唳天學術由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主編,以在校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為基本作者隊伍,以文學院學科教育研究方向為主要收錄內容,面向文學院在校學生以及其他院校文學院讀者為對象的學術性讀物。體現了首師大文學院的學術研究方向和學術水平,系該學院供廣大學生進行學術研究參考及與其他兄弟院校學術交流的學術成果。首師大文學院為編選本書專門設立了專門編輯人員負責論文的編選和審稿工作。 本輯收錄了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和碩士生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文化產業(yè)等研究方向。這些論文從各自角度對所探討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體現了首師大文學院研究生教育的成績和研究方向。
主編簡介 馬自力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散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 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yè)學習,師從袁行霈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及編輯業(yè)務管理工作。歷任編輯(1990)、副編審(1995)、編審(2002)、文學編輯室副主任(1996)、主任(2001)、總編室主任(2007)、《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常務副主編(2005)。 2000年至2003年,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和歷史系聯合培養(yǎng),師從袁行霈教授、王小甫教授,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8年2月調入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2010年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任。2013年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教學工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宋元文學史、唐代文學文化研究、中國古代清淡詩風與詩人心態(tài)研究、中國古代文人社會角色與文學活動等課程;研究領域:唐宋文學文化研究。
中國古代文學 常崇樺 《文心雕龍·物色》“志惟深遠”發(fā)微 果昊 用心理學的夢境原理詮釋詞學中的夢文化 中國古典文獻學 黃一村 從文字因素看《治邦之道》《治政之道》的時代和性質 中國現當代文學 李照暉 倫理覺悟的啟蒙——論《雷雨》第三幕中蘩漪的關窗行為》 張媛媛 詩語淬鏡——讀路東詩集《睡眠花》 王聰聰 試論鐘理和“原鄉(xiāng)”意識的形成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周安馨 引商刻羽:論荷爾德林《面包與酒》中的對位與轉換 王可欣 論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作品中作為敘述策略的“凝視” 語言學 李靜文 引述獨白中“這也”“這就”的位置敏感及所含意外 白磊 基于詞向量和卷積神經網絡的中文新聞分類算法 康靖悅 反預期視角下的“大+時間名詞+的” 漢語國際教育 李青文 連詞“還有”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 全思慧 《博雅漢語·初級起步篇》生詞釋義問題研究 文化產業(yè)、影視文學 崔福凱 在野·守望:影視人類學視閾下萬瑪才旦紀實電影研究——以“藏地故鄉(xiāng)三部曲”為例 王紫薇 香港青少年國家認同路徑探析——以“港澳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計劃”系列活動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