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歷史觀研究(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研究文庫)
定 價:198 元
叢書名: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研究文庫
當前圖書已被 3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陳先達
- 出版時間:2025/4/1
- ISBN:9787300338224
-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A811.692
- 頁碼:436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異16
《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歷史觀研究》以人類對歷史規(guī)律的探索歷程為前導,著力研究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歷史觀的局限而走向歷史的深處,即發(fā)現(xiàn)歷史自身規(guī)律的過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馬克思的歷史觀在人類歷史觀變革方面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其中特別對《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的重要范疇、理論價值、內在矛盾以及通向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必然性進行了有價值的探討。本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史研究領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于1988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優(yōu)秀著作獎,1994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特等獎,1995年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畢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1956年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lián)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哲學組組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從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津貼。
著有《陳先達文集》,哲學隨筆系列《哲學心語》《回歸生活》《宜園雜論》《史論拾零》等。著作和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三次)、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等多種獎項。本人曾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導 言 人類對歷史規(guī)律的探索
第一章 對宗教的批判———通向實際生活的大門。
論自我意識和自由
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原則的確立
———由人的機械性到人的能動性的思辨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對自我意識哲學的探討
第三節(jié) 宗教是自我意識的異化。人性高于神性
第四節(jié) 自由是精神存在物的類本質。自由的種與類
第五節(jié) 私有者的利益同人道的對立
第二章 在克羅茨納赫對歷史的研究。從批判宗教到探討國家
第一節(jié) 用人的眼光觀察國家。人性國家與非人性國家
第二節(jié) 人是一切社會組織的本質。人的社會特質和肉體特質
第三節(jié) 政治國家的異化和人的本質的二重化
第三章 探討無產(chǎn)階級解放的道路。異化論和社會革命論的結合
第一節(jié) 政治動物—市民社會成員—人
第二節(jié) 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
第三節(jié) 無產(chǎn)階級只有通過人的完全恢復才能獲得徹底解放
第四章 哲學和經(jīng)濟學研究的結合。從異化到異化勞動
第一節(jié) 研究經(jīng)濟領域中的異化。試圖確立解釋各個經(jīng)濟
范疇的方法論原則
第二節(jié) 人是社會聯(lián)系的主體。真正的社會與異化的社會
第三節(jié) “謀生勞動”中的異化。論貨幣和信貸
第五章 異化勞動理論的全面闡述。雇傭勞動中的異化
第一節(jié) 無產(chǎn)階級貧困的根源在于勞動的雇傭性質
第二節(jié) 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類本質。真正的勞動
和異化的勞動
第三節(jié) 私有財產(chǎn)和異化勞動。資本主義制度下異化的
多種表現(xiàn)
第六章 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在矛盾。向唯物史觀過渡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節(jié) 異化勞動理論中的人本主義因素
第二節(jié) 超越費爾巴哈,向歷史唯物主義前進
第三節(jié) 對黑格爾異化觀的批判改造,探討歷史的辯證運動
第七章 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
第一節(jié) 自然的客觀實在性。異化自然與人化自然
第二節(jié) 人的社會本性。社會的人與非社會的人
第三節(jié) 由實踐范疇到勞動范疇。論自然科學在社會
發(fā)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的理論特色和歷史地位
第一節(jié) 《手稿》的主題和它的哲學論證
第二節(jié) 對 《手稿》的不同理解
第三節(jié) 《手稿》的歷史地位
第九章 對鮑威爾異化觀的批判。論歷史和群眾
第一節(jié) 從黑格爾到鮑威爾。對鮑威爾非批判唯心主義
異化觀的清算
第二節(jié) 物質生產(chǎn)是歷史的發(fā)源地
第三節(jié) 歷史和群眾。物質利益的作用
第十章 由 “異化勞動”到全面確立唯物史觀的理論準備
第一節(jié) 對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辯證關系原理的初步接近
第二節(jié) 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觀與歷史觀的結合
第三節(jié) 人的現(xiàn)實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第十一章 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全面創(chuàng)立
第一節(jié) 出發(fā)點轉移的完成。勞動從作為人的內在本質到
作為社會存在的基礎
第二節(jié) 深入到生產(chǎn)過程內部。從研究個體和類的矛盾到
發(fā)現(xiàn)社會自身的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對異化問題的新認識。從用異化解釋分工到從分工中
探求異化
第四節(jié) 從實現(xiàn)人的本質到人的全面發(fā)展
第十二章 唯物史觀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對資本主義社會史
和社會結構的卓越分析
第一節(jié) 社會整體觀和歷史發(fā)展的終極原因
第二節(jié) 歷史和人性。歷史評價的尺度
第三節(jié) 生產(chǎn)關系和階級關系。對階級斗爭物質基礎的探討
第四節(jié) 唯物史觀是 《共產(chǎn)黨宣言》的核心
第五節(jié) 掌握階級社會歷史的鑰匙
第十三章 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觀的發(fā)展。馬克思對法德
革命經(jīng)驗的總結
第一節(jié) 1848年革命和抽象人道主義原則的破滅
第二節(jié) 歷史進步與社會變革。社會革命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第三節(jié) 對國家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考察
第四節(jié) 歷史的主體與客體。歷史人物的評價
第十四章 唯物史觀和經(jīng)濟學研究的深入結合。對資本主義
社會形態(tài)的系統(tǒng)分析
第一節(jié) 唯物史觀的新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社會形態(tài)和人
第三節(jié) 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xiàn)象的再考察
第四節(jié) 對俄國農(nóng)村公社的研究。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順序性
和跳躍性
第五節(jié)馬克思晚年的 “人類學”筆記和對史前社會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