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土壤污染防控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技術方法、風險評估以及政策法規(guī)的全面總結,系統(tǒng)地介紹了土壤污染定義、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基本概念及評價方法、土壤污染物環(huán)境行為和土壤污染控制理論;按照土壤污染物類型,分章重點闡述土壤重金屬、有機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生物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污染防控理論、技術和應用范圍,并結合實際研究和工程案例介紹土壤污染監(jiān)測、評估、預警方法,以及土壤環(huán)境管理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土壤環(huán)境基準與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土壤污染治理技術標準的制定與修訂。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2003.7-2007.6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化學專業(yè) 博士研究生
2000.9-2003.6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化學專業(yè) 碩士研究生
1994.9-1998.7 成都理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 大學本科
2015.12-至今 成都理工大學 博士生導師
2015.2-2016.2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 訪問學者
2013.11-至今 成都理工大學 教授
2009.10-2013.11 成都理工大學 副教授
2008.1-2008.6 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 訪問學者
2005.10-2009.11 成都理工大學 講師
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和技術1.大型礦山地質(zhì)環(huán)境評價與生態(tài)修復關鍵技術,部委國家環(huán)境保護科學技術獎,2020年;
2.表生環(huán)境中重金屬檢測、示蹤和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四川省省級科技進步獎,2018年;
3.優(yōu)秀環(huán)境科技工作者,四川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23年。2022年至今 四川省生態(tài)環(huán)境投資評估與績效評價專家
2021-12至今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環(huán)境地質(zhì)地球化學專委會委員
2021-01至今 四川省土壤肥料學會理事
2020年至今 成都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咨詢專家
2014年至今 四川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科技項目評審專家
2013-10至今 四川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地球化學專委會委員
2020.01至今 成都理工大學珠峰科學計劃研究團隊首席科學家
2011-05至今 歐洲地學會會員
2011年至今 四川省科技廳科技項目評審專家
2010-10至今 美國化學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述 1
1.1 土壤的概念及分類 1
1.1.1 土壤的概念 1
1.1.2 土壤的分類 2
1.2 土壤的組成、性質(zhì)及功能 2
1.2.1 土壤的組成 2
1.2.2 土壤的性質(zhì) 7
1.2.3 土壤的功能 14
1.3 土壤污染 15
1.3.1 土壤污染的定義、特點及來源 15
1.3.2 土壤污染概況 17
1.3.3 土壤污染防控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19
思考題 21
參考文獻 21
第2章 土壤污染防控基本概念和理論 23
2.1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基本概念及評價方法 23
2.1.1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基本概念 23
2.1.2 土壤污染風險評價方法 27
2.2 土壤污染物環(huán)境行為 29
2.2.1 遷移行為 29
2.2.2 轉化行為 31
2.3 土壤污染全過程防控 33
2.3.1 源頭減量 34
2.3.2 過程防控 34
2.3.3 末端治理 35
思考題 36
參考文獻 36
第3章 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37
3.1 物理修復技術 37
3.1.1 工程技術 37
3.1.2 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 39
3.1.3 蒸發(fā)技術 41
3.2 化學修復技術 43
3.2.1 化學淋洗技術 43
3.2.2 溶劑浸提技術 45
3.2.3 電動化學修復技術 46
3.2.4 氧化還原技術 48
3.2.5 化學鈍化技術 51
