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要求,也是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超越個人經驗、走向基于證據(jù)的專業(yè)發(fā)展和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所面臨的難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本書在繼承國內外教學設計經典理論、原理、策略及模型的基礎上,突出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念;在內容結構上,以學習科學和腦科學為理論基礎,以經典的教學設計流程為主體脈絡,以基于學習科學的有效教學設計典型模式的實踐為昀終目標。本書力圖引導讀者在學習和理解學習本質及機制的基礎上,掌握有效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進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能力。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主持,基于在線課程的中小學混合學習"USSC"實施模式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BCA160049)
2、主持,"視像中國"項目網(wǎng)絡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管理,2017年上海市七寶中學橫向課題(18萬元)
3、主持,"視像中國"項目網(wǎng)絡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管理,2016年上海市七寶中學橫向課題(12萬元)
目錄
第一章 認識和理解教學設計:歷史與經典模型 1
第一節(jié) 教學設計的發(fā)展歷程 3
一、起源及早期發(fā)展階段 3
二、教學設計的形成階段 4
三、教學設計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階段 6
四、教學設計的轉型發(fā)展階段 7
五、學習環(huán)境設計日益受到關注階段 7
第二節(jié) 認識教學設計 8
一、什么是教學 8
二、什么是設計 11
三、什么是教學設計 12
第三節(jié) 理解教學設計的核心特征 13
一、教學設計以多種理論為基礎 13
二、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13
三、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14
四、教學設計應用的三個層次 14
第四節(jié) 教學設計的經典模型 16
一、教學設計的 ADDIE 模型 16
二、教學設計的 ASSURE模型 18
三、教學設計的迪克-凱瑞模型 22
第二章 應用學習科學促進有效教學:理論基礎與實踐發(fā)展 27
第一節(jié) 認識學習科學 29
一、學習科學的誕生與發(fā)展 29
二、學習科學概述 32
第二節(jié) 理解學習的本質 35
一、腦科學與學習科學研究揭示的學習本質 35
二、梅耶關于學習的三個“隱喻” 40
三、伊列雷斯的全視角學習理論 42
第三節(jié) 學習科學與教學實踐關系的發(fā)展 45
一、學習研究與教學實踐關系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45
二、學習科學成為新時代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教學變革的新基礎 48
第三章 有效教學設計的起點:從教學目標到學習目標 53
第一節(jié) 認識教學目標 55
一、什么是教學目標 55
二、教學目標的作用 58
三、教學目標的編寫 59
第二節(jié) 了解教學目標分類 61
一、布盧姆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 61
二、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 65
三、比格斯學習成果分類體系 68
第三節(jié) 從教學目標到學習目標: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實踐案例之一 70
一、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區(qū)別 71
二、學習目標應該通俗易懂,讓學生一目了然 71
三、學習目標應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72
第四章 有效教學設計的關鍵:學習者分析和學習任務(內容)分析 73
第一節(jié) 學習者分析 75
一、為什么學習者分析很重要 75
二、學習者分析的維度 78
三、網(wǎng)絡時代的新型學習者:“數(shù)字原住民” 84
四、智能時代數(shù)字畫像助力學習者精準分析 87
第二節(jié) 學習任務(內容)分析 92
一、什么是學習任務(內容)分析 92
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93
三、學習任務(內容)分析的方法 95
第三節(jié) 從課時教學到單元重構: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實踐案例之二 96
一、課時教學主要以一節(jié) 課為單位進行設計 97
二、課時教學難以形成學科大概念 97
三、單元學習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 97
四、單元重構的首要任務是單元目標的重構 98
第五章 有效教學設計的核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101
第一節(jié) 認識教學策略 103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與特征 103
二、教學策略的類型 104
第二節(jié) 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 106
一、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 106
二、激發(fā)學習動機的關鍵原則 107
三、ARCS 動機激發(fā)模型 108
第三節(jié) 基于學習科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110
一、課前建立新舊知識聯(lián)系有效策略 111
二、課中教學行為策略 113
三、課后促進應用練習有效策略 124
第四節(jié) 從講授到學生自我系統(tǒng)的激發(fā):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實踐案例之三 129
一、落實核心素養(yǎng)需要提升課堂活動的質量 129
二、核心任務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 130
三、核心任務要激發(fā)學生的自我系統(tǒng) 130
第六章 有效教學設計的支持條件:學習環(huán)境新發(fā)展 133
第一節(jié) 學習環(huán)境概述 135
一、從教學環(huán)境向學習環(huán)境的轉變 135
二、學習環(huán)境的關鍵特征 136
第二節(jié) 學習環(huán)境設計 137
一、學習科學視域下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四個維度 137
二、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設計模型 139
第七章 有效教學設計的結果與證據(jù):課堂評價 149
第一節(jié) 教育評價的發(fā)展、類型和功能 151
一、對教育評價的多重理解和認識 151
二、教育評價的類型 152
三、當代教育評價的功能 155
第二節(jié) 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 158
一、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的內涵 158
二、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的五個關鍵要素 159
三、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七策略 162
第三節(jié) 課堂中的表現(xiàn)性評價 165
一、表現(xiàn)性評價的學習科學基礎 165
二、表現(xiàn)性評價的特征與構成三要素 167
三、表現(xiàn)性評價的潛力與局限性 171
四、表現(xiàn)性評價在課堂中的實施 174
第四節(jié) 課堂中的過程性評價: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實踐案例之四 177
一、對結果檢測的反思 178
二、過程性評價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的“晴雨表” 178
三、將過程性評價作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調節(jié) 器 179
四、強調過程性評價要關注對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評價 179
第八章 有效教學設計應用的典型模式:理解、支架、項目及腦 181
第一節(jié) 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 183
一、理解是學習科學關注的重要目標和研究領域 183
二、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 183
三、理解的六維度 185
四、逆向設計的三個階段 187
第二節(jié) 支架式教學 193
一、認識學習支架及其作用 193
二、支架式教學概述 195
第三節(jié) 項目式學習 197
一、項目式學習的概念 197
二、項目式學習的學習科學理論基礎 198
三、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和作用 199
四、項目式學習的課程樣態(tài) 200
五、項目式學習的關鍵特征 201
六、項目式學習的實施 205
第四節(jié) 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212
一、以腦為導向教學模式所基于的學習科學原理 212
二、以腦為導向教學模式的組成及應用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