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著名漫畫家肯·克里姆斯坦為20世紀杰出女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創(chuàng)作的圖像小說形式的傳記,集中描繪了阿倫特人生中的三次重大逃離,也即三次重要的人生轉折,由此串連起她的思想軌跡,以及她與其他思想家和學者之間的交集與思想碰撞。
作者以漫畫家的視角塑造了一個有別于以往的阿倫特形象和同時代知識分子群像,幽默但不失深刻地刻畫了這位復雜、有爭議,但極其勇敢的女性,靈動的圖畫形式讓深奧的思想理論變得更容易接受,從而實現(xiàn)讓阿倫特的思想在普通讀者中產生共鳴的創(chuàng)作初衷。本書榮獲多項美國圖書大獎,目前已譯成九種語言出版。
逃離,阿倫特一生的關鍵詞。
她生于一個失落的世界,迷惘的國度,她拒絕哲學家標簽,洞察現(xiàn)實;矛盾、不自洽,正是她的思想活力源泉。她是流亡的思想者,她的理論用愛對抗撕裂。
這是一個以漫畫家獨有的輕松幽默方式講述的人生故事:柯尼斯堡的童年,馬堡求學,柏林成家,巴黎流亡,紐約成名,穿插著知識分子群像,還有諜戰(zhàn)片般的虎口脫險。
漢娜?阿倫特的人生軌跡被歸結為三次逃離。從逃離德國,到逃離海德格爾、逃離哲學,再到逃離主流,從不停息,因為她信奉:活著與思想是一回事。
作者 肯·克里姆斯坦(Ken Krimstein),美國著名漫畫家、作家、教師。任教于德保羅大學和芝加哥藝術學院,兼任柏林美國學院的研究員。為《紐約客》《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紐約觀察家報》《芝加哥論壇報》等撰稿并繪畫,F(xiàn)居美國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2018年出版的圖像小說《漢娜·阿倫特的三次逃離》入選《福布斯》年度最佳圖像小說,獲伯納德·J.布羅梅爾傳記和回憶錄獎,入圍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最終決選。2021年出版的圖像小說《當我長大時》被評為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年度最佳圖書、《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2024年出版圖像小說新作《卡夫卡鄉(xiāng)的愛因斯坦:墜入兔穴,帶回宇宙》入選《福布斯》年度最佳圖像小說、和漫畫節(jié)拍年度50部最佳漫畫。
譯者 劉楠楠,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日耳曼文學系和藝術系。德國美因茨大學翻譯學博士。譯著有《友誼的辯證法: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哈耶克的維特根斯坦傳:文本及其歷史》《維特根斯坦私人筆記19141916》。
童年的悲傷 /3
漢娜的第一次逃離 /43
漢娜的第二次逃離 /85
漢娜的第三次逃離 /145
思想無藩籬 /209
尾聲 /229
閱讀參考 /230
致謝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