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人工濕地深度脫氮除磷和新污染物去除等,總結作者研究團隊歷經(jīng)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案例,系統(tǒng)地闡述人工濕地碳氧調控、工藝革新、不同工藝組合等技術措施提升人工濕地凈化效率及機制,分析人工濕地應用于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列舉長江黃河流域若干人工濕地應用工程案例,并針對人工濕地長期運行與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與技術指引。本書為人工濕地應用于水質深度凈化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撐。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1991.7 武漢大學環(huán)境科學系 理學學士學位
1996.7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理學碩士學位
2002.11德國科隆大學數(shù)學與自然科學學院 哲學博士學位
1991.7-2007.6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習員、助研、副研
2007.7-2010.6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
2010.7- 同濟大學 教授
發(fā)表論文260余篇,斯坦福大學發(fā)布全球2%頂尖科學家,全球學者庫前10萬頂尖科學家。作為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發(fā)表論文109篇,其中SCI檢索55篇、EI檢索10篇,CSSCI檢索38篇、其他核心期刊檢索6篇湖泊水污染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副主任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環(huán)境生物學分會 副主任
《湖泊科學》編委會 委員
目錄
前言
第1章 人工濕地概述 1
1.1 人工濕地簡介 1
1.2 人工濕地研究的發(fā)展 4
1.3 人工濕地凈化過程 7
1.4 人工濕地研究熱點與展望 10
第2章 潛流人工濕地碳氧調控 23
2.1 曝氣水平潛流人工濕地 23
2.2 部分飽和垂直流人工濕地 45
2.3 小結 57
第3章 潛流人工濕地微藻碳源補充 58
3.1 微藻培養(yǎng)過程中有機物積累與氮素同化 58
3.2 微藻碳、氮、磷釋放規(guī)律 63
3.3 藻粉碳源強化水平潛流濕地脫氮作用 68
3.4 微藻固碳-人工濕地耦合系統(tǒng)強化脫氮作用 78
3.5 小結 90
第4章 階梯垂直流人工濕地 92
4.1 階梯垂直流人工濕地的構建與優(yōu)化 92
4.2 階梯垂直流人工濕地的凈化功能 95
4.3 階梯垂直流人工濕地的凈化過程與機制 114
4.4 小結 126
第5章 微生物燃料電池-人工濕地耦合系統(tǒng) 128
5.1 垂直上行流CW-MFC系統(tǒng) 128
5.2 復合垂直流CW-MFC系統(tǒng) 154
5.3 小結 169
第6章 模塊化折流人工濕地 171
6.1 模塊化折流人工濕地設計與構建 171
6.2 運行特性與脫氮除磷效果 173
6.3 水力負荷與溫度對脫氮除磷的影響 184
6.4 微生物群落組成及氮轉化功能基因 189
6.5 抗生素去除及抗生素對脫氮除磷的影響 201
6.6 抗生素脅迫MCW溫室氣體排放規(guī)律 208
6.7 小結 215
第7章 生態(tài)濾床 216
7.1 生態(tài)濾床簡介 216
7.2 生態(tài)濾床攔截地表徑流污染 219
7.3 生態(tài)濾床與人工濕地耦合系統(tǒng) 264
7.4 生態(tài)濾床的工藝優(yōu)化及維護管理 268
7.5 小結 270
第8章 強化漂浮人工濕地 272
8.1 EFTWs水質凈化效果 272
8.2 不同人工填料強化EFTWs水質凈化效果 280
8.3 曝氣EFTWs水質凈化效果 283
8.4 EFTWs處理不同氮源水體 289
8.5 小結 298
第9章 尾水深度凈化人工濕地技術Meta分析 299
9.1 Meta分析方法 299
9.2 人工濕地深度凈化尾水Meta 分析方法 307
9.3 人工濕地深度凈化尾水Meta 分析定量研究結果及討論 310
9.4 小結 319
第10章 人工濕地深度凈化工程案例及運行管理 321
10.1 長江流域人工濕地工程應用案例 321
10.2 黃河流域人工濕地工程應用案例 338
10.3 人工濕地運行與管理 353
參考文獻 357
縮寫詞附錄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