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融合視覺、感覺、文學與藝術的佳作,以41篇精彩文章,引領讀者穿梭于家族歷史的長河與個人成長的軌跡中。書中既有溫婉小品,也有犀利雜文,更有對人生、社會的深刻洞察。敘述真摯,語言流暢,直抵靈魂深處。閱讀此書,仿佛與作者并肩漫步于人生的旅途,不僅獲得美的享受,更在愛與溫暖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升華思想境界,探尋生命真諦。
我認識的村莊,有著好看的皮囊,也有著有趣的靈魂,一座有一座的風骨,一座有一座的態(tài)度。櫸溪坐南朝北,十八座門堂齊齊向北,傾訴著對故土山東曲阜的深深眷戀。大皿村東雙峰比肩,形似羊角,溪上數(shù)橋橫臥,于山水之間形象地寫下大大的羊字,始祖羊愔食菇成仙,成為令人景仰的神。王隱坑是一座王隱居過的村莊,南梁太子蕭統(tǒng)在此讀書研學,招親堂、加袍嶺、上馬石、昭明寺,這些遺跡的存在,為他曾經短暫的停留作出恰到好處的見證。烏石村實在是名副其實,用通身烏黑的玄武巖壘疊出迷宮一般的村莊,住在石屋里冬暖夏涼。而在馬塘村,人們用一座宋代古茶場向世人闡述茶葉交易的前世今生,又用民間最虔誠的禮儀紀念茶神許遜。當然,在磐安的山水之間,還有著幾百座村莊,它們風光風貌各不相同,精神內核更是獨具特色。每一座村莊,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山水。
向村莊靠近,去探索它們的來龍去脈。許多年前,先祖在擇地而居時,有著自成體系美學與哲學標準,首先要山環(huán)水抱,背山面水,要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還要避世又入世,要隱秘或開闊,要磅礴大氣或精致小巧,要居于高山臺地之上,居于懸崖之巔成為居高臨下的君王,或者干脆利用群山圍屏,深深潛入谷底中去,與外界拉扯開巧妙的距離,只聞得其聲而見不得其形。他們,在山水之間構建宜居養(yǎng)人的幸福家園,也構建修身養(yǎng)性的精神樂土。
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人們做出了選擇,山水也做出了選擇,有時是機緣巧合,有時是迫于無奈。如果追溯歷史,就會看見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真相有時具有詩意之美,有時卻暗藏金戈鐵馬、背井離鄉(xiāng)的哀傷。唐貞元十七年,鄭瑞遇見了他的山水知音,他的窈川林壑幽邃,山水融結,泉甘土肥,草木暢茂,從此他棄城市喧囂,適志林泉。宋建炎四年,孔端躬用一棵來自孔林的檜樹探測土壤的溫度與厚度,他說此苗何處生根,即我氏新址也,后來,櫸溪溫厚的土地留住了他。1197年,蔡元定之子蔡淵避禍遷居顧嶺,后入居梓譽溪口,宋理學家朱熹見蔡氏人歷代潛心研究理學,著書立說貢獻巨大,將蔡家定為理學名宗。在元代,鄭境辭歸孝伺父母,他推崇以文化人,重視教育,他用墨林命名村莊,囑咐后人要翰墨傳家,文士如林。每一座村莊,都有著清晰的脈絡以及辨識度,即便只是三五人家袖珍無比,也有著歸屬于自我的來處與去處,F(xiàn)在,有的村莊在長途跋涉中消亡了,有的仍秉懷著一顆初心,能保留的都保留了,能還原的也都還原了,仿佛是想用這樣的方式留住,也想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看見。
看見是最直觀的表達,山水還在,親人還在,村莊就還是那座村莊。若是看不見,仍可以追溯一二,在并不詳實的史料記載中,在村民的口耳相傳中,在追根溯源的探究中,我們看見一場又一場發(fā)生,看見一場又一場得到或失去。隨著越來越多的看見,我們唏噓感懷,原本毫不起眼的村莊,完成了一次次富有質感的蛻變,它的形象被有形或無形地放大,再放大,某些潛藏的細枝末節(jié)逐漸清晰。
當然,更多的仍是不能夠看見,它的深邃有如探不到底的淵潭。在古老的村莊面前,我們是懵懂小兒,無法精到地破譯它內在的隱形密碼,不經意的讀懂,也極具偶然性與表象性,更多的內里如同深入其里的筋脈錯綜復雜,最后幻變成難以解答的謎團。世事多無常。村莊在諸多的無常中堅守著,改變著,規(guī)模大了又小了,屋子舊了又新了,人們出走又歸來,終于,在有限的生活里探索無限的可能,所有的無常都成為村莊的日常,就如每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那般細微的日常。并且,沒有一場文字是足夠強大的,村莊生長百年千年,累積的故事如同參天大樹根深葉茂,再精致的描述往往也是蜻蜓點水,顧此失彼。深入,有時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而慌張,自從寫下第一個文字開始就如影隨形,直到落下最后一個句點仍是有增無減。每一座村莊有著太多無法細述的過往,更有著無法預言的未來,我的文字平常又淺薄,若能有所觸達已是十分幸運。但也許,唯有保持那部分隱秘的距離,若即若離的,才能獲得來自村莊的神奇力量。
每個幸運的人,身后都站著一座村莊,就像站著一爿屬于自己的山水。這是我們一生的山水。村莊里有我們的故鄉(xiāng),有我們依戀的山巒,有順風又順水的河流,有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歲月。這是我們拼盡全力要出走的地方,也是我們終將要回去的地方,是我們最初的勇氣,也是我們最后的底氣。向一座村莊打開心扉,向它交出塵封已久的孤獨,無奈,彷徨和無助,它會頗有耐心地悉數(shù)收下,并及時給予最妥帖的慰藉。它的博大與寬容,令人動容。米沃什有詩:無論我漫游何處,穿過什么樣的大陸,我的臉總是朝向那條河流。那條河,大概就是村莊的河流,故鄉(xiāng)的河流。
胡海燕,寫散文、詩歌,多篇作品獲獎及發(fā)表。入選浙江省第七批新荷計劃人才庫,獲評2019年浙江省新荷十家。著有散文集《如在》。
目 錄
窈川村窈川春色
大皿村去大皿看花
馬塘村宋代古茶場
烏石村春天正在醒來
龍?zhí)犊诖妪執(zhí)犊诘拇禾?br />墨林村山中無所有
尚路研村最憶是故鄉(xiāng)
櫻花村安寧之境
王隱坑村山水有清音
梓譽村等候一場雨
朱山村春天正在趕來
下長田村山中日色長
東川村春日里看樹
東三村西溪式浪漫
高坑村高坑的天空下
王莊村隱于山中
木棉塔村木棉塔的秋天
潘莊村村口有大樹
新宅村夾溪古道
高姥山村看花去
白云山村白云生處有人家
三水潭村遇見三水潭
茶潭村生活的溫度
禮府村福地樂府
光明村神奇大盤山
后閣村家住杏花溪畔
佳村村時間的顏色
尖山村尖山老街
橫路村橫路味道
櫸溪村如在櫸溪
林宅村千年銀杏
靈江源村又一次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