3.3 生物修復技術 53
3.3.1 植物修復技術 54
3.3.2 微生物修復技術 57
3.4 聯(lián)合修復技術 60
3.4.1 物理-化學聯(lián)合修復技術 60
3.4.2 化學-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技術 61
3.4.3 化學-植物聯(lián)合修復技術 62
3.4.4 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技術 62
3.5 跨介質(zhì)協(xié)同修復技術 63
3.5.1 污染物跨介質(zhì)的遷移特征 64
3.5.2 跨介質(zhì)協(xié)同修復策略 64
3.5.3 跨介質(zhì)污染協(xié)同治理重點領域 66
思考題 66
參考文獻 67
第4章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控 69
4.1 土壤重金屬污染來源及特征 69
4.1.1 土壤重金屬的主要來源 69
4.1.2 土壤重金屬的賦存形態(tài) 70
4.1.3 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特征與危害 72
4.1.4 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現(xiàn)狀與空間分布 74
4.2 土壤重金屬遷移轉化原理及研究方法 75
4.2.1 土壤重金屬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 75
4.2.2 土壤重金屬遷移轉化的研究方法 81
4.3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 82
4.3.1 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理防控技術 82
4.3.2 土壤重金屬污染化學防控技術 92
4.3.3 土壤重金屬污染生物防控技術 97
4.3.4 土壤重金屬污染聯(lián)合防控技術 101
4.4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控新技術 105
4.4.1 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 105
4.4.2 “雙碳”政策對重金屬污染防控提出的要求 110
思考題 111
參考文獻 112
第5章 土壤有機污染防控 116
5.1 土壤有機污染物來源及特征 116
5.1.1 土壤有機污染物的來源 116
5.1.2 土壤有機污染物的特征與危害 117
5.1.3 土壤有機污染現(xiàn)狀 119
5.2 土壤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原理及研究方法 119
5.2.1 土壤中有機污染物遷移方式 120
5.2.2 土壤中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過程 121
5.2.3 土壤中有機污染物遷移行為的研究方法 125
5.3 土壤有機污染防控技術及應用 126
5.3.1 土壤有機污染物理防控技術 126
5.3.2 土壤有機污染化學防控技術 130
5.3.3 土壤有機污染生物防控技術 132
5.3.4 土壤有機污染防控典型案例 141
5.3.5 土壤有機污染防控展望 143
思考題 145
參考文獻 145
第6章 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防控 147
6.1 放射性核素概述 147
6.1.1 放射性核素的相關概念 147
6.1.2 放射性核素的種類及危害 148
6.1.3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來源 151
6.2 土壤放射性核素空間分布及污染特征 153
6.2.1 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定義 153
6.2.2 放射性核素的空間分布 153
6.2.3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特征 154
6.2.4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現(xiàn)狀 155
6.3 土壤放射性核素遷移轉化原理及研究方法 156
6.3.1 放射性核素的賦存形態(tài) 156
6.3.2 放射性核素的遷移轉化途徑和原理 157
6.3.3 放射性核素遷移轉化的影響因素 159
6.3.4 放射性核素遷移轉化的研究方法 161
6.4 土壤放射性核素檢測技術 163
6.4.1 放射性核素活度測量 163
6.4.2 土壤中總?、總?測量方法 166
6.5 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防控技術及應用 168
6.5.1 放射性核素污染物理防控技術 168
6.5.2 放射性核素污染化學防控技術 170
6.5.3 放射性核素污染生物防控技術 171
6.5.4 放射性核素污染聯(lián)合防控技術 174
6.5.5 典型核事故防控案例 175
6.5.6 放射性核素污染防控展望 176
思考題 177
參考文獻 177
第7章 土壤生物污染防控 180
7.1 土壤生物污染特征 180
7.1.1 土壤生物污染概述 180
7.1.2 生物污染來源 181
7.1.3 生物污染的空間分布與生態(tài)影響 184
7.2 土壤生物污染物的遷移及研究方法 186
7.2.1 生物污染物的遷移途徑 186
7.2.2 生物污染物遷移的影響因素 188
7.2.3 典型生物污染物的遷移轉化 190
7.2.4 生物污染物的研究方法 192
7.3 土壤生物污染防控技術 193
7.3.1 生物污染物理防控技術 194
