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現(xiàn)階段高等醫(yī)學院校本科基礎化學的教學實際,根據(jù)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編寫而成, 重點闡述基礎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適當降低難度,充實專業(yè)實例,突出醫(yī)學專業(yè)化學教學的特點。.
全書共14章,內容包括溶液化學(溶液、電解質溶液與離子平衡、緩沖溶液、乳狀液和膠體)、化學反應原理(化學熱力學基礎、化學動力學基礎、氧化還原與電極電勢)、物質結構(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共價鍵與分子間作用力、配位化合物)、常用分析測試技術(滴定分析、常用儀器分析方法簡介)等。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fā)學生認識化學元素在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方面的基礎作用,本書適當介紹了化學元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1982年南京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yè)畢業(yè),1995年12月獲日本熊本大學藥學博士。醫(yī)學檢驗專業(yè)醫(yī)學化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獲江蘇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新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人選、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對象。主講的無機化學課程2010年被確定為江蘇省精品課程。
目錄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 化學研究的對象和目的1
1.2 化學與醫(yī)學的關系1
1.3 基礎化學的內容和學習方法2
1.4 數(shù)字的科學表達3
1.5 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規(guī)則4
習題5
第2章 溶液7
2.1 溶液組成標度的表示方法7
2.1.1 物質的量7
2.1.2 物質的量濃度8
2.1.3 質量濃度9
2.1.4 質量摩爾濃度和摩爾分數(shù)9
2.1.5 質量分數(shù)和體積分數(shù)10
2.2 稀溶液的依數(shù)性10
2.2.1 溶液的蒸氣壓下降11
2.2.2 溶液的沸點升高與凝固點降低12
2.2.3 溶液的滲透壓15
2.2.4 滲透壓在醫(yī)學上的意義17
習題19
第3章 電解質溶液與離子平衡20
3.1 強電解質溶液理論20
3.1.1 離子氛20
3.1.2 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21
3.1.3 離子強度21
3.2 酸堿質子理論22
3.2.1 酸堿的定義22
3.2.2 酸堿反應的實質23
3.2.3 酸堿強度24
3.3 水溶液中的質子轉移平衡及有關計算25
3.3.1 水的質子自遞作用和溶液的pH25
3.3.2 酸堿在水溶液中的質子轉移平衡26
3.3.3 酸堿溶液pH計算29
3.4 沉淀溶解平衡33
3.4.1 溶度積33
3.4.2 沉淀的生成35
3.4.3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轉化37
3.4.4 沉淀的溶解38
習題39
第4章 緩沖溶液41
4.1 緩沖溶液的基本概念41
4.1.1 緩沖溶液及其作用原理41
4.1.2 緩沖溶液的組成42
4.2 緩沖溶液pH的計算43
4.2.1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43
4.2.2 計算緩沖溶液pH44
4.2.3 緩沖溶液pH計算公式的校正45
4.3 緩沖容量46
4.3.1 緩沖容量的定義46
4.3.2 影響緩沖容量的因素47
4.4 緩沖溶液的配制49
4.4.1 緩沖溶液的配制方法49
4.4.2 常用緩沖溶液51
4.5 緩沖溶液在醫(yī)學上的意義52
習題53
第5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55
5.1 基本概念和術語55
5.1.1 體系和環(huán)境55
5.1.2 狀態(tài)、狀態(tài)函數(shù)和過程56
5.1.3 熱和功56
5.1.4 化學反應進度57
5.2 化學反應熱效應58
5.2.1 熱力學能和焓58
5.2.2 熱力學第一定律59
5.2.3 化學反應熱59
5.2.4 熱化學方程式60
5.2.5 Hess定律60
5.2.6 標準摩爾生成焓62
5.2.7 標準摩爾燃燒焓63
5.3 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64
5.3.1 自發(fā)過程65
5.3.2 熵66
5.3.3 Gibbs自由能67
5.3.4 自發(fā)過程的Gibbs自由能判據(jù)68
5.3.5 化學反應的自由能變計算68
5.4 化學平衡71
5.4.1 化學平衡與標準平衡常數(shù)71
5.4.2 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72
5.4.3 化學平衡的移動73
習題75
第6章 化學動力學基礎77
6.1 化學反應速率77
6.2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在因素——活化能78
6.2.1 有效碰撞理論與活化能78
6.2.2 過渡狀態(tài)理論簡介80
6.3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81
6.3.1 基元反應和復雜反應81
6.3.2 質量作用定律81
6.3.3 反應級數(shù)82
6.3.4 具有簡單級數(shù)反應的特征82
6.4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85
6.4.1 van’t Hoff規(guī)則85
6.4.2 Arrhenius方程式85
6.5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87
6.5.1 催化劑與催化作用87
6.5.2 生物催化劑——酶88
習題89
第7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勢91
7.1 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91
7.1.1 氧化數(shù)91
7.1.2 氧化還原反應的再認識92
