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工程與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的精神, 融合課程思政內容, 考慮應用型高校教學特點, 由擁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高校教師和高水平企業(yè)專家共同編寫而成。 本書的編寫以實用、 適用為基本原則, 以工程應用為核心思想, 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和機械創(chuàng)新能力。
本書共14章, 包括緒論、 機械設計概論、 機械零件的強度、 帶傳動設計、 鏈傳動設計、 齒輪傳動設計、 蝸桿傳動設計、 螺紋連接設計、 鍵銷連接設計、 滑動軸承、 滾動軸承、 聯(lián)軸器與離合器、 軸的設計、 彈簧。 全書內容緊扣教學要求, 各章均設置了本章小結、 習題和思政案例等模塊, 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機械類、 近機類、 非機械類專業(yè)的教材, 也可作為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全書共14章, 包括緒論、 機械設計概論、 機械零件的強度、 帶傳動設計、 鏈傳動設計、 齒輪傳動設計、 蝸桿傳動設計、 螺紋連接設計、 鍵銷連接設計、 滑動軸承、 滾動軸承、 聯(lián)軸器與離合器、 軸的設計、 彈簧。 本書的主要特點如下:
(1) 本書采用最新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名詞術語和符號, 引用最新的標準、 規(guī)范和資料。
(2) 本書概念把握準確, 敘述深入淺出、 主次分明、 詳略得當、 層次清晰、 文句流暢, 力求體現(xiàn)較好的易教性和易學性。
(3) 本書保持基本理論與設計方法的均衡, 著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在設計中的應用。
(4) 本書突出機械零部件的材料選擇、 失效形式、 設計準則、 結構設計及工程計算等基本內容。
(5) 本書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突出訓練學生對工程問題的觀察能力、 分析能力, 以及對通用零部件的獨立設計能力, 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能力。
(6) 本書在突出重點和保證主要內容的同時, 增加知識點, 擴大知識面, 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 例如, 適度增加了新穎零部件等內容的介紹, 以擴大學生的認知范圍。
(7) 本書編排了典型例題, 并給出了翔實的解題步驟。 各章小結便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 課后習題方便學生鞏固練習所學知識, 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提供方便。
(8) 本書注重課程思政培養(yǎng), 響應二十大精神進教材的號召, 巧妙設置了課程思政案例模塊, 實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yè)知識教育內容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