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學》為“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優(yōu)秀出版物獎·教材獎。
本書緊緊圍繞藥學類專業(yè)須具備的基礎化學知識組織內容,簡明闡述基礎化學的有關基本理論、化學分析方法和有機物的性質及應用。全書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三部分內容,主要有:緒論、化學基礎知識、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定量分析法概述、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烴、鹵代烴、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有機化合物、雜環(huán)化合物、生物分子。每章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還制作了促進學習的思維導圖。本書配套有微課視頻、閱讀材料和復習思考題參考答案等數字資源,可掃描二維碼進行學習,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知識的拓展。電子課件可從www.cipedu.com.cn下載參考。
本書可供高職高專藥品生產技術、生物制藥技術、藥品生物技術、藥品質量與安全、藥學、中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藥物制劑技術、食品、生物等相關專業(yè)作為教材使用,也適合化學及制藥領域的從業(yè)人員參考。
緒論001
0.1化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001
0.1.1化學的研究對象001
0.1.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001
0.1.3化學的分支學科002
0.2基礎化學課程的基本內容和任務003
0.2.1基礎化學課程的學習內容003
0.2.2基礎化學課程的任務003
0.3基礎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003
0.3.1充分重視化學實驗,逐步樹立“量”的概念003
0.3.2抓好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注意掌握重點004
0.3.3培養(yǎng)自學能力004
0.3.4學點化學史004
第1章化學基礎知識005
1.1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用語005
1.1.1化學基本概念005
1.1.2化學用語009
1.2化學中常用計量及其關系011
1.2.1化學中常用計量關系011
1.2.2溶液濃度之間的換算013
1.3電子層結構與元素周期系014
1.3.1電子層結構與元素周期系的關系014
1.3.2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016
思維導圖020
復習思考題020
第2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022
2.1化學反應速率022
2.1.1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法022
2.1.2反應速率的測定方法024
2.1.3活化分子及活化能024
2.1.4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026
2.2化學平衡027
2.2.1化學平衡的特征027
2.2.2平衡常數0282.3化學平衡的移動029
2.3.1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030
2.3.2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030
2.3.3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030
2.3.4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030
思維導圖032
復習思考題033
第3章電解質溶液035
3.1水的離解和溶液的pH值035
3.1.1電解質035
3.1.2酸堿質子理論037
3.1.3水的離解和溶液的pH值038
3.2鹽類水解040
3.2.1鹽類水解實質040
3.2.2各類鹽的水解平衡040
3.2.3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041
3.3緩沖溶液041
3.3.1緩沖溶液概述042
3.3.2緩沖作用原理042
3.3.3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043
3.3.4緩沖溶液的配制044
思維導圖044
復習思考題045
第4章定量分析法概述046
4.1定量分析過程及方法046
4.1.1定量分析過程046
4.1.2定量分析方法的分類047
4.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及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049
4.2.1誤差的來源及減免方法049
4.2.2測量值準確度與精密度050
4.2.3有效數字與分析數據處理053
4.3滴定分析法概述056
4.3.1滴定分析的基本術語056
4.3.2滴定反應的條件與滴定方式057
4.3.3基準物質與標準溶液058
思維導圖059
復習思考題059
第5章酸堿滴定法0615.1酸堿指示劑061
5.1.1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061
5.1.2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及影響其變色范圍的因素062
5.1.3常用酸堿指示劑063
5.2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064
5.2.1一元酸堿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064
5.2.2多元酸堿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069
5.3酸堿滴定法在分析中的應用071
5.3.1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071
5.3.2酸堿滴定法的應用072
思維導圖074
復習思考題075
第6章氧化還原滴定法076
6.1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076
6.1.1氧化與還原076
6.1.2氧化數077
6.1.3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及影響因素077
6.2電極電位與能斯特方程式078
6.2.1原電池078
6.2.2電極電位與標準電極電位079
6.2.3能斯特方程式081
6.3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082
6.3.1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的分類082
6.3.2氧化還原指示劑的變色原理083
6.4常見氧化還原滴定法及應用084
6.4.1高錳酸鉀法084
6.4.2碘量法086
6.4.3重鉻酸鉀法089
思維導圖090
復習思考題091
第7章配位滴定法092
7.1配合物概述092
7.1.1配合物的組成092
7.1.2配合物的命名093
7.1.3配合物的類型094
7.2配合物的結構095
7.2.1配合物中的化學鍵095
7.2.2配合物的空間構型095
