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渴望無拘無束縱情馳騁的自由,如同在廣袤的非洲原野上的策馬奔騰;然而內心又總是被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束縛:習俗,責任,愛情,婚姻……或許只有像米歇爾這樣,在生過一場大病,思索過生與死之后,才能真正下定決心去聽憑身體的召喚,不顧一切追尋自由。
1. 甘心成為套中人,還是沖破枷鎖;遵循既定秩序,抑或聽從內心的召喚?
2.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薩特、加繆的文學導師紀德代表作,具有強烈自傳色彩。
3. 法國騎士勛章獲得者、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黃雅琴全新譯本。
4. 青年學者、新銳文學導師張秋子精心撰寫導讀。
5. 全新裝幀,護封精裝,特選膠版紙,藏讀兩宜。
我給予這本書應有的價值。它是苦澀灰燼的結晶;它是生長在炙熱沙漠地的藥西瓜,無法解渴,徒留酷烈的灼燒感,在金燦燦的沙地上不乏美麗。
如果說我把我的小說主人公當作典范,那必須承認我并沒有取得多大成功;寥寥幾位愿意過問米歇爾冒險經(jīng)歷的,那是他們自恃仁慈善良、高人一等來唾棄他。我賦予瑪瑟琳諸多美德并非徒勞之舉;人們不會原諒米歇爾竟然愛自己勝過瑪瑟琳。
如果說我寫下本書是對米歇爾的一紙控訴,我只取得了些許成功,讀者對我的主人公產(chǎn)生了憤怒之情,但無人會感謝我;這種憤怒,他們自行感知,全然不由我控制;這種憤怒起于米歇爾,涌向我本人;人們幾乎要把我和米歇爾混為一談。
然而,我并未打算將本書變?yōu)橐患堅V狀或一份辯護詞,我避免下斷論。公眾而今不會原諒一名作者在講述完這番故事之后,又不表示支持或反對;更有甚者,人們希望作者在故事發(fā)生過程中就表明立場,他可以斷然宣稱支持阿爾塞特抑或菲林特,支持哈姆雷特抑或奧菲莉婭,支持浮士德抑或瑪格麗特,支持亞當抑或耶和華。誠然,我不會聲稱,中立(我本想用未決一詞)是某個偉大思想者的確切標志;但我認為許多偉大思想者都反感……下結論善于提出問題并非是假定問題已經(jīng)解決。
我在此處違心地使用了問題一詞。說真的,藝術層面不存在問題藝術作品不足以解決問題。
如若問題意味著戲劇故事,我要說,本書講述的、在主人公內心上演的戲劇故事,具備普遍意義,不應只限于個人經(jīng)歷。我無意發(fā)明問題;它在我成書之前已存在;米歇爾成功抑或屈從,這個問題繼續(xù)存在,作者也避免認定是否成功。
如果說某些智者把這出戲劇故事看作某個特殊案例的陳述,在主人公身上只看出病態(tài);如果說他們未能看出其中蘊含的某些緊迫重要的思想和極其普遍的意義那過錯不在思想或這出戲劇故事,錯在這個作者,我是說:錯在他的拙劣盡管他在書中傾灑了他所有的激情、淚水和心血。然而,一部作品的真實價值,以及流水般的大眾賦予它的價值,兩者之間風馬牛不相及。寧愿手握佳作不急于引起即時關注,不屑于曇花一現(xiàn)般迎合烏合之眾,在我看來,這樣的行為不算太過自命不凡。
總之,我并不尋求證明,我只是認真描繪出我的圖畫,并將其置于光線充足之處。
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18691951),法國作家。一生筆耕不輟,代表作有小說《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曲》《梵蒂岡地窖》《偽幣制造者》、戲劇《康多爾王》《掃羅》《俄狄浦斯》、散文詩集《人間食糧》、自傳《如果種子不死》、游記《剛果之行》《乍得歸來》等。1947年,因作品內容廣博且極具藝術感,在這些作品里面,他以對真理的無畏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描寫了人類性格中的各種矛盾和境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簡介:
黃雅琴,上海譯文出版社法語文學編輯,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獲得者。2021年,憑借翻譯馬庫斯·馬爾特的小說《男孩》獲得傅雷翻譯出版獎,其他翻譯作品有《語言的第七功能》《我要在你的墳墓上吐痰》《莫娜的眼睛》《為什么我自己的書一本沒寫》等。