7.3.2 生物污染化學防控技術 197
7.3.3 生物污染生物防控技術 200
7.3.4 生物污染聯(lián)合防控技術 203
7.4 土壤生物污染防控新技術 206
7.4.1 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 206
7.4.2 “雙碳”政策對土壤生物污染防控提出的要求 209
思考題 209
參考文獻 210
第8章 土壤新污染物污染防控 213
8.1 土壤新污染物分類及污染現(xiàn)狀 213
8.1.1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213
8.1.2 內(nèi)分泌干擾物 215
8.1.3 微塑料 217
8.1.4 抗生素 220
8.2 土壤新污染物環(huán)境行為及影響 222
8.2.1 新污染物的環(huán)境行為 222
8.2.2 新污染物對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 224
8.3 土壤新污染物污染防控技術及應用 225
8.3.1 土壤新污染物污染防控現(xiàn)狀 226
8.3.2 新污染物的篩查 227
8.3.3 新污染物的風險評估 230
8.3.4 新污染物治理 230
8.3.5 新污染物治理國際經(jīng)驗 238
8.3.6 新污染物防控案例 240
思考題 242
參考文獻 242
第9章 土壤-地下水污染協(xié)同防控 245
9.1 土壤-地下水概述 245
9.1.1 地下水基本性質(zhì)與類型 245
9.1.2 土壤與地下水的交互關系 248
9.1.3 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源及污染物特征 250
9.1.4 水土污染空間變異性的影響因素 252
9.2 土壤-地下水污染現(xiàn)狀與研究進展 253
9.2.1 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狀況 253
9.2.2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內(nèi)容 255
9.2.3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發(fā)展歷程 259
9.3 土壤-地下水污染協(xié)同防控理論與方法 262
9.3.1 土壤水與地下水流動的基本概念 262
9.3.2 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物遷移轉化的基本原理 263
9.3.3 土壤-地下水污染的研究方法 265
9.4 土壤-地下水污染協(xié)同防控技術 267
9.4.1 物理防控技術 267
9.4.2 化學防控技術 270
9.4.3 微生物防控技術 272
9.4.4 聯(lián)合防控技術 274
9.5 土壤-地下水污染綠色低碳協(xié)同修復 275
9.5.1 綠色低碳協(xié)同防控 275
9.5.2 效果評估與后期環(huán)境監(jiān)管 276
9.5.3 復雜水土污染綠色低碳協(xié)同修復典型案例 278
思考題 280
參考文獻 280
第10章 土壤污染調(diào)查監(jiān)測與風險預警 282
10.1 土壤污染調(diào)查監(jiān)測與樣品采集 282
10.1.1 污染調(diào)查監(jiān)測 282
10.1.2 土壤樣品采集、保存 289
10.2 土壤污染物反應遷移模型 294
10.2.1 土壤污染物物理遷移模型 294
10.2.2 土壤污染物反應模型 302
10.3 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預警技術及應用 313
10.3.1 土壤-地下水質(zhì)量超標風險預警方法 313
10.3.2 土壤-地下水污染監(jiān)測預警案例 316
思考題 318
參考文獻 319
第11章 土壤污染防控對策與建議 321
11.1 土壤環(huán)境管理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 321
11.1.1 概述 321
11.1.2 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 322
11.1.3 標準規(guī)范 324
11.1.4 技術導則 325
11.2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管能力建設 326
11.2.1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管意義與現(xiàn)狀 326
11.2.2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管的方法與設備 327
11.2.3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管能力提升 328
11.3 土壤污染監(jiān)管與仲裁 329
11.3.1 土壤污染糾紛 329
11.3.2 土壤污染糾紛的仲裁 332
11.3.3 土壤污染糾紛仲裁程序 334
11.4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基準與標準制定和修訂 335
11.4.1 國內(nèi)外發(fā)展趨勢 335
11.4.2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基準與標準制定的體系 340
11.4.3 修訂的背景與思路 345
11.5 土壤污染治理技術標準的制定與修訂 347
11.5.1 國內(nèi)外發(fā)展趨勢 348
11.5.2 土壤污染治理技術標準制定的體系 349
思考題 352
參考文獻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