7.2.3外軌配合物與內軌配合物096
7.3配位平衡097
7.3.1配離子的離解常數和穩(wěn)定常數097
7.3.2配離子穩(wěn)定常數的應用099
7.3.3影響配位平衡的因素100
7.4配位滴定法101
7.4.1配位滴定法概述101
7.4.2EDTA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的穩(wěn)定性102
7.4.3配位滴定原理105
7.4.4金屬指示劑109
7.4.5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110
7.4.6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應用112
思維導圖114
復習思考題114
第8章沉淀滴定法116
8.1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116
8.1.1沉淀和溶解平衡116
8.1.2溶解度和溶度積的換算117
8.1.3溶度積規(guī)則及其應用117
8.2沉淀滴定法及其應用119
8.2.1莫爾法(鉻酸鉀指示劑法)120
8.2.2佛爾哈德法(鐵銨礬指示劑法)120
8.2.3法揚斯法(吸附指示劑法)121
8.2.4銀量法應用示例122
思維導圖123
復習思考題123
第9章烴125
9.1有機化合物概述125
9.1.1有機化合物與有機化學125
9.1.2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性及分類126
9.1.3有機化學與醫(yī)藥的關系129
9.2烷烴131
9.2.1烷烴的分子結構、命名132
9.2.2烷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135
9.2.3重要的烷烴——甲烷137
9.3烯烴139
9.3.1烯烴的結構、命名139
9.3.2烯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141
9.3.3烯烴的制備145
9.4炔烴和二烯烴145
9.4.1炔烴145
9.4.2二烯烴151
9.5環(huán)烴153
9.5.1脂環(huán)烴的分類、命名及結構153
9.5.2脂環(huán)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156
9.5.3芳香烴的結構、分類及命名157
9.5.4芳香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160
思維導圖170
復習思考題170
第10章鹵代烴172
10.1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172
10.1.1鹵代烴的分類172
10.1.2鹵代烴的命名173
10.1.3鹵代烴的同分異構173
10.2鹵代烷的物理性質174
10.3鹵代烷的化學性質175
10.3.1取代反應175
10.3.2消除反應176
10.3.3與金屬鎂反應176
10.4重要的鹵代烴176
10.4.1三氯甲烷與四氯甲烷176
10.4.2氯乙烯與聚氯乙烯177
10.4.3二氟二氯甲烷與四氟乙烯177
思維導圖178
復習思考題178
第11章醇、酚、醚180
11.1醇180
11.1.1醇的分類和命名180
11.1.2醇的物理性質182
11.1.3醇的化學性質183
11.1.4重要的醇類化合物187
11.2酚188
11.2.1酚的分類和命名188
11.2.2酚的物理性質188
11.2.3酚的化學性質189
11.2.4重要的酚類化合物191
11.3醚192
11.3.1醚的分類和命名192
11.3.2醚的物理性質193
11.3.3醚的化學性質193
11.3.4重要的醚類化合物194
11.4硫醇、硫酚、硫醚195
11.4.1硫醇的性質196
11.4.2硫醚的性質196
11.4.3硫酚的性質197
思維導圖197
復習思考題198
第12章醛、酮、醌200
12.1醛和酮200
12.1.1醛和酮的結構、分類和命名200
12.1.2醛和酮的物理性質203
12.1.3醛和酮的化學性質203
12.1.4重要的醛、酮210
12.2醌212
12.2.1醌的結構、命名212
12.2.2醌的主要性質212
思維導圖214
復習思考題214
第13章羧酸及其衍生物216
13.1羧酸216
13.1.1羧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216
13.1.2羧酸的物理性質218
13.1.3羧酸的化學性質218
13.1.4重要的羧酸221
13.2羧酸衍生物222
13.2.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222
13.2.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223
13.2.3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223
13.2.4重要的羧酸衍生物225
13.3取代羧酸226
13.3.1羥基酸226
13.3.2羰基酸229
思維導圖230
復習思考題230
第14章含氮有機化合物232
14.1硝基化合物232
14.1.1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命名和結構232
14.1.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233
14.1.3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233
14.1.4硝基化合物的制法及應用235
14.2胺236
14.2.1胺的分類和命名236
14.2.2胺的物理性質237
14.2.3胺的化學性質239
14.2.4胺的制法242
14.2.5季銨鹽和季銨堿243
14.3重氮和偶氮化合物244
14.3.1重氮鹽的制備244
14.3.2重氮化合物的性質244
14.3.3偶氮化合物246
14.4腈246
14.4.1腈的分類和命名246
14.4.2腈的物理性質246
14.4.3腈的化學性質247
14.4.4重要的腈類化合物247
思維導圖248
復習思考題248
第15章雜環(huán)化合物250
15.1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250
15.1.1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250
15.1.2雜環(huán)化合物的命名251
15.2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252
15.2.1吡咯、呋喃和噻吩253
15.2.2吡唑、咪唑、噻唑、吖惡唑、異吖惡唑256
15.3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257
15.3.1吡啶257
15.3.2其他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260
*15.4稠雜環(huán)化合物261
15.4.1喹啉與異喹啉261
15.4.2吲哚262
15.4.3嘌呤263
思維導圖264
復習思考題264
第16章生物分子266
16.1糖類266
16.1.1單糖266
16.1.2二糖270
16.1.3多糖272
16.2油脂275
16.2.1物理性質276
16.2.2化學性質276
16.3氨基酸278
16.3.1氨基酸的分類、命名和構型278
16.3.2氨基酸的性質280
16.4蛋白質281
16.4.1蛋白質的分類281
16.4.2蛋白質的性質282
16.5核酸284
16.5.1核酸的組成284
16.5.2核酸的結構286
16.5.3核酸的生物功能288
16.6酶290
16.6.1酶的組成290
16.6.2酶的催化反應的特性290
16.6.3酶的分類和命名291
思維導圖292
復習思考題292
附錄294
參考文獻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