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推“差異即對話”命題,一方面意在反對某些后現(xiàn)代和后殖民理論家之固執(zhí)于絕對的不可言說、絕對的他者,以文化差異和特色拒絕異質文化的進入,拒絕文明互鑒、文明對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構價值觀上的西方霸權主義,將西方價值地方化、語境化、文化化,而其最終目標則是期以形成“價值星叢”或“文化星叢”。其他篇章多是對文化理論、文學理論以及美學等領域的一些新現(xiàn)象和新問題的探討,追求學科內、學科間與超學科之價值。
金惠敏,哲學博士,F(xiàn)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主任、二級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意志與超越:叔本華美學思想研究》(1999,2007)、《媒介的后果:文學終結點上的批判理論》(2005)、《全球對話主義:21世紀的文化政治學》(2013)、《消費他者: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的文化圖景》(2014)和英文專著 Active Audience: A New Materialistic Interpretation(Bielefeld: Transcript, 2012)等。發(fā)表中外文學術論文一百七十余篇。主編中文學術叢刊《差異》與國際英文期刊《文化理論》(Cultural Theory, Leiden & Boston: B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