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焦慮為錨點,架起貫通古今的橋梁。聚焦唐朝科舉制下的萬千學子他們身陷錄取率不足5%的科舉修羅場,困于商籍禁考的身份枷鎖,掙扎在吏部銓選與官場內卷的夾縫中,如何逆天改命,上演絕地翻盤。
作者以輕松詼諧的筆觸,揭開李白拒考求職的社牛攻略、白居易長安居大不易的北漂智慧、李商隱站錯隊如何自救的職場兵法,更犀利剖析糊名制前的暗箱操作、博學宏詞科里的上岸密碼。從孟浩然的躺平哲學到柳宗元的反內卷宣言,24位唐朝頂流用詩卷寫就一部《反焦慮生存白皮書》。
書中既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鋒芒,亦有蓬門今始為君開的突圍,更有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治愈力,助你在KPI與996的圍城中,修煉李白的灑脫、王維的禪意、劉禹錫的韌勁,找到屬于自己的歷史級解法。
當禁止蕉綠成為現(xiàn)代人的辦公桌宣言,不妨翻開歷史,看盛世大唐的學子如何與焦慮共舞。本書以詼諧筆觸揭開科舉制度的面紗:20:1的進士錄取率、商人子弟的科考禁令、吏部銓選的二次挑戰(zhàn)……長安城里的壓力絲毫不遜于今日職場。但唐朝學霸們早已玩轉反內卷攻略李白以詩賦叩開公薦之門,朱慶馀巧用行卷文學突圍,白居易用現(xiàn)實主義詩歌疏解抱負,更有孟浩然主動選擇躺平山水間。32位唐朝學霸的生存智慧在此集結,從李白的灑脫到柳宗元的孤勇,從王維的禪意到劉禹錫的豪邁,展現(xiàn)古人如何在功名與理想間尋找平衡。
全書四色印刷,配以精心繪制的漫畫,讓你在古今共鳴中解鎖應對焦慮的多元姿態(tài):原來治愈蕉綠,唐人早已寫下滿分答案。
唐朝學子之不蕉綠指南
蕉綠作為焦慮的諧音,在網上被巧妙地用作一種隱 喻。據說有人把禁止蕉綠制作成藝術字體,貼在綠油油的迷你香蕉上,用以售賣,竟然真的被很多打工人養(yǎng)在了辦公桌上, 成為當下的新寵。
結合時代背景來看,蕉綠的紅火,恰好折射了新一代打 工人想遠離焦慮,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關系的心理情緒。
毫無疑問,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長著一副 焦慮體質?旃(jié)奏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以及貧窮、 做著不喜歡的工作等,都是我們焦慮的導火索。 但焦慮只有現(xiàn)在的人才有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撥回唐朝,就會發(fā)現(xiàn)唐朝學子的焦慮一點都不比我們少。
唐朝的學子都焦慮什么?首先,就是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 科舉考試。
科考,肇始于隋。只不過,隋朝存在的時間太短,這個科舉 制度還沒經過怎么完整地運行就被后來的唐朝繼承了過來。
因此,對于唐朝來說,科舉制度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完善、不斷改進的過程。
從類型上來說,唐朝科舉主要分為常科和制科。常科就像我 們現(xiàn)在常規(guī)的公務員考試,科目包括秀才、明經、進士、明法、 明書、明算等。在唐朝初期,秀才科是最高科目,但是由于難度 太大,應試者寥寥無幾,后來也就逐漸廢止了,這也使得進士科、 明經科的地位后來居上,成為學子們主要的考官科目。
進士科的考試內容主要是詩賦(主要考文才)和策論(考生對時政問題的分析和見解)。相比較而言,明經科則簡單得多, 主要是默寫上下句以及對經典進行解釋,通過后,則是口試、經 文大義(古典知識)十條、時事政治(時務策)三道。
作為學霸,要考當然就得考難的。因此,進士科是最被學子 們所推崇的,而明經科則常被人鄙視。例如著名的詩人孟郊,46 歲考中了進士,那份歡樂的心情我們可以從他的《登科后》詩中 欣賞一下: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那種神采飛揚、心花怒放的心態(tài)是不是顯露無遺?
