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著名科學家作風學風故事》一書生動講述了發(fā)生在100位老一輩科學家身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風故事,展現(xiàn)了他們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清正廉潔、簡樸勵行、修身齊家的高尚品格。本書通過講好老一輩科學家的故事,引導(dǎo)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的科研人員,主動踐行誠信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清廉簡樸的工作作風、忘記“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自覺抵制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不良風氣,聚焦國家需求攻堅克難,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高質(zhì)量發(fā)展,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持久動力。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目錄
嚴目謹治學篇
趙忠堯:嚴謹求實 兢兢業(yè)業(yè) 002
龔祖同: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風格 007
陳世驤:嚴謹自律的敦厚學者 011
張大煜:養(yǎng)成“從嚴從實”的科學態(tài)度 015
汪 猷:嚴肅、嚴格、嚴密的“三嚴”精神 019
王承書:要求嚴格,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 023
陳華癸:不達要求,寧缺勿濫 028
馬大猷:敢于對“大家”的理論說“不” 031
葉篤正:“我喜歡敢于和我對話的學生” 035
應(yīng)崇福:對“真”的堅守伴隨了他的一生 039
湯定元:科學研究必須講科學道德 043
郭慕孫:科學家應(yīng)該有科學家的風骨 046
陳家鏞:關(guān)心愛護學生,嚴謹自律示人 050
戴立信:大力倡導(dǎo)科研道德和學風建設(shè) 054
張存浩:一身浩氣天地存 058
周光召:院士要成為凈化社會風氣的先鋒 062
鄭儒永:“科研工作者,最應(yīng)該習慣的就是吃苦” 066
淡泊名利篇
王應(yīng)睞:“我只是一名組織者,我不是研究者” 072
李國平:“做學問的人要過得了三關(guān)” 076
楊承宗:沒有獲得勛章的功臣 080
錢三強:不要“原子彈之父”稱號 086
何澤慧:低調(diào)得就像鄰家的阿婆 090
王大珩:為了國家的將來放棄博士學位 095
鄒元爔:不計名利 甘為人梯 099
彭桓武:自己給自己“革了職” 104
吳征鎰:為學無他,爭千秋勿爭一日 108
施雅風: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113
吳文。骸安粸楂@獎而工作,應(yīng)為工作而獲獎” 117
王綬琯:“真正的治學之道在于求知而非物欲” 120
夏培肅:“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24
王祖望:不爭“帽子”不建組 128
吳積善:“把我的名字劃掉” 132
無私奉獻篇
陳煥鏞:沒有小我 只有標本 138
周 仁:散盡家財,守住科學救國火種 142
李 儼:無償移交文物,守護文化瑰寶 147
吳學周:一生的“兩怕”“兩不怕” 150
汪德昭:“不愿當大官,只想搞研究” 154
目 錄vii
錢臨照:半薪40元,走上科研路 159
張文裕:不留遺產(chǎn) 只留精神 163
周立三:滿滿六書架的“存款” 167
楊澄中: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折扣父親” 171
陳宗基:多次請求減薪,與國共渡難關(guān) 175
郭燮賢:背著氧氣袋,穿梭于會場 178
徐曉白:無償轉(zhuǎn)交技術(shù),解決國家急需 182
周望岳:沒日沒夜,以實驗室為家 186
郭景坤:醉心陶瓷、甘為人梯的燈塔人生 191
李佑楚:一個令人“意外”的遺愿 196
蔣筑英:愿意別人踩著我順利走好人生之路 201
林尊琪:服藥日記里的科技報國“誓言” 205
南仁東:愛護“天眼”,也愛眾人 209
清正廉潔篇
趙承嘏:兩盒火柴 公私分明 216
陶孟和:“要好好挑一下,不能全買” 221
竺可楨:清廉清貧 公權(quán)公用 225
劉慎諤:崇尚節(jié)儉 恪守廉潔 228
施汝為:勤勉廉潔是他的一貫作風 232
錢寶琮:堅守公平底線 不為女兒謀私 236
童第周:作風簡樸、廉潔奉公的一生 239
錢學森:抵制不正之風的“七個法寶” 243
盧鶴紱:一張看似平常的收條 249
劉建康:赴德考察節(jié)約的費用全部上交 253
嚴東生:有情有義生活 為公為廉守責 257
黃 昆:“公與私的界限,應(yīng)該是分明的” 261
洪朝生:積極抵制社會不良風氣 265
彭加木:“公家的暗室,怎么好印私人照片?” 268
陸 埮:簡單純粹,不享特殊待遇 273
方守賢:為人正直 以身作則 277
侯 洵:干部必須走得端,行得正 280
林蘭英:沒有報銷的感冒藥 284
簡樸勵行篇
惲子強:“對個人來說,求得溫飽就可以了” 290
郭永懷:“用最省錢的方法解決問題,才是真本領(lǐng)” 293
葛庭燧:“舔光”的盤子和退掉的生活費 298
陳芳允:給自己理發(fā)的科學家 303
吳仲華:“為國家節(jié)省外匯,應(yīng)當是自覺行動” 306
劉東生:簡樸的“超級老頭” 310
顧震潮:“記住我是個普通勞動者” 314
劉瑞玉:捐資百萬的“方便面院士” 319
朱起鶴:厲行節(jié)約,把錢用在刀刃上 323
葉叔華:把生活簡化到極點 327
沈允鋼:自行車上的科學夢 331
李 鈞:科學家的“農(nóng)民情結(jié)” 335
蔣新松:出國考察中的“三不”原則 339
趙煥庭:刻在骨子里的節(jié)儉與奉獻 343
李小文:胸懷大地的“布鞋院士” 348
修身齊家篇
秉 志:日省六則 工作六律 354
張肇騫:寧可低頭求土 不愿仰面求人 358
柳大綱:一生常恥為身謀 362
方 。阂粋學部委員的生活顧慮 365
張香桐:頑強的“仙人掌精神” 369
蔡希陶:留給兒女的財產(chǎn)——“一個空手提箱” 373
盧嘉錫:言傳身教,培育優(yōu)良家風 378
師昌緒:“名額有限,只能先人后己” 382
涂光熾:做一塊清清白白的“石灰石” 386
鄒承魯:“不能打著外公的招牌到處招搖” 390
朱光亞: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傳承 394
黨鴻辛:一張稿紙上的遺訓(xùn) 399
張彭熹:“只想作為一個正直的人活著” 403
李振聲:儉以修身、廉以養(yǎng)德是做人的根本 407
劉照光:自己要行得端,孩子的事情要自己去闖 410
林祥棣:一個使用老舊設(shè)備的數(shù)碼產(chǎn)品迷 414
劉興土:不愿給人添麻煩的“土先生” 417
后記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