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對乾隆帝、紀昀的詩學理論與批評進行分析、探討,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編撰有多方面思考;二是對《千家詩》《瀛奎律髓》《十八家詩鈔》等各種宋詩選本開展較大篇幅研究,梳理清代各宋詩選本涉及的理論問題;三是從詩集出版、選本收錄等角度,聚焦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詩歌在清代的接受史。通過對清代宋詩接受的梳理,探討了清代詩壇宗宋思潮的發(fā)展,進一步加深學界對清詩史的認識;四是在“結語”中深入分析了“史料如何形成”,在此基礎上結合“概率論”與“進化論”,探討、總結了多方面的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問題。
鄭祥琥,1983 年生,江西高安人,2001年考入
南開大學微電子系,2018年在南開大學獲文
學博士學位。現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文學院
教師。2019年出版《文學進化論新探》,契
合了人大資料中心等權威機構評選的“2020
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之“中華文化基因
的歷史探源”。2021年出版《西游故事進化
史新探》。2024年任“中國西游記文化研究
會”第四屆理事。
緒 論 ………………………………………………………………………………… 001第一節(jié) 選題的緣起、 意義和價值 …………………………………………… 003第二節(jié) 選題的研究現狀 ……………………………………………………… 010第三節(jié) 本書的研究方法、 創(chuàng)新點與創(chuàng)新點獲得過程 ……………………… 017第一章 清代宋詩及相關領域出版狀況 …………………………………………… 029第一節(jié) 清代總體出版狀況概述 ……………………………………………… 030第二節(jié) 清代唐詩出版與傳播狀況概述 ……………………………………… 035第三節(jié) 清代宋詩別集與宋詩選本的出版?zhèn)鞑顩r概述 …………………… 043第二章 《四庫全書》 對宋詩的收錄與評述 ……………………………………… 053第一節(jié) 《四庫全書》 對宋詩人別集的收錄與評價 ………………………… 059第二節(jié) 《四庫全書》 對宋元明時期 “宋詩選本” 的收錄與評價 ………… 071第三節(jié) 《四庫全書》 對清人編選宋詩選本的收錄與評述 ………………… 078第三章 《千家詩》 的廣泛流行 …………………………………………………… 091第一節(jié) 謝枋得、 王相本 《千家詩》 的編撰與流行 ………………………… 092第二節(jié) 《千家詩》 的理學色彩與宗宋特征 ………………………………… 096第三節(jié) 晚清人黎恂對 《千家詩》 的重新編注 ……………………………… 099第四節(jié) 現存清代各書坊刊刻 《千家詩》 綜論 ……………………………… 102第四章 《瀛奎律髓》 在清代的影響 ……………………………………………… 109第一節(jié) 《瀛奎律髓》 在清代的再版及所收宋詩狀況 ……………………… 109第二節(jié) 馮舒、 馮班兄弟的 《瀛奎律髓》 點評 ……………………………… 115第三節(jié) 查慎行 《瀛奎律髓》 點評 …………………………………………… 122第四節(jié) 紀昀 《瀛奎律髓刊誤》 的無差別批判 ……………………………… 126第五章 清代著名宋詩選本的出版與傳播 ………………………………………… 153第一節(jié) 呂留良、 吳之振 《宋詩鈔》 對宗宋詩潮的觸發(fā)作用 ……………… 154第二節(jié) 王士禛編 《古詩選》 的持續(xù)影響 …………………………………… 163第三節(jié) 厲鶚 《宋詩紀事》 特點及其所收宋代僧詩 ………………………… 169第四節(jié) 乾隆帝御選 《唐宋詩醇》 對清代詩壇的重大影響 ………………… 175第五節(jié) 張景星 《宋詩別裁集》 躋身清代著名宋詩選本 …………………… 193第六節(jié) 姚鼐 《五七言今體詩鈔》 對桐城派宗宋傾向的影響 ……………… 199第七節(jié) 曾國藩 《十八家詩鈔》 的重要影響 ………………………………… 204第六章 清代較知名宋詩選本的出版與傳播 ……………………………………… 215第一節(jié) 吳綺 《宋金元詩永》 對宋詩特質的錯誤認識 ……………………… 216第二節(jié) 陳焯 《宋元詩會》 “以詩存史” 的編撰體例及其影響 …………… 222第三節(jié) 周之鱗、 柴升 《宋四名家詩鈔》 之標舉 “蘇、 黃、 范、 陸” …… 226第四節(jié) 陳訏 《宋十五家詩選》 對自己祖先作品的刻意揄揚 ……………… 233第五節(jié) 顧貞觀 《積書巖宋詩刪》 之承續(xù)晚明宗宋思想 …………………… 238第六節(jié) 康熙帝 《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 代表的官方詩學 ………………… 244第七節(jié) 張伯行 《濂洛風雅》 標舉宋明理學家詩歌 ………………………… 250第八節(jié) 曹庭棟 《宋百家詩存》 對宋代中小詩人面貌的展示 ……………… 256第八節(jié) 翁方綱 《小石帆亭五言詩續(xù)鈔》 對王士禛詩學的接續(xù) …………… 262ⅷ目錄第九節(jié) 彭元瑞 《南宋四家律選》 對南宋詩的認識 ………………………… 267第十節(jié) 《宋元明詩合鈔三百首》 在晚清書坊間的影響 …………………… 272第十一節(jié) 許耀 《宋詩三百首》 對 “唐詩三百首” 理念的效仿 …………… 275第十二節(jié) 《唐宋八家詩鈔》 《江西詩征》 等其他較重要宋詩選本 ………… 280第七章 清代宋詩人別集出版狀況 ………………………………………………… 287第一節(jié) 清代宋詩人別集出版概況 …………………………………………… 288第二節(jié) 清代歐陽修詩出版狀況 ……………………………………………… 291第三節(jié) 清代梅堯臣詩出版狀況 ……………………………………………… 294第四節(jié) 清代王安石詩出版狀況 ……………………………………………… 297第五節(jié) 清代黃庭堅詩出版狀況 ……………………………………………… 300第六節(jié) 清代陳師道詩出版狀況 ……………………………………………… 305第七節(jié) 清代陸游詩出版狀況 ………………………………………………… 307第八節(jié) 清代范成大詩出版狀況 ……………………………………………… 310第九節(jié) 清代楊萬里詩出版狀況 ……………………………………………… 312第十節(jié) 清代永嘉四靈詩集出版狀況 ………………………………………… 315第八章 清代蘇軾詩的出版狀況 …………………………………………………… 319第一節(jié) 蘇軾詩各版本在清代的流傳與再版 ………………………………… 319第二節(jié) 宋犖、 邵長蘅與 《施注蘇詩》 之刊刻 ……………………………… 324第三節(jié) 查慎行 《蘇詩補注》 成書與影響 …………………………………… 331第四節(jié) 《紀昀評點 〈蘇文忠公詩集〉》中對蘇詩的批評貶損 ……………… 339第五節(jié) 馮應榴 《蘇詩合注》 對歷代蘇軾詩注的匯集 ……………………… 354第六節(jié) 王文誥 《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對紀昀的批判 …………………… 359第九章 清代宋詩接受狀況 ………………………………………………………… 379第一節(jié) 清代宋詩接受狀況概述 ……………………………………………… 380第二節(jié) 清代歐陽修詩接受狀況 ……………………………………………… 388ⅸ第三節(jié) 清代王安石詩接受狀況 ……………………………………………… 392第四節(jié) 清代陳師道詩接受狀況 ……………………………………………… 394第五節(jié) 清代范成大詩接受狀況 ……………………………………………… 398第六節(jié) 清代楊萬里詩的接受狀況 …………………………………………… 401第十章 清代蘇軾詩接受狀況 ……………………………………………………… 405第一節(jié) 清代主要詩人對蘇軾詩的接受概況 ………………………………… 406第二節(jié) 清人出版、 研讀蘇詩并效仿蘇軾詩風 ……………………………… 411第三節(jié) 舉行 “壽蘇會” 等東坡紀念活動 …………………………………… 417第十一章 清代黃庭堅詩接受狀況 ………………………………………………… 421第一節(jié) 清代黃庭堅詩接受狀況概覽 ………………………………………… 421第二節(jié) 乾隆朝中期蔣士銓對黃庭堅詩的接受 ……………………………… 424第三節(jié) 乾隆朝末期翁方綱在江西推動黃庭堅詩的接受 …………………… 426第四節(jié) 道光時期李彥章對黃庭堅的崇尚 …………………………………… 429第五節(jié) 咸同時期曾國藩的崇尚黃庭堅 ……………………………………… 431第十二章 清代陸游詩接受狀況 …………………………………………………… 435第一節(jié) 清代陸游詩接受概況 ………………………………………………… 435第二節(jié) 乾隆帝對陸游詩的欣賞及其影響 …………………………………… 440第三節(jié) 趙翼對陸游的崇尚 …………………………………………………… 442結 語 關于清代宋詩傳播接受史的文學與史學理論思考 ……………………… 445主要參考書目 ………………………………………………………………………… 529后 記 …………………………………………………………………………………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