,1935年出生于紐約市布魯克林區(qū),他的寫作生涯始于其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學士學位時期。從1954年發(fā)表處女作開始,他便如同一臺上滿了發(fā)條的寫作機器,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數十部長篇作品和數百篇短篇作品。
自20世紀60年代末起,西爾弗伯格開始從事個人風格更強烈的創(chuàng)作,寫出了比早期作品更加深刻、人物更加豐滿生動的作品,也迎來了他獲獎的高峰期,成為雨果獎和星云獎頒獎典禮的常客!秲刃拇顾馈繁闶沁@一階段的代表作品。
2004年,為表彰西爾弗伯格為美國幻想文學做出的杰出貢獻,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xié)會授予他大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