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獲得的原始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原動力。
本書基于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探討了孩子隱藏在問題行為背后的真實需求。幫助家長及養(yǎng)育者們在0-6歲這個兒童發(fā)育關鍵期,正確地回應孩子的心理需求,養(yǎng)育內心豐盈且有安全感的健康孩子。
發(fā)展心理學博士、兒童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心理醫(yī)生反擊養(yǎng)育偏見網站的創(chuàng)始人。
海洛伊絲·朱尼爾在托兒所、早期教育機構和家庭進行了實地考察,本書就是她對兒童數(shù)百小時的觀察、與幼兒教育工作者的交談、多年研究和思考的成果。
第一部分 回應的基礎: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 / 1
第一章 情感需求研究 / 3
第二章 教育還是陪伴 / 8
第三章 心智理論 / 9
第四章 鏡像神經元 / 15
第五章 催產素 / 19
第六章 5 種暴力形式 / 23
第七章 情感虐待 / 28
第八章 集體與社交 / 31
第九章 任性 / 34
第十章 三腦理論 / 37
第十一章 擬成人論 / 42
第十二章 社會性參照 / 46
第二部分 回應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求 / 49
第十三章 總想被抱著 / 51
第十四章 不合群 / 59
第十五章 不吃飯 / 65
第十六章 不睡覺 / 72
第十七章 如廁問題 / 80
第十八章 總是哭 / 85
第十九章 多動 / 90
第二十章 叛逆 / 97
第二十一章 不守規(guī)矩 / 103
第二十二章 咬人 / 109
第二十三章 撫摸自己 / 115
第二十四章 吸奶嘴 / 119
第二十五章 正面管教的 5 個關鍵要素 / 125
第二十六章 給孩子減壓的 21 個方法 / 131
第三部分 回應心智發(fā)展需求 / 141
第二十七章 贏在起跑線 / 143
第二十八章 電子屏幕 / 147
第二十九章 無聊有益 / 152
第三十章 學禮儀 / 156
第三十一章 危險動作 / 161
第三十二章 有關哭的科學研究 / 166
第三十三章 大腦發(fā)育關鍵期 / 176
第四部分 特殊情況,如何回應 / 181
第三十四章 高敏感 / 183
第三十五章 高智商 / 190
第三十六章 選擇性緘默癥 / 198
第三十七章 孤獨癥 / 203
第三十八章 嬰兒搖晃綜合征 / 211
第五部分 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回應孩子 / 215
第三十九章 偏心某個孩子 / 217
第四十章 不喜歡某個孩子 / 222
第四十一章 討厭孩子的家長 / 226
第四十二章 脆弱的家長 / 233
第四十三章 心理醫(yī)生 / 240
第六部分 關懷自己才能更好地回應孩子 / 245
第四十四章 減壓的 10 個方法 / 247
第四十五章 身兼數(shù)職 / 251
第四十六章 工作與生活 / 257
第四十七章 照顧好自己 /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