這里,我們還要說一下唐朝進士科的錄取率,雖然唐朝科舉 取士的數(shù)量比隋朝多了許多,但數(shù)量依然極低。例如唐高宗總章 年間每次科考的取士人數(shù),你知道是多少嗎? 24 人。錄取比例 大概是 20 :1。要知道,這些都是通過地方政府的層層考試,能夠進入中央考試序列的學子。大多數(shù)學子,在這之前可能就已經被淘汰出局了。所以不要以為唐朝的科考很容易,相反,可能比蜀道還要難得多。有的人可能努力了一輩子,都沒有進京參加考試的資格,而即便進了京,也要面臨 20 選 1 的殘酷現(xiàn)實?梢,說那些能夠進士及第的人是無可爭議的學霸,恐怕一點也不為過吧。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換作你是一個學子,你是不是也備感焦慮?更何況,唐朝的科考,還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參加的,例如商人在我國古代備受歧視,因此商人及其后代是不能參加科考的,
這就無形中扼殺了一些商人出身的優(yōu)秀學子。如果你是一個商人家的學子,你是否也很焦慮?再如,女子也不能參加科考,如果你是一個女學子,你是不是同樣焦慮?
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唐朝的學子雖然焦慮,但也在想盡辦法為自己找到出口,去釋放這種焦慮。
這里,有一個典故。說的是唐朝有個詩人,叫朱慶馀。他寫了一首詩,如下: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詩初看就好像是在描寫洞房花燭、新娘梳妝的場景。而實際上,這首詩的詩名叫《近試上張水部》。是朱慶馀參加科舉考試前,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行卷詩。在詩中,朱慶馀將自 己隱喻為新娘,將張籍暗比公婆,以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討得公婆歡心,來試探張籍對自己的賞識程度。
這種在考試前寫詩文給顯貴大臣的做法,就是行卷。如果考生的詩文得到肯定,那就很有可能被推薦給主考官,考中的可能將大大增加。畢竟,唐朝科考的試卷還沒實行糊名制度,
考卷是誰的,考官一目了然。前期考官有了印象,后期擬定名次時自然會多加考慮。
繼續(xù)朱慶馀的故事。張籍在看到這首詩后,的確也對朱慶馀的才華很欣賞,因此回了一首《酬朱慶馀》: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結果,那年,朱慶馀果然考中了進士。
朱慶馀在焦慮之余,終于用行卷找到出口。而我們著名的李白同志,曾經也是焦慮的代言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本身沒有參加科考的資格。但是,焦慮歸焦慮,出路還是必須要有的。因此,李白瞄上了唐朝的另一個制度,就是公薦,即由政府官員或皇室成員向朝廷推薦人才,他能夠當上翰林待詔,就是被玉真公主舉薦的結果。當然,后來的李白走上了修仙的道路,那是他的精神狀態(tài)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層次,所謂的焦慮,對他已如過眼云煙、無影無蹤了。
即使行卷公薦都沒有,學子們還可以將目光瞄向制科。
所謂制科,就是皇帝為選拔特殊人才而臨時設置的考試,這種考試的進行往往和政治格局的變化息息相關,取決于最高統(tǒng)治者的訴求?荚噧热菀餐ǔJ菚r務策,就是學子們對時事政治的個人理解,看其理解是不是有可取之處,有則授官,沒有則淘汰出局。
因此,綜合來看,唐朝學子面臨的焦慮很普遍,但只要想, 愿意努力,出口也很多。據統(tǒng)計,唐朝有記載的有名有姓的詩人共有兩千多個,而從來沒有進入過官場的,只有孟浩然一人。孟浩然沒有出仕,倒并不是因為他被焦慮打敗,而恰恰是因為他沒有焦慮,他更喜歡的是呼朋喚友、游山玩水的田園做派。要不然,他又怎么能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呢?