7.2 原電池與電極電勢94
7.2.1 原電池94
7.2.2 原電池的組成及其表示94
7.2.3 常見電極的類型95
7.2.4 電極電勢98
7.2.5 標準電極電勢99
7.3 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100
7.3.1 Nernst方程100
7.3.2 Nernst方程計算示例102
7.4 電極電勢和電池電動勢的應用105
7.4.1 比較氧化劑或還原劑的強弱105
7.4.2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106
7.4.3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限度108
習題109
第8章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111
8.1 氫原子光譜111
8.1.1 原子結構的認識史111
8.1.2 原子光譜111
8.2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112
8.2.1 玻爾理論112
8.2.2 電子的波粒二象性113
8.2.3 不確定原理114
8.2.4 薛定諤方程115
8.3 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116
8.3.1 波函數(shù)和原子軌道116
8.3.2 量子數(shù)及其物理意義117
8.3.3 概率密度和電子云119
8.3.4 原子軌道的圖形119
8.4 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122
8.4.1 多電子原子的能級123
8.4.2 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125
8.5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26
8.5.1 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126
8.5.2 元素性質的周期變化規(guī)律129
習題131
第9章 共價鍵和分子間作用力133
9.1 共價鍵理論133
9.1.1 現(xiàn)代價鍵理論133
9.1.2 鍵參數(shù)136
9.1.3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138
9.1.4 雜化軌道理論140
9.1.5 分子軌道理論簡介143
9.2 分子間的作用力146
9.2.1 分子的極性147
9.2.2 范德華力148
9.2.3 氫鍵149
習題152
第10章 配位化合物153
10.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53
10.1.1 配合物的定義153
10.1.2 配合物的組成154
10.1.3 配合物的命名155
10.1.4 配合物的幾何異構現(xiàn)象156
10.2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157
10.2.1 配合物的價鍵理論157
10.2.2 配合物的晶體場理論160
10.3 配位平衡165
10.3.1 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shù)165
10.3.2 配位平衡的移動167
10.4 螯合物170
10.4.1 螯合物的結構特點170
10.4.2 影響螯合物穩(wěn)定性的因素171
習題172
第11章 乳狀液和膠體174
11.1 乳狀液174
11.1.1 表面張力175
11.1.2 表面活性劑175
11.1.3 乳化作用176
11.2 溶膠177
11.2.1 溶膠的性質177
11.2.2 膠團的結構179
11.2.3 溶膠的穩(wěn)定性和聚沉180
11.3 大分子溶液與凝膠181
11.3.1 大分子溶液181
11.3.2 凝膠183
習題184
第12章 滴定分析186
12.1 滴定分析概述186
12.1.1 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186
12.1.2 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187
12.1.3 滴定分析的計算188
12.1.4 滴定分析結果的誤差189
12.2 酸堿滴定法192
12.2.1 酸堿指示劑192
12.2.2 強堿滴定強酸194
12.2.3 強堿滴定一元弱酸(強酸滴定一元弱堿)196
12.2.4 多元酸和多元堿的滴定199
12.2.5 酸堿滴定法的應用201
12.3 氧化還原滴定法203
12.3.1 概述203
12.3.2 高錳酸鉀法203
12.4 配位滴定法205
12.4.1 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205
12.4.2 EDTA配位滴定應用示例——水的總硬度測定206
習題207
第13章 常用儀器分析方法簡介209
13.1 電勢分析法209
13.1.1 電勢法測定溶液的pH209
13.1.2 離子選擇性電極212
13.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14
13.2.1 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214
13.2.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216
13.2.3 分光光度法的測定方法及條件選擇217
13.3 色譜分析法220
13.3.1 色譜分析的基本概念220
13.3.2 色譜分析的基本原理221
13.3.3 氣相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222
習題223
第14章 化學元素與人類健康224
14.1 生命元素224
14.2 生物利用化學元素的規(guī)則226
14.3 生命元素的功能226
14.3.1 生物配體和生物金屬配合物226
14.3.2 必需宏量元素的功能227
14.3.3 必需微量元素的一些功能228
14.4 有毒有害元素232
14.4.1 常見的有毒有害元素232
14.4.2 生命元素過量時的毒害234
14.5 化學元素的致癌與抗癌作用235
14.5.1 化學元素的致癌作用236
14.5.2 化學元素的抗癌作用236
主要參考文獻238
附錄239
附錄Ⅰ 常用物理常量239
附錄Ⅱ 弱電解質在水中的解離常數(shù)239
附錄Ⅲ 一些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298K)241
附錄Ⅳ 一些物質的基本熱力學數(shù)據(jù)242
附錄Ⅴ 標準電極電勢表(298K)245
附錄Ⅵ 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