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朱光潛先生學習文學的一些切身體會,講述了他是怎樣走上文學的道路以及學習文藝的甘苦和一些經驗心得,并探討了國文、詩、小品文、悲劇、美學及文藝批評,通過中西方文藝理論對比,闡釋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理,是較好的的文學入門書。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談學文學的一些甘苦,一些心得,一些愉悅
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任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yǎng)》、《詩論》等。
目錄
序
增訂版自序
《孟實文鈔》序
我與文學
談學文藝的甘苦
談趣味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
詩的隱與顯
——關于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
詩的主觀與客觀
從生理學觀點談詩的“氣勢”與“神韻”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從“距離說”辯護中國藝術
柏拉圖的詩人罪狀
近代美學與文學批評
論小品文(一封公開信)
——給《天地人》編輯徐先生
理想的文藝刊物
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
附一小泉八云
附二阿諾德
附三詩人的孤寂
我與文學
我生平有一種壞脾氣,每到市場去閑逛,見一樣就想買一樣。無論是怎樣無用的破銅破鐵,只要我一時高興它,就保留不住腰包里最后的一文錢。我做學問也是如此。今天丟開雪萊,去看守薰煙鼓測量反應動作,明天又丟開柏拉圖,去在古羅馬地道陰森曲折的墳窟中溯“哥特式”大教寺的起源。我已經整整地做過三十年的學生,這三十年的光陰都是這樣東打一拳西踢一腳地過去了。
在現代社會制度和學問狀況之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已經沒有存在的可能,一個人總得在許多同樣有趣的路徑之中選擇一條出來走,這已經成為學術界中不成文的憲法。所以讀書人初見面,都有一番寒暄套語, “您學哪一科?” “文科。” “哪一門?” “文學!奔偃绨l(fā)問者也是學文學的,于是“哪一國文學?哪一方面?哪一時代?哪一個作者?”等問題就接著逼來了。我也屢次被人這樣一層緊逼一層地盤問過,雖然也照例回答,心中總不免有幾分羞意,我何嘗專門研究文學?何況是哪一方面和哪一時代的文學呢?
在許多歧途中,我也碰上文學這條路,說來也頗堪一笑。我立志研究文學,完全由于字義的誤解。我在幼時所接觸的小知識階級中, “研究文學”四個字只有兩種流行的涵義:做過幾首詩,發(fā)表幾篇文章,甚至翻譯過幾篇伊索寓言或是安徒生童話,就算“研究文學”。其次隨便哼哼詩念念文章,或是看看小說,也是“研究文學”。我幼時也歡喜哼哼詩,念念文章,自以為比做詩發(fā)表文章者固不敢望塵,若云哼詩念文即研究文學,則我亦何敢多讓?這是我走上文學路的一個大原因。
誰知道區(qū)區(qū)字義的誤解就誤了我半世的光陰!到歐洲后見到西方“研究文學”者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所有的準備,才懂《莊子》海若望洋而嘆的比喻,才知道“研究文學”這個玩藝兒并不像我原來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尤其不像我原來所想象的那樣有趣。文學并不是一條直路通天邊,由你埋頭一直向前走,就可以走到極境的。 “研究文學”也要繞許多彎路,也要做許多干燥辛苦的工作。學了英文還要學法文,學了法文還要學德文,希臘文,意大利文,印度文等等;時代的背景常把你拉到歷史哲學和宗教的范圍里去;文藝原理又逼你去問津圖畫,音樂,美學,心理學等等學問。這一場官司簡直沒有方法打得清!學科學的朋友們往往羨慕學文學者天天可以消閑自在地哼詩看小說是幸福,不像他們自己天天要埋頭記干燥的公式,搜羅干燥的事實。其實我心里有苦說不出,早知道“研究文學”原來要這樣東奔西竄,悔不如學得一件手藝,備將來自食其力。我現在還時時存著學做小兒玩具或編藤器的念頭。學會做小兒玩具或編藤器,我還是可以照舊哼詩念文章,但是遇到一般人對于“研究文學”者“專門哪一方面?”式的問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置之不理了。那是多么痛快的一大解脫!
我這番話并不是要唐突許多在外國大學中預備博士論文者,只是向國內一般青年自道甘苦。青年們免不掉像我一樣有一個嗜好文藝的時期,在現代中國學風之中,也恐怕免不掉像我一樣以哼詩念文章為“研究文學”。倘若他們再象我一樣因誤解字義而走上錯路,自然也難免有一日要懊悔。文藝像歷史哲學兩種學問一樣,有如金字塔,要鋪下一個很寬廣笨重的基礎,才可以逐漸砌成一個尖頂出來。如果人手就想造成一個尖頂,結果只有倒塌。中國學者對于西方文藝思想和政教已有半世紀的接觸了,而仍然是隔膜,不能不歸咎于只想望尖頂而不肯顧到基礎。在文藝,哲學,歷史三種學問中, “專門”和“研究工作”種種好聽的名詞,在今日中國實在都還談不到。
這番話只是一個已經失敗者對于將來想成功者的警告。如果不死心塌地做基礎工作,哼哼詩念念文章可以,隨便做做詩發(fā)表幾篇文章也可以,只是不要去“研究文學”。像我費過二三十年工夫的人還要走回頭來學編藤器做小兒玩具,你說冤枉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