其次,除了科舉,世道給學子們制造的焦慮還有很多,例如唐朝規(guī)定,即使進士及第,也不能立即授官,只是表明你有了做官的資格,要真正做官,還要通過吏部的銓選。如果學子們著急忙慌地想要為國家出力,則可以參加吏部的博學鴻詞科、書判拔萃科的考試,如果通過,那是可以立即被授予官職的。
邁進公務員大門之后,學子們又要面對官場的內卷。正如唐德宗時期的大臣沈既濟,曾痛陳過的唐朝官場四弊:入仕之門太多、世胄之家太優(yōu)、祿利之資太厚、督責之令太薄。除此之外,還有無休無止的朝臣內斗、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以及官員的腐敗和失職。
縱觀整個唐朝,在少數(shù)時間的清風正氣之外,更多的便是這種內政不修、文恬武嬉的混亂局面。官場敗壞的風氣,似乎很難給人重新振作的機會。
不過,這就意味著唐朝的學子們就一定要被這樣的官場帶節(jié)奏嗎?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在我們真正將他們還原之后,我們也許才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有著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他 們用自己的學識與品德,在那個內卷的時代,不焦慮地生活著,并倔強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路。
當然,人物分多種,學子也分多種,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不管怎樣,回過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的焦慮和唐朝學子的焦慮其實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接下來,我們便不妨翻開本書, 看看唐朝那些比較典型的學子養(yǎng)成之路以及他們形形色色的禁止蕉綠履歷,并爭取從心態(tài)、選擇和努力的各個角度,也為我們自己找到一條禁止蕉綠的通道吧。
黎 明
2005年至今,在多家文化公司擔任文字編輯、責任編輯、項目編輯。歷史、經管重度愛好者,有著述凡數(shù)十萬言,曾用筆名掩卷、蓑笠翁等,代表作有《鐵血名將霍去病》《挑燈看南朝》《騰訊管理法》等。
韋艾玲
筆名秦淺,華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插畫師、獨立撰稿人、圖書編輯、書評人。策劃過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科普系列叢書、《繪畫中的西方音樂史》《撥開成長的迷霧》,參與繪制了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科普系列叢書插畫。豆瓣書評代表作有《為什么愛倫·坡的黑色美學至今仍備受追捧?》《如何用游戲打開莎士比亞經典文學的世界?》《探尋克蘇魯神話遺留下來的跨維度恐怖美學》等。
第一章 名利兩超然
李白 繡口吐出半個盛唐 003
白居易 現(xiàn)實主義詩魔 017
王維 立性高致的雅人 025
張九齡 自古南天第一人 036
賀知章 淡而有味,自帶光輝 043
高適 馬上封侯,馬下走筆 051
王昌齡 大唐七絕圣手 060
孟浩然 一生任性的田園詩人 068
岑參 寫詩仗劍天涯客 076
韓愈 學霸常有,文章巨公不常有 083
劉禹錫 一生狂飆的詩豪 092
第二章 人生不適意
杜甫我們皆是行路人 103
王勃神一樣的少年 114
駱賓王以傳奇登場,以傳奇謝幕 123
陳子昂從問題少年到一代詩骨 132
元稹才子多情 141
柳宗元最孤獨的學子 150
杜牧 掩不住才華,爭不過命運 158
李商隱輝煌、浪漫和倒霉的人生 167
李賀 大唐有鬼才 176
溫庭筠公認的文豪,落榜的書生 186
杜審言有資本,才敢狂 194
第三章 閃耀不止文壇
李泌 白衣宰相,四朝元老 205
顏真卿其字正,其身更正 214
柳公權仙風道骨無塵俗 222
婁師德既講文治,還講武功 230
劉晏 大唐財務明星 238
第四章 大唐的另類學子
宋之問學能配位,德不配位 249
張又新茶人狀元 256
崔元翰金榜題名連四元 264
薛濤 留詩最多的女學子 270
惠能 開悟的學子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