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兑捉(jīng)》中的諸多卦爻辭明確記載了西周時期的法律現(xiàn)象。從這些法律之象中鉤沉掘隱,我們只能拾得當時證據(jù)現(xiàn)象的浮光掠影,不可能窺其全貌。但以卦爻辭反映的文化思想與其他有關(guān)史料相互印證,讓我們較為清晰地領(lǐng)略到我們偉大民族數(shù)千年前證據(jù)法文化的先進水準。
本文通過采用二重證據(jù)法、文獻研究法、訓詁法、象數(shù)法、高頻詞統(tǒng)計法等方法,以四庫全書中經(jīng)部易類為主要參照,同時結(jié)合《周禮》《尚書》等傳世文獻以及《五祀衛(wèi)鼎》《亻朕 匜》《衛(wèi)盉》《曶鼎》《琱生簋》《鬲攸從鼎》《散氏盤》等出土文獻來綜合辨別、研判、考證。
曹艷瓊,山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科學研究院博士,英國鄧迪大學訪問學者,山西省華炬律師事務(wù)所律師,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研究咨詢專家,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咨詢專家,山西大學首屆“文瀛青年學者”獲得者。研究方向:證據(jù)法、易學等。
目 錄
緒 論
第一章 《易經(jīng)》之證據(jù)法文化研究的理論基石
第一節(jié) 《易經(jīng)》之本體論/
第二節(jié) 《易經(jīng)》之規(guī)律論/
第三節(jié) 《易經(jīng)》涉法之科學論/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易經(jīng)》中的“證據(jù)”語詞
第一節(jié) 夷/
第二節(jié) 金矢、黃金/
第三節(jié) 孚/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易經(jīng)》中的證據(jù)形式
第一節(jié) 口供/
第二節(jié) 證人證言/
第三節(jié) 物證/
第四節(jié) 書證/
第五節(jié) 盟誓/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易經(jīng)》中體現(xiàn)的證明方式與證明標準
第一節(jié) 《易經(jīng)》中體現(xiàn)的證明方式及其演變軌跡/
第二節(jié) 《易經(jīng)》中體現(xiàn)的證明標準/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易經(jīng)》之證據(jù)法文化萌生的根源追問
第一節(jié) 私有經(jīng)濟的需求激發(fā)/
第二節(jié) 開明政治的實施保障/
第三節(jié) 司法程序的制度保障/
第四節(jié) “天人合一”的價值導引/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后記——說卦自傳
圖目錄
圖1 《易經(jīng)》研究的學術(shù)關(guān)注度/008
圖2 《易經(jīng)》研究的學科分布/010
圖3 《易經(jīng)》的法律研究/011
圖4 三才圖/023
圖5 刑獄五卦/043
圖6 《明夷》卦圖/063
圖7 《噬嗑》卦圖/069
圖8 貝幣與“朋”字演變對比圖/080
圖9 刑獄四卦/088
圖10 《訟》卦圖/092
圖11 《革》卦圖/095
圖12 《夬》卦圖/097
圖13 西周玉玦/098
圖14 《豐》卦圖/100
圖15 《小畜》卦圖/102
圖16 《坎》卦圖/105
圖17 《井》卦圖/109
圖18 《中孚》卦圖/114
圖19 河豚圖/116
圖20 《五祀衛(wèi)鼎》/126
圖21 《匜》/131
圖22 《衛(wèi)盉》/133
圖23 《曶鼎》/140
圖24 《琱生簋》/142
圖25 《鬲攸從鼎》/145
圖26 《散氏盤》/148
圖27 “坎”“水”“灋”對比圖/162
圖28 崖居與“廠”對比圖/172
圖29 《易經(jīng)》詞云圖/208
圖30 《解》卦圖/213
圖31 《旅》卦圖/214
圖32 《豐》卦圖/215
圖33 《賁》卦圖/216
圖34 《噬嗑》卦圖/217
圖35 《中孚》卦圖/217
表目錄
表1 “夷”字源演變/064
表2 西周射禮參加者及其身份一覽表/076
表3 “金”“矢”字的金文字形/086
表4 “廌”“牛”“鹿”“羊”“麟”甲骨文字形/155
表5 “廌”與“虎”的字形對比/155
表6 “水”字形演變/162
表7 “去”字形演變/168
表8 “弓”“矢”字形演變/172
表9 “灋”的字源演變/174
表10 “天”的字形演變/203
表11 “人”的字形演變/204
表12 《易經(jīng)》之高頻詞統(tǒng)計/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